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礦井的開拓與礦井結構優化是礦井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這對整個開采局面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礦井的建設與發展、生產和運營情況以及煤礦的生產環境和生產發展狀況以及煤炭的資源開發利用等,都會受其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尤其在煤礦礦井的生產活動方面,隨著煤礦采煤技術的不斷提高,煤礦企業為了保證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機會,需要重點對其煤礦的開拓和結構優化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以此為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細致的研究,旨在通過本文的工作,為時下煤礦的生產活動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鑒的信息。
【關鍵詞】煤礦開拓;開拓延伸;礦井結構;優化
作為礦井開采中的重要環節,煤礦開拓在煤礦生產和建設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關系到煤礦生產的全局,決定著煤礦開采總體戰略的部署。如何在現有生產技術條件下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煤礦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煤礦礦井開拓延伸的方法
(1)平硐開拓。所謂平硐開拓的方式是指一種不但簡單而且經濟的煤礦開拓方式,煤礦礦井的平硐開拓方式的優點很多。煤礦礦井的平硐開拓方式的優點主要反映在其對于掘井的技術方面的技術要求非常低,同時對于施工方面的要求也不高,該方式對于施工設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十分復雜。這就使得掘井的進展能夠很快,同時建井期間對于運輸系統要求也不是很復雜,煤炭在運輸過程中的中間環節不是很多,它對先期投入的費用要求較低,也不用建立井底的車場,而且地面上的廣場也不要求復雜的選址與鑿山平整地點。因此,浪費在井卷上的與土建上的土方工程量不是非常大,其排水的費用會相對不高,這樣就降低了投資額度。(2)斜井開拓的延伸方式。煤礦的斜井開拓的延伸方式能夠順著煤層斜井開展,在建井的時候也不會影響到生產,同時還可以對地質材料及時進行補充與給予,而且求斜井井筒的機械工具、井底車場、施工安裝手段以及部分工業設施均不是十分復雜,因此,運用非常方便,同時建斜井需要的時間非常短,而且初期投入資金較少、掘進的速度非常快,見效十分快都是斜井開拓的延伸方式的優勢。與此同時,斜井開拓的延伸方式還具有以下方面的缺點:因為斜井井筒較長,在同等的深度情況下,就要求具備更長的管線程度,這樣也會耗費更多的人力與財力,在施工過程當中,斜井偶爾要穿過表土層、流沙層與含水層,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的增加了施工難度。(3)立井開拓延伸的方式。在某些大中型的煤礦當中,通常立井開拓延伸的方式被廣泛使用,其中的原因是其井筒非常短,透風性較強,提升速度很快,同時提升能力也非常大,井筒斷面較大,這些都有利于讓最大風量的實現,能夠確保井下作業的安全進行。
二、礦井設計的基本內容與途徑
(1)礦井初步設計基本內容。所謂礦井初步設計是指礦井建設的基本設計文件。它的基本內容包括如下:一是礦井所在地區的社會與經濟概況,地質狀況,地質勘探發展程度,礦井的井田境界及劃分、煤炭儲量與礦井生產能力。二是礦井巷道布置、開采工藝與采掘機械設備,生產的具體要求,礦井的礦石與殲石的運輸和相關設備選擇。三是礦井供電與供配電體系、通訊及運輸調度能力,礦井的相應安全與生產監控和計算機管理程序。四是礦井環保標準與環境保護的設計依據和條件,地表塌陷治理程度、固體廢棄物處理與污水處理措施以及噪聲治理等方面。五是井巷工程量、施工過程、進度指標以及工期,礦井的土建工程和機電安裝工程量與施工順序,礦井的工程綜合排隊與總工期。六是礦井勞動定員、具體成本估算、技術經濟研究與分析以及總概算,礦井具體技術經濟參數等方面。(2)礦井開拓及巷道布置改進的主要途徑。具體途徑如下:首先要合理選擇工作面長度,要為提高回采工作面單產提供條件。其次是通過采區巷道聯合布置,進而提高生產能力。礦井在進行開采煤層群過程中的采區巷道聯合布置作為改進礦井開拓和巷道布置的重要內容與方式,同時也是生產礦井合理集中生產過程中怎樣布置采區與設計新采區經常應該考慮與研究的主要問題。再次是礦井在進行集中開拓時,要全面發揮水平大巷與礦井設備的作用。針對那些劃分階段或者盤區實施開拓的大中型礦井而言,礦井集中開拓主要從采用巖石集中大巷方面,全面加大新水平的階段高度與提升發展水平的生產能力方面展開。
三、結語
礦井的不同的開拓方式對于煤礦將來開采過程當中的運營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決定性作用。倘若開拓的方式選擇不對,就會對未來的生產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一定不要急于開采,我們要多花一點時間不斷研究開拓方式。所以,更經濟的運行將為煤礦節省大量的成本,而這些成本通常不是一個月開采出來的煤炭的價值,因此,要和它相配比。當前,煤礦生產的一個普遍運用的方式就是不斷向著高產與高效方向的發展,這樣就會更加要求煤礦開拓方式進行正確選擇,這是因為不恰當的開拓方式極可能會妨礙煤礦的高產與高效的生產舉措。
參 考 文 獻
[1]劉輝.煤礦礦井開拓延伸與技術改造[J].科技論壇.2011(3):89
[2]隆飛.淺析煤礦礦井開拓及巷道布置改進[J].科技資訊.2011(5):111
[3]王應都.煤礦開拓延深方式的新發展[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50~52
[4]何永剛.談煤礦開拓與礦井設計[J].工程技術.2012(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