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規范和發展是市場經濟永恒的主題,會計信息是一種公共物品,信息質量高低影響著市場的規范、發展程度均,規范的信息披露行為是規范市場的前提,也是發展市場的關鍵,因此要全面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行為。
【關鍵詞】信息披露;誠信;監管;管理水平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股票上市公司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將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或情況向證券監管部門報告,并向社會公眾公告的一種行為。信息披露是我國證券市場的基石,是確保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證券市場的根本前提,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手段。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場會計規范的內容,規范了被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披露內容、披露方式以及披露時間等,只有先生成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才談得上信息如何披露。
一、提高公司軟實力,誠信為本,營造誠實守信的氛圍
財務管理工作,不僅要依靠法律法規的強制約束力,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更重要的是加強思想層面教育,誠實守信,提高相關人員的誠信意識。為此要從以下幾方面實施誠信工程:(1)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使得社會誠信體系得以建立,形成守信者獎、失信者罰的工程透明的道德約束機制。同時通過法規的宣傳教育,逐漸改變行業甚至整個社會風氣,為誠信社會的建立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2)建立企業財務從業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的個人信譽檔案,對其執業狀況、守法情況等進行嚴格的登記,守信者獎勵,不守信者懲罰。對不守信者造成的嚴重后果,不僅要在經濟上追究其責任,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3)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誠信不僅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場經濟下的基本游戲規則。全體會計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要經常進行誠信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加強道德教育,在會計人員使用中要堅持邊使用,邊培訓,邊提高的原則,使其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精神。同時,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考核和淘汰制度,接受財政部門及上級財會部門的監督。各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以及企業領導應對敢于堅持原則,秉公辦事,成績突出的會計人員予以表彰。
二、借鑒國際經驗,更新我國信息披露制度
“無規則不成方圓”,制定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信息披露制度是高質量信息披露的根本保障。在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必須要遵章守法,因為制度是信息披露的規則,它規范了人們的行為,把人們的行為引導到有利于整個社會的方向。因此,國家立法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協調法規體系的相互配套,借鑒發達國家在財務信息制度建設方面的經驗,制訂具體的實施細則,明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的判斷標準和懲處辦法。制定有關法規時要考慮信息虛假披露所引發的民事賠償責任問題,使相關法規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完善信息披露不規范的法律漏洞。同時要注意在制定具體會計準則及會計法規時,應盡量克服和減少其本身的不確定性,對會計準則的某些定義和釋義要有精確的解釋和分析,對可選擇的不同會計處理方法應規定適用范圍,以減少經營者隨意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會計處理方法的機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設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制定信息披露的準則;二是制定信息披露的規則體系。信息披露準則是上市公司組織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行為規范,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律準繩。信息披露規則體系是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具體規定,首先是從內容、形式、時間等方面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強制性要求和約束;其次,應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以規范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
三、提高監管水平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的主要根源在于公司管理人員,特別是公司高層領導對會計過程的非法干預,如果不追究他們的責任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有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執法力度,特別要嚴加追究違規公司領導人的責任,使會計信息在法規的維護下恢復其本來面目。加強監督管理就是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條例及各項規章制度,按照規定的原則、程序和要求,通過各種形式對金融組織、社會中介機構、上市公司及投資者的市場行為進行制約,保證其權利在規定的范圍內得到保障并履行其相應的義務。加強監督管理,加大執法力度的關鍵在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輿論等各種力量提高失信成本,對違反信息披露制度的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個人進行重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目前,我國證監會已著手根據中國國情,探討并設定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原則和水準,一旦形成規范性文件,將公司治理結構、基本框架、水準以及涉及到公司治理、結構決策程序是否合規,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進行監管,這無疑將會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四、明確企業負責主體,強化其法律意識
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負責,是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按照新的《會計法》規定,企業負責人法律意識增強了,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會計違法行為的發生,還有利于會計人員依法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雖然管理者可能不是財務人員出身,但是要使其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熟知會計法等相關的財經法規,提高管理者的財務素養和管理水平,這有助于他們對會計工作的正確領導,幫助他們做好企業的管理,使會計信息在企業內部管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要想提高企業負責人及會計人員素質辦法無外乎兩個:一是嚴把“上崗”關,不達到要求決不讓上崗;二是重視繼續教育。凡是對企業負責人能夠起到決定性影響作用的,像組織人事部門,出資者及其代表機構,都必須把本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和《會計法》執行情況同企業負責人的各種考核相結合,多管齊下,治管兼顧,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會計信息的披露有了基本保障,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才成為可能。
五、推進改革,提高內部管理水平
(1)大力推進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使企業使企業自覺遵守經濟規律,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另一方面,從根本上轉變了政府職能,政府要在法制約束的范圍內行使宏觀調,制定產業政策、維護經濟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會計行為,改變企業盲目被動的狀況,增加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2)我國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國企改制而來的,因此,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加強上市公司誠信建設和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措施。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套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和方法,強化公司治理,就是建立一套制度和方法,使公司實現科學的決策。因此,公司治理結構不僅僅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僅僅局限于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層經營者之間的制衡關系上,而應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審視。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一方面要求公司強法人治理結構,平衡公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我國目前的環境條件下,更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一些強制性的公司治理原則去規范企業的治理結構。一是培育完全意義上的股東。首先應考慮調整現有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繼續降低國有股的比重,同時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并積極引進外資,使得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能夠相互制衡,從而使大股東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受到制約。二是建立三權分立的內部制約機制。將控制權從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堡壘中分離出來,建立三權分立的內部制約機制:即董事會行使決策權,管理層行使執行權,單獨成立審計委員會行使控制權。其中審計委員會應由股東代表、注冊會計師、內部審計人員、職工代表等人員組成,直接向全體股東及有關監管機構負責。這樣,可以通過內部、外部的雙重的真正具有獨立性的審計來加強管理層對會計信息操縱的監控。
總之,我國的市場還處于發展時期,要想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必須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完善相關法規制度,才能使信息披露向規范有序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其在市場中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初江松,于暢.《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今日科苑.2008(6)
[2]劉淑娟.《規范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研究》.中國證券期貨.2011(7)
[3]祖建新,石道金.《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披露規范性研究》.企業經濟.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