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盛
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探討
黃志盛
目的探討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東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48例,經CT掃描確診后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開顱減壓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進行治療,治療完成后對比治療前后以及兩組之間的道格拉斯(GCS)評分和治療效果,以此為標準探討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在治療完成后兩組的GCS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P<0.05),兩組之間進行比較觀察組在術后15d的GCS評分以及痊愈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在術后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的發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使用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療效顯著,術后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重型顱腦損傷;臨床療效
重型顱腦損傷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對顱腦造成了嚴重傷害,此為神經外科較為常見的急診損傷性疾病[1]。由于是顱腦受到傷害,故此病的死亡率、致殘率極高,有報道顯示總病死率在30~50%[2],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重型顱腦損傷的高死亡率、致殘率的主因為損傷所引起的顱內高壓,通過手術清除腦內水腫、血腫,降低顱內壓力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3]。目前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已被廣泛使用,本實驗對使用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自2008年7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經過CT掃描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入院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道格拉斯(GCS)評分,所有患者評分均≤8。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15~59歲,平均(37.68±13.02)歲。其中交通事故致傷的患者27例,高空墜物致傷的患者11例,鈍器擊傷的患者6例,其他原因致傷的患者4例;開放性顱腦損傷的患者29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患者21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齡(38.01±11.47)歲;對照組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齡(36.97 ±14.6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GCS評分、致傷原因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應盡快進行手術,力爭在腦疝形成前或形成初期實施手術。對照組采用常規開顱減壓手術,患者全身麻醉后根據CT掃描顯示的血腫位置于額部、顳部做馬蹄形切口,弧形切開硬腦膜,吸除血腫,術后去除骨瓣減壓后將顳肌與硬腦膜縫合;觀察組采用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自顴弓上耳屏前方1cm處向上經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頂骨正中線,沿正中線向前止于前額部發際處鉆5個孔。游離骨瓣或帶顳肌骨瓣,骨窗前界延伸至額極,下界平顴弓,后至乳突,蝶骨棘向深部咬除,顯露蝶骨平臺和顳窩,清除硬膜外血腫,準備進入硬腦膜。放射狀切開硬膜,將額葉、頂葉、顳葉、前顱窩及中顱窩充分暴露,以便于清除各個部位的血腫,并徹底止血。待血腫清除后,若發現腦挫裂傷及腦膨出嚴重,在排除對側血腫情況下可切除額極、顳極進行顱內減壓。如患者在術前臨床表現出腦疝癥狀,可擴大減張縫合硬腦膜,同時進行去大骨瓣減壓,術后嚴密縫合顳肌、硬腦膜及頭皮,于硬膜下及硬膜外放置引流管。所以患者術后均給予抗感染、止血以及激素的綜合治療,復查腦部CT,確認血腫已被清除,排除新的出血病灶。
1.3 觀察指標分別于術前、術后3d以及術后15d對所有患者進行GCS評分檢查對比,同時嚴密監測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根據術后GCS評分以及患者恢復情況將療效分為5個等級,即痊愈、中等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痊愈:患者于術后完全恢復,無后遺癥或智力障礙;中等殘疾:患者于術后身體機能部分恢復,存在少許后遺癥或輕度智力障礙;重度殘疾:患者于術后身體機能恢復正常,但是在身體和智力方面存在嚴重的障礙;植物生存:患者于術后身體機能恢復正常,但喪失意識活動,處于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狀態。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GCS評分結果將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d以及術后15d的GCS評分進行總結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術后3d、15d的GCS評分相較于術前均有所好轉,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將兩組患者之間的GCS評分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術后3d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但術后15d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d以及術后15d GCS評分結果
2.2 治療效果根據療效評價標準在治療結束后對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評價。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愈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2.3 并發癥術后監測發現觀察組在腦膨出、腦積水、腦切口疝以及外傷性癲癇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2.91%,對照組在以上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7.46%,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重型顱腦損傷的高致殘、致死率是由于難以控制顱內高壓帶來的,盡早降低顱內壓力是治療中的關鍵[4]。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相對于傳統開顱減壓手術的優勢在于骨窗大,使用放射狀切開硬腦膜,使得暴露面積增大,便于術中血腫的清除、止血以及壞死腦組織的清除操作,同時可以局部增加腦血流量和血氧分壓,使得微循環改善,從而在術中保護了正常腦組織,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風險[5-8]。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在治療效果上較于對照組有明顯優勢,而在并發癥的發生率上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了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清除血腫和保護正常腦組織上具有優勢,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另外手術應該越快進行越對患者有利,如果手術在腦疝形成后進行,不僅會增加手術的難度而且會對手術并發癥的發生以及預后有著重要影響。有研究顯示,手術應該在未出現不可逆的腦干損傷之前進行,其時限一般為傷害發生后3h[9-10]。所以手術應在傷害發生后盡早進行。
[1] 梅佩冬,楊金星,沈衛民.大骨瓣開顱改良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8,6(4):372-373.
[2] 楊磊,黃斌,馮屹,等.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療效分析[J].河北醫藥,2010,32(8):948-949.
[3] 張志鋼,任曉斌.標準外傷大骨瓣與常規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對比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07,24(11):1953-1954.
[4] 喻厚豐,查曉華.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157-158.
[5] 范越君.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術與常規骨瓣開顱術的療效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08,13(6):483-484.
[6] 李軍.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09,2(15):91-92.
[7] 江基堯.介紹一種國外臨床常用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8,14(6):381.
[8] 潘新宇.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并發癥探討(附56例報告)[J].中國醫師雜志,2004,6(4):508-509.
[9] 關永春.大骨瓣開顱與常規骨瓣開顱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比較[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6,22(9):530.
[10] 劉資慶.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在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2,28(2):28-29.
R651.1+5
A
1673-5846(2013)01-0065-02
廣西東蘭縣人民醫院,廣西河池 54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