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提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對策
隨著國家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和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 財務工作的難度和壓力空前增大, 找出財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對事業單位的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工作開展不力
1、目前, 事業單位的最大問題就是定位。事業單位的定位不清, 方向不明, 改革不充分, 政策不配套。事業單位, 特別是地勘事業單位, 到底是公益性還是要企業化, 隊伍保留多大的規模, 這個事關事業單位的頭等大事未能明確, 長期處于等待和觀望狀態, 對發展戰略、產業結構、人員安排不敢有大的動作和想法。如果是公益性且有足夠的編制, 那么以前為安置職工而開辦的低附加值處在維持狀態的公司就可以撤銷, 主業以外的產業就可以陸續關閉“,回頭是岸”, 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干事業, 同一單位的職工也就不再有企事之分, 在企業的職工也不必擔心退休后的身份和待遇。
2、審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仍堅持財務審批“一支筆”制度,這項制度是對領導決策事項合理性的規范,但缺乏科學性。一是權力比較集中,開支不管是否合理,單位領導說了算。二是凡是領導簽字就能開支,直接把財務人員排除在管理范圍之外,不利于財務人員進行核算。三是單位領導對財務規定不一定熟悉,缺少專業財務人員的審核和把關, 簽批質量難以保證。
3、沒有切合實際的有效運行機制。事業單位現有機制主要是分配機制, 社會保障機制, 崗位聘任、考評機制, 人員進出機制。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分配機制和人員的進出機制, 這兩個機制都存在問題。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事業單位實施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其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組成, 除績效工資是活的以外, 其他基本是定數。績效工資實施總量控制, 目前主要是原事業單位的多一個基本工資以及地區附加津貼作為績效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機制仍然未擺脫參考公務員做法的老舊管理思路, 不能與工作量的多寡、質量的好壞掛鉤; 二是活的部分比重太低; 三是地區附加津貼標準遲遲沒有出臺; 四是定位沒有明確, 對績效工資的分配不敢有大的動作。
4、缺少真正的第三者監督。盡管有的單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但落實明顯不夠到位。有的單位以成立民主理財小組、設定財務公開欄等形式進行監督,但由于單位內部千絲萬屢的利益關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類外部檢查不及時、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監督,處罰的力度也不夠,有的單位屢查屢犯,甚至是明知故犯 ,效果不佳。沒有真正的第三者參與,僅靠自我監督,零星的檢查,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很難落實到位。
(二)會計人員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1、單位主管領導對會計崗位的人員調整具有決定權。會計人員是單位根據需要設定的,撤換是單位領導說了算。這就存在一個問題:法規和領導之間該遵循那一個?違反法規,處罰的一般是單位,違抗領導, 影響的一定是個人,權衡利弊,會計人員往往只能是傾向于領導。自身難保的境地,會計人員的作用確實難以發揮。
2、會計人員的工作角色難以區分。調查中發現,很多單位的會計人員是兼職,會計人員可能是打字員, 也可能是檔案管理員, 或是其他崗位,身兼數職,更有甚者身兼要職,會計業務成了附帶工作。個別單位違反規定設會計和出納員為一人。
3、外界及業界的專業支持、專業培訓較為弱化。財政、稅務、審計等業務管理和監督部門,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之間, 多是部署工作、監督檢查, 對于出現的問題 ,或批評、或通報、或處罰,真正深入單位幫助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統的專業培訓組織開展的少,而且培訓多為業務基礎工作培訓,不注重加強單位財務管理的要求,使會計人員在參與管理上產生惰性。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對策
調查分析中我們認識到,搞好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僅僅依靠單位自身是無法實現的,有些問題單位解決不好,甚至是解決不了。關鍵是要有政府的重視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全面參與。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議:
(1)推行政府介入,財政部門負責,全力抓好單位內部財務管理
嚴格執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會計制度,用法規來規范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特別是單位主要領導要加強財經法規的學習,切實做到依法理財、科學理財。要強化預算管理,堅持按項目、時間、進度支出,不準隨意變更預算項目、超預算安排支出。堅持以收定支,確保年度收支平衡或略有結余,禁止出現紅字,留下缺口。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預算或追加支出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報批。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加強控制,細化責任,做到制度管人,責任到人。不相容職務必須分開,所有資產都要定期核對,切實做到賬賬、賬實相符。
(2)加強會計隊伍建設
要以各種形式努力提高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健全財會人員管理制度,促使其嚴格規范履行職責。財政收費票據和稅務發票是行政事業單位收費的合法票據,應由各單位財會部門統一領購和管理,其他內設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購買。加強票據繳銷管理工作,實行繳銷收費票據與稽核財政資金同步,做到票面收入與征收入庫額度相等。經費支出應取得真實、完整、合法的原始票據,否則,財會部門應拒絕報銷。
(3)推行民主理財
1.建立公開的財務管理制度。規定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將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辦法、財務收支范圍、標準、審批程序等向群眾公開。
2.推行財務執行結果公開。將單位報告期末綜合財務收支及有關經費明細開支情況向全體干部職工公開。內容包括:綜合財務收支計劃及執行情況,會議費、車旅費、車輛維修、設備購置費、基本建設和安裝維修工程、專項業務費等各項經費使用情況,凡超支部分,必須說清原因;凡嚴重超支說不清理由的必須向上級紀檢監察機關作出交待,追究責任。
3.推進財務監督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要成立民主理財監督小組,負責對本單位執行財務管理制度的有關情況進行監督,對重大收支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本單位財務公開的有關內容進行審核、分析、評價,聽取群眾意見,提出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 鐘輝.關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思考[J],現代商業,2008(12)
[2]楊周南。會計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響[J].會計研究,2005(5)
[3] 金光熙。管理變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 杜安國.論高級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J],事業財會,2005,(4)
[5] 遲福林.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孫越(1966-),女,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高級會計師,主要從事會計管理工作,已發表論文數篇。1998年12月畢業于廣西區黨校行政學院,本科學歷,現在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從事會計工作,高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