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萍 滕 月
早期干預應用阿卡波糖對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觀察
李嘉萍 滕 月
目的探討阿卡波糖早期干預在治療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吉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67例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將其按入院單雙日隨機分為兩組,生活干預組83例給予飲食控制加運動,阿卡波糖組84例給予阿卡波糖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干預效果。結果治療后,阿卡波糖組與生活干預組比較,HOMA-IR下降明顯,HOMA-β升高明顯(P<0.05);隨訪12個月后,阿卡波糖組糖尿病發生率為3.6%,生活干預組發生率為15.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阿卡波糖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6.0%,生活干預組發生率為14.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早期予以阿卡波糖干預治療,可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功能,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冠心病;阿卡波糖;糖耐量減低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冠心病等發病率逐年上升。據調查顯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顯著高于僅患冠心病的患者[1]。因而,臨床學者提出在積極治療冠心病的同時,應早期對糖耐量減低(IGT)狀態進行有效干預,以減緩糖尿病的進程,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2]。我院對167例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應用阿卡波糖進行早期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67例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冠心病及IGT的診斷標準。將其按入院單雙日隨機分為生活干預組和阿卡波糖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質數(BMI)、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Ic)等一般資料(見表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β受體阻斷藥、血管緊張素I型受體阻斷劑等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生活干預組給予健康教育,并指導患者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每天應減少120g以上,同時,堅持有氧運動鍛煉,每天應達40min以上,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12個月,以加強健康教育的宣教[3]。阿卡波糖組給予阿卡波糖(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716)1片,50mg/片,與三餐同服;療程為12個月。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胰島B細胞功能、糖耐量以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學分析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
2.1 胰島B細胞功能變化情況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HOMA-IR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阿卡波糖組較生活干預組下降更顯著(P<0.05);HOMA-β均較治療前增高,但阿卡波糖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生活干預組治療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胰島B細胞功能變化情況分析
2.2 糖耐量發展情況分析隨訪12個月后,阿卡波糖組糖耐量正常者8例,占9.5%,IGT患者73例,占86.9%,糖尿病3例,占3.6%;生活干預組糖耐量正常者4例,占4.8%,IGT患者66例,占79.5%,糖尿病13例,占15.7%;兩組患者糖尿病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分析隨訪12個月后,阿卡波糖組共發生心血管事件5例,占6.0%,生活干預組共發生心血管事件12例,占14.5%;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高血糖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已受到越來越多臨床學者的重視[4],糖耐量減低是糖尿病的前期階段,因而,對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進行早期的血糖干預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有著重要的影響。阿卡波糖是一種新型的α-糖苷酶抑制劑,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有效緩解胰島β細胞的負荷,改善糖代謝[5]。本研究結果顯示,阿卡波糖組較生活干預組可以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減少糖耐量發展,同時,阿卡波糖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延緩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1] 陳國欽,區彩文,李健豪,等.阿卡波糖早期干預治療對合并糖耐量減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影響[J].新醫學,2012,43(05):308-309.
[2] He LP, Tang XY, Ling WH, et al. Early C-reactive protein inthe prediction of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acute coronarysyndromes:a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J]. Heart, 2010,96(5):339-346.
[3] 云鵬,肖虎,陳學軍,等.阿卡波糖干預老年冠心病并糖耐量減低患者療效及機制的研究[J].臨床薈萃,2011,26(19):1680-1681.
[4] Kitada S, Otsuka Y, Kokubu N, et al. Post-load hyperglycemia a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long-term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scientific study[J]. Cardiovasc Diabetol, 2010(9):75.
[5] 汪征,李自成.阿卡波糖對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減低患者血清脂聯素和瘦素水平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1,09(S1):136-137.
R97
A
1673-5846(2013)01-0071-02
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吉林 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