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進生是一個特殊而又客觀存在的群體,做好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已是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要任務和課題。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愛”在后進生教育和轉化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后進生;愛心;轉化;教育
一般所說的“后進生”,通常是指那些平常學習成績比較差,自我約束力差、行為習慣差、思想落后的學生,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差生”。在一個班集體中,后進生雖然為數不多,但其破壞性較強,影響面較廣,倘若對其不及時加以教育轉化,或者教育方法欠佳,就會對其本人和周圍同學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也將會直接影響到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對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儼然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切切實實做好的工作。那么,該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呢?記得有人說過: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那教育還有什么必要?又談什么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此,對于這些少數的后進生,我們不能只是批評與斥責,更要厚待他們,要用滿腔熱情去幫助他們,要把濃濃愛意化作甘甜的雨露去滋潤他們,感化,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行為上對其多加引導,取得育人的主動權。
一、讓“愛”拉近距離,打開心靈之窗
教育家丁有寬說過:“愛心是根”,“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要以真誠之心,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搭建好愛的橋梁,把“愛”貫穿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中去。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教育植根于愛”,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的教育等于是一汪死水。許多后進生往往就是缺乏“愛”的產物,倘若能在他們身上傾注更多的愛,無異于“久旱逢甘霖”,其作用肯定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不僅對優秀生關懷備至,對后進生也要悉心關懷。古人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師生間的感情障礙,達到心理相容,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心門,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給予后進生更多的愛,更多的溫暖,點燃他們信心、自尊和進取的火花,引導他們沿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前進。
班上有位李姓學生,脾氣非常急躁,還不合群,常與同學發生矛盾,甚至有時候還會動拳頭,學習成績總排后幾名,前任班主任曾多次與他進行思想溝通教育,但他卻依然我行我素。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沒有著急找他,而是一直在細心觀察,尋找合適的機會。一天,李同學因為一件小事和前座同學發生口角,還動手打了人。我立刻找到他,邀請他到我的宿舍,我一邊幫他倒水,一邊以一名大姐姐的口吻和他聊些輕松的話題,避而不談打架的事。一開始,李同學還滿臉的緊張,兩只手拘謹的搓來搓去,沒過多久就變得輕松起來,熱情與我攀談起來,最后還主動告訴我他和同學發生矛盾的的事。我笑著聽他說完,沒有立刻責備與批評,而是從多方面幫他分析這件事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輕快的話語中告訴他打人帶來的嚴重后果等。事后沒幾天,班長告訴我李同學不僅向同學道了歉還握手言和了。有天早上,李同學給我發了一條短信說:“老師,謝謝您的關心,您就像我的大姐姐一樣!是您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讓我了解到以前的我是多么的不懂事,請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果然,李同學真的有了很大的變化,和同學和睦相處,積極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學習成績也在逐步提高,在大二下學期時還通過了全國英語四級等級考試。看著這樣的變化,我真的感到十分的開心和欣慰,也讓我看到了后進生身上的潛力,更強烈的讓我認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把愛的情感投射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尤其是后進生,更要用“愛”這把金鑰匙,打開他們心靈的窗戶。
二、點亮“愛”的燈塔,指引前進方向
在一般人眼里后進生雖然微不足道,但他們也有一顆火熱的心,也有上進的愿望,只是他們缺乏持之以恒的堅強毅力,在其進步發展的過程中,容易抵制不住外界的不良影響而反復。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細致入微的耐心和堅持不懈的恒心,對他們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及時、適時的清除他們順利發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名學生,他學習成績很差,喜歡抽煙,經常曠課泡在網吧里面打游戲,一提到他的名字,任課老師就直搖頭。我也多次找他談話溝通,嚴加管束,正面教育,但效果都不佳。怎樣幫助他才能有效果?成了我腦中經常思考的問題。后來我了解到,這個學生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平時喜歡畫畫,設計能力也不錯,曾在學校才藝大賽中獲得過獎項。我想到了教育學上的德育原理: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要注意發現、激發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并在促進其發展的過程中,利用其積極因素克服其消極因素。鑒于這個學生喜歡畫畫,喜歡設計,我鼓勵他加入學校的藝術社團,并為社團設計活動海報等,充分利用他的設計能力這一積極因素,發揮并擴大其優點。最終,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原理的正確性和實效性,他不僅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就連抽煙、泡網吧等惡習也逐漸減少了,還經常主動參與班級、學校的活動策劃宣傳等。我又主動與其家長加強了聯系,并時常對其加以鼓勵和表揚,再加上同學們的幫助與支持,到期末考試時,他由門門考試不及格逐漸進步到考試門門都及格,還在學校舉辦的大學生原創動漫人物形象設計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表現異常出色。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做好后進生教育轉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我也深知,要做好這項工作,也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它像一項艱巨的工程,需要不懈的努力,深深的思考,需要我們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嚴格要求、取長避短,用我們的耐心、恒心、細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去開展這項工作,對后進生缺點標本兼治。
三、善用“愛“的金鑰匙,打開“金礦”之門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不難看出,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從單一的角度看待學生,要學會轉變角度,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后進生缺點固然很多,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每個方面都很差,在他們身上都有一座“金礦”——潛在的才能和特長,等待我們去開采、去挖掘,我們要善于捕捉這種閃光點,挖掘其積極因素,加以利用并無限放大,哪怕只是微弱的一點點光,我們也要努力抓住,讓希望之光在他們身上重新綻放光芒。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后進生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絕不可忽視或者放棄對他們的轉化與培養,也不能一味的認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戴著有色眼鏡給他們貼上標簽,這樣勢必會將他們推向更遠的錯誤方向。相反,我們應該正確了解他們,正確面對他們,正確研究他們,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循序漸進一步步將其引導到正軌上來,使其在前進的步伐中能產生成功的情緒體驗和精神的滿足感,進而能信心滿滿的去實現更高的要求或理想。我想,只要我們去及時發現,及時挖掘,及時把握,堅持鼓勵表揚,激發其內動力,并不斷加以深化,堅信他們一定會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總之,今天的“優等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就是明天的“驕傲”,一些所謂的“差生”不一定還是明天“后進者”,而“優”與“差”的衡量標準本身也不是絕對性的,而是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后進生,這才是真真正正、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參 考 文 獻
[1]鄭忠海.春暖冰融——用愛感化后進生.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
[2]白衛華.高校后進生轉化工作芻議.教育與職業.2010
[3]甄春鋒.淺談后進生的轉化.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