【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 ”)試點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探討“營改增”試點地區擴圍和行業擴圍的必要性和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擴圍;建議
一、當前“營改增”試點取得的成效
(1)基本達到“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預期。在現行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實行的17%和13%兩檔稅率的基礎上,新增6%和11%的兩檔低稅率,既避免了試點行業營業稅與增值稅并存時重復征稅的問題又在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基礎上實現了降低企業總體稅負的目標。(2)“營改增”試點有利于行業細分和發展服務外包業務。本次“營改增”試點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中實行,通過“營改增”這些試點行業也像制造業一樣享受進項稅額抵扣,這樣不僅對社會專業化分工、產業結構調整有促進作用,推動全能型企業通過業務重組和分拆轉型為專業型企業,也對服務業競爭能力的增強及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有利。(3)破解了稅收征收管理的難題。“營改增”試點的實施擴大了增值稅的課征范圍,進一步完善了增值稅制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導致的重復征稅,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的問題。
二、當前“營改增”試點存在的問題
(1)“營改增”試點行業范圍模糊。“營改增”試點采用列舉方式劃定試點行業范圍,不少服務型企業因為專業化發展或業務多元化導致主營業務范圍不在本次試點范圍內,是否應將這類企業歸入試點行業范圍存在不同觀點,因為對這類企業的不同處理,導致同類企業稅負不一致,甚至導致部分企業稅負率較試點前不僅未降低反而有所增加。(2)“營改增”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產生利益糾紛。“營改增”試點相當于在試點地區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這就影響了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的公平競爭。同時,在市場經濟發達,各地區各行業聯系緊密的社會大環境下,由于資源配置的趨利性,生產要素必然向低稅負的優惠地區流動,這樣又產生了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稅收征管業務銜接的問題。
三、“營改增”試點地區擴圍和行業擴圍的必要性
(1)從試點地區范圍上看。一方面,“營改增”試點政策在國內全面鋪開是當前財稅體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國稅與地稅功能和定位上的調整;另一方面,“營改增”試點僅在少數地區實施,容易造成資源配置的政策虹吸效應,不利于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2)從試點行業范圍上看。由于“營改增”試點行業覆蓋面過窄,造成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既增加了試點行業與非試點行業的稅務銜接的困難,也影響了試點行業與非試點行業間的稅負公平。
四、“營改增”試點地區擴圍和行業擴圍的建議
(1)總結“營改增”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試點方案。從2011年11月“營改增”試點以來積累的經驗看,試點方案還有待完善,而要完善試點方案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國現行的增值稅法律體系和進一步提高稅法的級次與權威。還應通過逐步的“營改增”試點地區擴圍和行業擴圍對現有的增值稅抵扣鏈條進行全面深入的完善,增值稅的減免稅制度也需要進行更加科學的調整和更為嚴格的規范。(2)逐步合并和減少增值稅率的檔次。由于“營改增”試點方案新增6%和11%兩檔低稅率,使得試點行業的增值稅檔級過多,容易增加試點行業在適用稅率界定上的難度和提供權利尋租的空間,應將現有的四檔征稅率逐步進行簡化合并,最終實施單一稅率,消除因稅率檔級過多造成的增值稅征收抵減不科學及因稅負不公平引起的行業間的矛盾。(3)交通運輸業應先行在全國進行改征增值稅試點。我國交通運輸業有比同屬營業稅征收范圍的其他多數行業更好的增值稅征收管理基礎,我國自開征增值稅起,就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以按10%抵扣率對收取的運輸費用發票的進行增值稅抵扣的規定,1998年以后期雖有調整但仍可按7%的抵扣比率進行增值稅抵扣,稅務機關經過多年的實踐操作已經掌握了運輸費用進行增值稅抵扣的稅收征管經驗,因此交通運輸業率先實行“營改增”全國試點的操作難度相對于同屬營業稅征收范圍的其他行業小。(4)調整增值稅分成比例,提高各地推行“營改增”的積極性。“營改增”試點以后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同時“營改增”試點以后征收主體的調整,適用稅種性質的變化,勢必會導致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因此應考慮地方財政承受能力,調整當前的增值稅分成比例,減少“營改增”全面推行的阻力。
參 考 文 獻
[1]唐婧妮.“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非試點地區影響及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2(11)
[2]李彬.“營改增”試點擴圍遭遇現實難題[N].北京:人民政協報.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