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玲
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常見不良反應分析
黃 玲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在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常見的不良反應。方法將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收治的128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接受甲氨蝶呤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葉酸聯合治療,分析兩種治療方案臨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傷、白細胞減少、脫發及口腔潰瘍等。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良反應較多,可聯合葉酸治療從而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甲氨蝶呤;葉酸;不良反應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滑膜炎、關節外病變、發熱、乏力和心包炎等臨床癥狀。目前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一種慢性炎癥疾病[1]。患者在疾病發生早期表現為關節紅腫和功能障礙,發展到晚期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畸形。目前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較高,且呈現女性高于男性的趨勢。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以甲氨蝶呤為首選治療藥物,但是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2]。本研究探討了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不良反應,并提出了減輕不良反應的方案,為臨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1 一般資料我院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28例。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未接受甲氨蝶呤或葉酸治療;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存在精神疾病患者。滿足上述要求的患者128例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4例,其中男20例,女44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7.5±13.8)歲,病程10~70個月,平均病程(42.7±10.9)個月。觀察組64例,其中男16例,女48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7.0±12.8)歲,病程11~71個月,平均病程(43.3±10.7)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指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治療,起始劑量為7mg,每周治療1次,之后將劑量增加為10mg/周。觀察組采用甲氨蝶呤聯合葉酸治療,甲氨蝶呤起始劑量為7mg/周,之后每周劑量增加為10mg/周,藥物劑量可根據患者病情程度進行相應調整;并給予每天口服葉酸5mg,每天服用1次。分別對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記錄,并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計量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1 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128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傷、白細胞減少、脫發及口腔潰瘍。其中最為突出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50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脹及腹瀉等癥狀,占39.06%;14例患者因胃腸道反應停藥。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針對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本研究對部分患者給予葉酸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并分析了解不良反應的影響,觀察組有20例出現不良反應,占31.25%;對照組有53例出現不良反應,占82.81%。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在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較高,且呈現女性高于男性的趨勢,目前研究顯示其發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家庭,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健康家庭[3]。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諸多,除關節功能障礙之外,發熱、淋巴結腫大也是臨床常見癥狀,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目前關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其中以非甾體抗感染藥物和糖皮質激素最為常用,但是臨床效果不佳。
甲氨蝶呤是葉酸合成阻斷劑,可抑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發揮抗感染的作用,目前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成為臨床治療的首選。但是臨床研究顯示,甲氨蝶呤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其中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和腹瀉[4]。本研究128例患者中50例出現了胃腸道不良反應,其中14例患者由于程度較為嚴重而停止服藥。其次為肝功能損傷,可通過適當的保肝治療進行緩解,但是發生率仍然較高。本研究分析了甲氨蝶呤服用患者給予葉酸對不良反應的影響,結果顯示患者在服用葉酸后,胃腸道、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著性下降,表明葉酸可降低甲氨蝶呤引起的不良反應,對患者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傷等,可在患者服藥期間加服葉酸,從而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 高倩,武永康.自身抗體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應用研究[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1,28(2):252.
[2] 劉栩,賈園,安媛,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就醫及治療現狀分析[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8,12(9):637.
[3] 黎艷容.益賽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觀察與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1):79-80.
[4] 賴愛云,徐健,梁維,等.甲氨蝶呤聯合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0):32-33.
R593.22
A
1673-5846(2013)01-0083-02
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廣西柳州 54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