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民訴法首次設立了小額訴訟制度,對小額訴訟實行一審終審制度,但是條款的制定并不代表制度的完善,也不代表著小額訴訟制度一定可以在實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對新民訴法中小額訴訟的探討就變得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額訴訟;一審終審;效率
一、設立小額訴訟制度的現實意義
(1)加強司法改革,開辟制度新路。通過訴訟程序制度的多元化,將案件繁簡分流,減輕普通程序的壓力,在特定體制中作出既適應實踐需要又符合法律規定的技術性調整或發展,使普通程序的案件確保公正,使小額程序、簡易程序得以提高訴訟效率。這樣既能避免“訴訟膨脹”現象的出現,又能強調程序公正,遏止司法腐敗,提高訴訟效益,在公正與效益中找到最佳結合點。民事訴訟的程序效益得到提高。簡單地講,程序效益就是指訴訟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系。(2)確保繁簡分流,提高辦案效率。小額訴訟程序的設立,使得案件一進入法院就能順利地繁簡分流,從而使大量簡易的小標的額的案件能迅速、成批地得到較好地處理,提高了法院的辦案效率,對連年快速增長的案件的處理有了一個緩沖的過程。它的簡捷、快速、方便是訴訟效率的最好體現。對于微弱勢力和微小利益,效率能維護這些權利人的切身利益。而小額訴訟程序的啟動,正好給了微弱權利人的權利一個很好的載體。一審終審使司法效率得以提升。新民訴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小額訴訟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這是我國小額訴訟最突出、最有實質性的特征。在當前基層調處網絡癱瘓、大量糾紛聚集法院、法院辦案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對小額訴訟實行一審終審,有利于快速及時的解決糾紛,從而實現節約司法資源、降低維權成本、提升司法效率的目的,能夠保障基層法院和法庭能夠將大部分的司法資源集中應用于標的額較大、案情較為復雜或者當事人雙方對案件爭議較大的復雜案件中去,有利于小額訴訟制度立法價值和目的的實現。(3)有利法院權威,提高社會公信。民事訴訟制度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民事、經濟糾紛的解決,還在于使民眾通過訴訟在法院發表意見,使政府和立法者能知道法律對民眾的生活、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從而對民眾的需求作出反應。強制適用使制度實施得以保障。新民訴法對小額訴訟的適用方式采取的是強制適用,對符合條件的小額訴訟案件不允許當事人選擇適用。作為新出臺的制度,強制適用有利于發揮小額訴訟程序的制度優勢,使其不至于因為當事人的選擇適用而架空這一制度,為小額訴訟案件的實際適用提供了保障。由于微小權利實際上最接近人民大眾,小額訴訟程序的運用,能使眾多微小權利人的實際困難得到司法救濟,從而使大眾對法院和法律產生信任、感到滿意,法院的權威和信任度因此會得到更好的維護。(4)既能人盡其才,也使責權相符。由于法院系統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如果能讓審判長以上的法官辦普通程序案件,而讓一般法官來處理簡易、小額程序案件,法院內部既能人盡其才,也使責權相符。若將法院每一個人的積極性都能調動起來,避免苦樂不均,分配不公,那么,這個小額程序的設置,將會引出一番充滿效益和生機的效果。
二、小額訴訟程序的司法適用
(1)小額訴訟的受案范圍。小額訴訟程序是一種專為訴訟標的額較小的案件制訂的獨立于簡易程序之外的民事訴訟程序,它適用于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借貸、買賣、租賃和借用糾紛;身份關系清楚,僅在給付的數額、時間上存在爭議的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糾紛;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拖欠水、電、天然氣費及物業管理費糾紛;責任明確、損失金額確定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和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筆者認為除此之外如給付、確認、變更之訴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某些特定類型的案件如牽扯不動產糾紛或特定侵權糾紛也應排除在小額訴訟的管轄范圍外。此外對離婚、收養等人身性質的案件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程序。(2)小額訴訟的適用法院。根據修改后的民訴法第162條規定,可以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簡單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僅限基層人民法院以及它的派出法庭。也就是說,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不得適用小額訴訟程序。(3)小額訴訟的適用金額。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確立了小額訴訟制度,草案一審稿第161條規定,基層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標的額人民幣5000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二審稿第162條將這一條修改為,基層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標的額人民幣1萬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鑒于各地區在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案件之標的數額標準的界定上都有一個遞增的過程,立法在確定標的數額標準時,也應具有適當的超前性,以確保當事人預期的相對穩定。最終第162條對標的金額采用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表述。(4)小額訴訟的適用審判程序。民事訴訟法并沒有單獨規定小額訴訟案件獨立的審判程序,法院審理小額訴訟案件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3章規定的“簡易程序”,即與其他一般的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的審判程序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小額訴訟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小額訴訟程序在第二審程序、再審程序中都不能適用。
三、完善小額訴訟程序的對策和建議
(1)明確適用標準。雖然相較于普通程序而言,小額訴訟程序得以簡化,但不能為了追求程序的簡化而剝奪當事人的權利,更不能為了案件的快審快結而濫用小額訴訟程序。筆者建議,明確以下兩點用以完善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標準:第一,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第二,當事人人數較多的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2)明確適用程序性規則。目前,小額訴訟程序與簡易程序的區別僅在于一審終審,若小額訴訟程序完全拘泥于簡易程序的規定和限制,很可能無法實現小額訴訟提高審判節奏、節約審判資源、減少當事人訴累等功能。因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額訴訟的程序性規則加以明確:第一,簡化立案受理程序,可以規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當事人可以自行決定起訴方式,口頭起訴的,人民法院不能附加任何條件和要求;第二,簡化審前程序,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要求“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其審前程序可以大幅簡化,可以不經調解和準備直接進入審判,便于案件的即時審理;第三,審理與裁判機制的明確,根據立法精神,小額訴訟案件不能缺席判決,因此,一旦小額訴訟的當事人不出庭或有其他不宜使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情形,應視具體情形轉化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另外,法院已經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無論出現何種情形,均不得轉為小額訴訟程序審理。(3)完善救濟措施。筆者認為,小額訴訟中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應該允許上訴,原因在于,當事人可能存在的權利連一次最簡易程序的實質性的審理和裁判都沒有經過,就不允許上訴,等于把糾紛拒在司法門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另外,筆者建議對小額訴訟案件的再審程序加以明確,從小額訴訟程序高效率解決糾紛的價值目標出發,可以規定對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事由作出嚴格的限制,或者以申請復議取代申請再審,即可以規定當事人以一定事由向原審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成功的,可以進入普通程序進行重新審理,筆者更傾向于以復議取代再審,這樣更有利于平衡小額訴訟與再審制度的價值沖突。
小額訴訟的意義不僅在于可以解決某種特定類型的糾紛,還在于其為我們的司法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過訴訟程序制度的多元化,將案件分流,減輕普通程序的訴訟壓力,從而在普通程序中實現程序的公正,而通過小額程序及其他程序得以提高訴訟效率,實現訴訟的效益化。
參 考 文 獻
[1]范愉.小額訴訟程序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1(3)
[2]常怡.民事訴訟法學[J].中國政法大學.2002(5)
[3]蔡劍定.司法公正與訴訟成本和效率[N].人民法院報.2000-6-19
[4]王翔.威斯康星州的小額訴訟程序[N].人民法院報.2004-4-2
[5]肖建國.民事訴訟程序價值論[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