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昌遠
急性胰腺炎的膽源性危險因素分析
陸昌遠
目的采取措施對急性胰腺炎的膽源性危險因素進行有效性分析研究。方法選取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分析,找出急性胰腺炎在發病與病情加重階段存在的膽源性危險因素,從而對膽源性危險因素在急性胰腺炎病發與病情加重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與作用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經研究發現,急性胰腺炎以核心的膽源性疾病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非結石性膽道梗阻。但經過ERCP手術之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結論經科學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的膽源性危險因素主要包括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膽道感染、膽道梗阻以及ERCP檢查等。
急性胰腺炎;膽源性;危險因素;研究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外科急腹癥,此病發病機制相對較為復雜。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急性腹痛、嘔吐、惡心、腹膜炎、休克等,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病情嚴重時還會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將從急性胰腺炎的角度出發,對急性胰腺炎的膽源性危險因素進行有效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男55例,女35例,年齡25~75歲。所有患者均無遺傳病或傳染病,符合中華醫學會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規則與方法。
1.2 方法對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研究,從中找出急性胰腺炎在病發與病情加重過程中存在的膽源性危險因素。要對急性胰腺炎與這種疾病的病情輕重進行科學判定,需要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2d內進行臨床診斷,診斷標準為中華醫學會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規則與方法。要科學合理地選擇針對各種各樣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疾病與疾病異常的判斷方法,其診斷方法包括超聲、病史與臨床表現、術中膽道鏡檢查、CT、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血清ALT、血清膽紅素、血常規檢查、內窺鏡逆行的胰膽管造影以及ALP等。
利用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對急性胰腺炎的膽源性危險因素進行統計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膽源性疾病與異常情況的主要表現為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ERCP術后、非結石性膽道梗阻以及肝內外的膽管結石,其中膽囊結石占據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膽總管結石,而肝內外的膽管結石與ERCP術后所占據的比例較小。詳見表1。
表1 膽源性疾病的輕、重情況比較(n,%)
從表1中可以看出,本組所研究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重癥患者19例,輕癥患者71例。其中膽道梗阻、膽囊結石與膽總管結石所占比例較大。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由多種致病因素導致的胰酶在人體胰腺內被激活后所引發的胰腺組織本身出現出血、水腫、消化以及壞死等炎癥。其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急性上腹痛、血胰酶增多以及發熱等。在診斷過程中經常把急性胰腺炎分為出血壞死型急性胰腺炎與水腫型急性胰腺炎兩種。但由于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不斷變化發展,隨著疾病病理的變化,傳統的劃分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與治療。因此,利用國際醫學慣例將急性胰腺炎劃分為重型胰腺炎與輕型胰腺炎在臨床診斷與治療中比較適用。急性胰腺炎疾病的主要膽源性危險因素包括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膽道梗阻、ERCP檢查以及膽道感染等。
膽總管結石既有可能引發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又有可能推動病情的發展,是膽源性危險因素之一。引發急性胰腺炎膽總管結石的主要原因是在患者壺腹部中膽總管的末端產生結石,這些結石的直徑不超過0.55cm。本組所研究的膽總管結石患者中有重癥患者8例,輕癥患者15例。輕癥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是血清膽紅素上升、膽囊出現結石以及膽道出現輕微的加寬現象。
膽囊結石是急性胰腺炎病癥中最為常見的危險性因素,原因是膽囊內的結石由于出現嵌頓現象而致使胰腺管出現外流受阻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影響了人體內胰腺腺泡的正常運行。本組研究中出現膽囊結石44例,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48.9%。膽囊結石患者的體內存在結石的數量達10個以上,其中結石的直徑不超過5mm,表面不規則,膽囊管的直徑多是超過5mm。經過科學研究發現人體膽囊內的結石直徑在2~5mm之間以及多發結石的現象是引發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危險因素。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取腹腔鏡的膽囊切除手術方法,將有助于科學預防急性胰腺炎疾病的病發。
膽道梗阻是由于膽道的梗阻、嵌頓、膽道蛔蟲感染以及排石流程對人體壺腹括約肌損傷的刺激,從而引發患者胰膽管出口出現水腫、充血以及痙攣現象。雖然膽道梗阻不是引發急性胰腺炎的首要因素,但是長期的膽道梗阻會使得膽管與胰管之間正常的壓力梯度產生巨大的逆轉反差,從而導致膽汁出現反流現象,不利于胰腺炎的治療。經科學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變化與膽道梗阻的時間與梗阻程度息息相關。在發生膽道梗阻1d之后,最為常見的胰腺病變是胰腺水腫;在1~2d之間,最為常見的胰腺病變是脂肪壞死、出血;在超過2d后,最為常見的胰腺病變是胰腺廣泛壞死、出血。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較為少見的急性胰腺炎膽源性危險因素,比如說膽道蛔蟲、膽道感染以及ERCP檢查。其中ERCP術后引發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機理為多次反復的插管使得患者的胰腺黏膜出現水腫、充血現象,并極易造成胰管開口或乳頭開口機械性的損傷;或者是利用醫療器械向患者胰管以高壓推進造影劑的過程中,致使胰管出現物理性損傷。
[1] 王乾.重癥高脂癥性急性胰腺炎臨床特征分析[J].河北醫藥大學,2008(3):23-25.
[2] 校智祥,張長安,王新義,等.膽道術后殘留結石的原因及防治[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231-234.
[3] 柴新群,馮賢松,張壽熙.膽道再次手術的術前評估及處理[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35-38.
[4] 陳權海,李清佩.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治療和手術時機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18):26-28.
[5] 陳勇軍,浴亞紅,丁志強.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診治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08(15):120-121.
[6] 王俊剛,王金龍,南禾.不同原因重癥胰腺炎的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08(6):351-352.
[7] 張中林,劉志蘇.急性膽源性胰腺炎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08(11):15-17.
[8] 付慶江,袁楠.內鏡治療膽道阻塞急性胰腺炎35例報告[J].肝膽外科雜志,2007(11):24-26.
[9] Katsinelos P, Dimiropoulos S, Katsiba D. 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union and choledochal cyst of mixed type I plu II[J]. Surg Endosc, 2007 (17):162-163.
[10] Matsumoto Y, Fujii H, Itakura J. Pancreaticobiliarymal junction:etiologic concepts based on radiologic aspects[J]. Gastointest Endosc, 2008(53):614-619.
R576
A
1673-5846(2013)01-0178-02
廣西橫縣人民醫院,廣西南寧 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