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敏聰
小兒川崎病46例臨床分析
莫敏聰
目的分析小兒川崎病的臨床特征,選擇川崎病的有效診斷及治療方式。方法對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到融水縣人民醫院進行住院治療的46例川崎病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川崎病發病男多于女,且一般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沒有季節性差異;不完全性川崎病的發生率為17.39%,誤診率達到了15.22%;使用阿斯匹林加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結論臨床醫師要提高對川崎病的認識,降低誤診及漏診率,進行早期的診斷治療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改善川崎病患兒預后情況。
小兒川崎病;診斷;治療
川崎病(KD)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的血管炎性反應癥候群,具體病因不明。因為此病沒有特異性檢查指標,在診斷上主要靠臨床分析,很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為了進一步研究KD的臨床表現,提高醫師對KD的認識水平以提高早期確診率,從而改善KD患兒的預后,本次的研究對到我院進行治療的46例KD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到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46例川崎病患兒,所有患兒的情況均符合2004年美國心臟病協會KD指南的有關標準,有38例為典型KD,患兒均符合以下特點:發熱超過4d;臨床特點有4點以上符合下列條件:四肢末稍發生變化,雙側球結膜充血,多形性皮疹,急性期非化膿性頸淋巴結腫大,口唇和口腔改變,另外8例患兒為不完全KD,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發熱超過5d,且具有上述條件中的2~3項,同時伴有冠狀動脈病。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最小為6個月,最大為9歲,其中6個月到5歲的患兒有40例,占87.0%。有11例發病時間為冬季,13例為春季,12例為夏季,10例為秋季,沒有明顯的季節差異。
1.2 治療方法在確診之后,針對患兒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有13例患兒使用腸溶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口服50~80mg/(kg?d),其余的33例使用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的有21例,同時使用兩者進行治療的有12例。患兒熱退后將阿司匹林減為5~10mg/(kg?d),治療2~3個月。所以的患兒都給予潘生丁、能量合劑、維生素E、維生素C進行對癥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隨訪。計數資料按照頻數分布來表示,權重用百分構成比來反映。
2.1 入院時有39例確診為KD,7例被誤診為其他疾病,誤診率達到了15.22%,誤診患者中包括上感3例,肺炎1例,猩紅熱1例,右頜下包塊待查1例,頸部淋巴結炎1例。進行合并診斷有急性支氣管炎3例,貧血2例,急性支氣管肺炎4例,泌尿系感染1例,腸炎1例。
2.2 川崎病患兒的臨床表現詳見表1。

表1 46例川崎病患兒的臨床表現(n,%)
2.3 檢查項目比較有2例為Na+<130mmol/L,有4例為丙氨酸轉氨酶>40U/L,有20例為心電圖異常,其中包括竇性心動過速2例,3例為I度房室傳導阻滯,4例為ST-T改變,4例為胸部X線改變示肺炎,2例為尿常規異常,5例心臟異常,詳見表2。

表2 46例川崎病患兒檢查項目異常情況(n,%)
川崎病是一種常見于兒童的疾病,屬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性病癥,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本次研究中此病以1~3歲兒童多見,且男多于女。經過統計分析,此病發病率近年來逐漸增高,成為了導致兒童心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發熱是川崎病臨床首發以及常見的癥狀,特征性表現主要為四肢末端紅腫和肛周脫皮及恢復期的指、趾端膜狀脫皮。本次的研究中四肢末端紅腫發生率為41.30%,指趾末端及肛周脫皮發生率分別為69.56%和52.17%,且絕大部分均在8d內有所表現,且相比較來說肛周脫皮要比趾指端脫皮更早,這對于進行臨床的早期診斷有很大的幫助。川崎病的各項實驗室檢查雖然沒有特異性,但是中性粒細胞和急性期白細胞有明顯升高,原因不明貧血,血沉增快>40mm/h,發病7d之后血小板增高等這些方面都會有利于對于川崎病的診斷,在進行診斷時需要著重注意。
冠狀動脈病變是川崎病的特征性病變,但是此病的一個主要死因是冠狀動脈瘤的形成,在患病的早期使用大劑量IVIC進行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改善發熱等癥狀。本次研究的46例患兒在得到確診之后根據具體的情況使用大劑量IVIG進行及時的治療,降低了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
目前來說川崎病并沒有完善的診斷標準,一般診斷均基于患兒的臨床表現,特異性診斷方法缺乏,很容易給臨床癥狀不明顯的患兒造成漏診及誤診,所以必須要提高臨床醫師對川崎病的認識程度,降低誤診及漏診率,對于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患兒要注意考慮不全完性KD的存在。若患兒持續發熱超過5d,尤其是小兒患者,在診斷為非感染導致時要注意對其進行嚴密的觀察,同時結合相應的實驗室檢查,考慮發生KD的可能性。另外對川崎病患兒進行早期的診斷治療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改善川崎病患兒預后情況,適合在臨床推薦使用。
[1] Rowcly AH, Shulman ST. Kawasaki disease.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M]. Philadelphia Seuuders, 2010:725-729.
[2] 周錦龍,吳星恒.川崎病病因、發病機制和診斷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學,2009,6(9):13-14.
[3]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98-700.
[4] 張永蘭,杜忠東,趙地,等.2000-2004年北京川崎病住院患兒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2(1):125.
[5] 葛偉,孫若鵬.川崎病病因及發病機翩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1(21):1511.
[6] Ncwburger J W, Takahashi M, Gctier M, et a1. Diagnosism. trea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t: A statement for health from the Committee on Rheumatic Fever, Endocarditis and Kawasaki Discas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t in the Young,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08,110(17):2747.
[7] HonkanenV E, McCrindle B W, Laxer R M, et al. 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inflammation in Kawasaki disease[J]. Pediatr CaIdiol, 2009,24(2):122-126.
[8] 鄭緒陽,黃先敏,李曉霞,等.川崎病96例臨床分析[J].浙江醫學,2010,30(5):489-490.
[9] 杜保軍.進一步提高川崎病的診療水平[J].中華兒科雜志,2006, 44(5):321-323.
[10] Suzuki A, Miyagawa T S, Komatesu K, et a1. Immunohisto chemical study of apparently ineact coronary artery ina child after kawasaki disease[J]. Pediatr Int, 2012,46(7):590-596.
R725.4
A
1673-5846(2013)01-0104-02
廣西融水縣人民醫院,廣西柳州 5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