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吃豬、牛、羊肉等紅肉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人們通常認為罪魁禍首是紅肉中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但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肉堿的成分可能才是“主犯”。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研究人員4月7日對外公布,紅肉中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含量不足以解釋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他們跟蹤分析了近2600名正在接受心臟問題評估的患者,并在小鼠身上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發現,肉堿或許才是紅肉的主要問題所在。
研究結果表明,肉堿會被人體消化道中的細菌分解成一種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質,這種代謝物將促使人體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研究還進一步發現,飲食中肉堿含量高還會促使人體消化道細菌增殖,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肉堿會被分解成對心血管不利的物質,令問題加重。
牛肉、羊肉和豬肉等紅肉都富含肉堿,許多能量飲料中也添加這種成分。研究人員說,肉堿并不是一種必需的營養物質,現在或許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肉堿補充劑的安全性。(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