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費用是企業成本費用構成的主要內容之一,管理費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當期的利潤水平,如何進行管理費用核算和管理費用的控制和管理,對達到節約費用支出和提高企業未來經濟效益的目的很有意義。
【關鍵詞】企業成本費用;管理費用;核算與管理
管理費用是企業成本費用構成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企業的費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費用呈上升趨勢。如何進行管理費用核算和管理意義重大,下面就管理費用的核算與管理探討如下:
一、管理費用的核算
1.企業管理部門及職工方面的費用。(1)公司經費:指直接在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2)工會經費:指按職工工資總額(扣除按規定標準發放的住房補貼,下同)的2%計提并撥交給工會使用的經費。(3)職工教育經費:指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計提,用于職工培訓、學習的費用。(4)勞動保險費:指企業支付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包括按規定交納地方統籌退休金)、價格補貼、醫藥費(包括支付離退體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費用)、異地安家費、職工退職金、6個月以上病假人員工資、職工死亡喪葬補助費、撫恤費、按規定支付給離休人員的其他費用。(5)待業保險費:指企業按規定交納的待業保險基金。
2.用于企業直接管理之外的費用。(1)董事會費:指企業董事會或最高權力機構及其成員為執行職權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成員津貼、差旅費、會議費等。(2)咨詢費:指企業向有關咨詢機構進行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咨詢所支付的費用或支付企業經濟顧問、法律顧問、技術顧問的費用。(3)聘請中介機構費:指企業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查賬、驗資、資產評估、清賬等發生的費用。(4)訴訟費:指企業向法院起訴或應訴而支付的費用。(5)稅金:指企業按規定交納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
3.提供生產技術條件的費用。(1)排污費:指企業根據環保部門的規定交納的排污費用。(2)綠化費:指企業區域內零星綠化費用。(3)技術轉讓費:指企業使用非專利技術而支付的費用。(4)研究與開發費:指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所發生的新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資、設備調試費、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試驗認技術圖書資料費、未納入國家計劃的中間試驗費、研究人員的工資、研究設備的折舊、與新產品、新技術研究有關的其他經費、委托其他單位進行的科研試制的費用以及試制失敗損失等。(5)無形資產攤銷:指企業分期攤銷的無形資產價值。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等的攤銷。(6)長期待攤費用攤銷:指企業對分攤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項費用在費用項目的受益期限內分期平均攤銷,包括按大修理間隔期平均攤銷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就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的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及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的其他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4.經營業務的應酬費。主要指業務招待費,即企業為業務經營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費用,這些費用應據實列入管理費用。
5.損失。存貨盤虧和盤盈:指企業存貨盤點的盈虧、盤盈凈額,但不包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存貨損失。
6.其他費用其他管理費用。這里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項之內又應列入管理費用的費用。
二、管理費用的控制和管理
1.統一核算內容是進行費用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在具體進行費用核算時,首先要明確各個費用項目核算的內容和范圍,要以公司財務制度的形式進行明確,盡可能劃分界線,列示清楚,杜絕或減少“其他”項目核算的內容,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即便發現了某種程度的不合適,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錯誤,原則上也不要變動,以保持其一致性,一致性或統一核算內容對于開展費用控制和管理至關重要。統一核算內容也包括對費用核算對象的劃分,劃分的標準盡可能依照責權利統一的原則,以適應實際責任費用考核的要求,只有劃分清了責任,費用控制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效果才能體現出來。
2.樹立正確的費用控制觀念是保證效益最大化的根本。
(1)樹立成本效益觀念。所謂進行管理費用控制,不單單是控制、壓縮管理費用支出的絕對額,而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則,追求相對節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成本費用管理要為這個目的服務,必然要講求成本效益,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在成本效益觀念下,成本絕對數并非越低越好,關鍵看一項成本的發生產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業總成本的節省)是否大于該項成本支出。而傳統成本管理則強調成本絕對數的節約與節省,而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實際情況可能是一項成本絕對數的節省卻引起了收入更大的降低或企業總成本更大的上升。(2)費用控制必須在其合理性前提下進行。公司要運營,就耍開支費用,但費用 的開支應該有其合理性。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去想辦法控制。而脫離合理性去節約開支,將會產生負面效果,限制業務開拓。(3)變動費用大小不能完全說明控制費用工作的好壞。其一:對費用合理性每個人認識不一,節約的辦法也就不一樣,效果當然也不同。其二:各公司面臨著不同問題,其解決問題所產生的費用不能按一樣的標準衡量,當然費用結果也就不一樣。因此不能完全認為變動費用大的公司就沒有想辦法節約費用,變動費用大小是否就說明了控制費用的差別,我看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為節省費用而節省費用。此觀念要不得,這種觀念一旦形成,非理性的壓縮費用開支對公司的正常運營、對業務開拓殺傷力極大,其結果可能導致想要干的工作不敢去干、花正常的錢能解決的問題最后得花更多的錢才能解決。(4)費用控制要有理有節、有章有法。有理,就是上述的合理性;有節,就是要有合適的度,不能過也不能扣門;有章、就是要有制度,在制度之下,沒有靈活性,人人一致,總經理要帶頭執行。有法,就是制度制定要有依據,要能說服人。不服是制定不了制度的,更談不上主動執行了。(5)費用制度要適時調整,不能影響業務開展。制度有其嚴肅性、剛性強,但條件發生變化了,就要調整,否則影響業務開展,失大得小。
3.在日常搞好費用控制是達到控制費用目的的保證。(1)建立彈性、滾動費用預算控制體系。企業要建立年度費用預算制度,明確年度費用控制目標,在制訂費用預算時,要與公司業務量結合起來,建立彈性預算,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要定期編制滾動預算,圍繞完成年度費用預算控制目標,重點考慮成本效益原則,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2)做好費用動態控制。所謂動態控制就是要把費用控制工作放在日常進行,日常工作中關注例外事項。控制費用的重點是對業務的把握,費用的發生是以經濟業務為前提的,是經濟業務決定了費用的發生與否以及數額大小,所以控制費用其本質就是要對業務進行管理,這就要求,公司開展各項業務事前各相關部分要進行溝通,否則,事后的費用分析、責任考核沒有實際意義。(3)落實責任考核。首先要把責任落實到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身上,明確首長負責制,在開好費用分析會的基礎上,評價工作業績。責任考核制度要注意兩點原則:一是責任明確、相關;二是獎罰力度適當。
綜上,管理費用不僅其支出水平對構成了對企業利潤的抵減,更重要是控制好、管理好費用的使用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而這一切均與統一核算內容、樹立正確的費用控制觀念以及科學的控制措施有關,所以,搞好管理費用的核算、控制、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值得包括我們會計人員在內所有員工共同努力、探索。
參 考 文 獻
[1]王素梅.企業管理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劉洪彪.強化內部管理降低企業費用[J].現代審計與會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