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雙
連接桿在下腰椎短節段固定中的重要性分析
王建雙
目的觀察連接桿在下腰椎短節段固定中的作用及療效。方法對21例下腰椎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后發生螺釘松動、位置不佳、斷裂等情況出現腰背部、下肢疼痛、麻木的患者重新進行連接桿翻修方式。結果經過連接桿對下腰椎短節段固定后,Harris評分較實施前有了較大的改善(P<0.05),隨訪1年后,發現患者局部及下肢疼痛癥狀消失,X線檢查顯示椎弓根螺釘位置良好,有的畸形消失。結論連接桿在下腰椎短節段固定中有較好的作用及療效,能夠對螺釘內固定術后的病發癥進行有效干預。
連接桿;下腰椎短節段;固定
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是目前治療胸腰椎骨折中較常使用的一種手術處理方法,但隨著臨床手術的逐漸增多,發現該方式術后并發癥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有研究報道[2],術后進行二次手術的病例已不在少數。因此,當術后并發癥出現時,如何進行有效干預成為了當前主要的問題。本研究就21例下腰椎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進行連接桿干預的臨床觀察,探討連接桿的作用及療效?,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1例病例均選自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31.2±4.5)歲?;颊卟∫蛉缦拢?1例為爆裂骨折、6例為腰椎間盤突出及腰椎管狹窄癥伴椎體不穩、4例為腰椎滑脫。患者入院后均已進行后路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術后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腰背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發現5例患者出現了術后螺釘松動、8例患者出現術后螺釘位置不佳、6例出現術后螺釘斷裂、2例出現螺釘選擇不當。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在翻修前均進行X線檢查,并進行CT及脊髓造影或MRI檢查,確定螺釘內固定術失敗的原因。①術后螺釘松動:如發生骨折的椎體、椎體間以及出現骨性融合,可以手術取出內固定,再進行連接桿的置入。對于腰椎滑脫并有骨質疏松的患者,首次手術中可能已經出現多次穿刺,引發椎弓根對螺釘的握力下降。此時,可以先行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修復椎弓根,再進行連接桿的置入。②椎弓根螺釘位置不佳或選擇不當:對于該類患者,先行檢測椎弓根有無完全爆裂的情況發生。如尚未出現爆裂的情況,可以調整螺釘的位置以及方向,并進行連接桿的置入,提高螺釘的穩定性。如已出現爆裂的情況,需要重新進行內固定術,再進行連接桿的置入。③椎弓根螺釘斷裂:如術后椎弓根螺釘出現斷裂,已有骨折椎體、椎體間的骨性融合,應當首先取出內固定,進行連接桿的置入。如發現尚未達到取出內固定的手術指征,可以只取出斷釘在釘孔內植入條狀骨,并重新進行連接桿的置入的內固定。本組研究中還有1例患者,進行X線定位時,發現斷裂的部位較深,手術難以取出,如強行手術容易出現不可預知的危險。在確定斷裂部分對神經根無刺激作用后,將斷釘留在椎體內,并進行連接桿的置入。所有患者均進行局部麻醉進行手術操作,手術后戴腰圍保護1~3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跟蹤隨訪。
1.3 觀察指標術后恢復使用Harris評分系統[2],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恢復越好。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以下為差。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4.0軟件。計數資料以方差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Harris評分比較治療后患者的Harris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Harris評分比較(n,%)
2.2 并發癥比較對患者進行了為期1年的跟蹤隨訪,發現術后21例患者均未出現新的術后并發癥。根據患者主訴,腰背部、下肢疼痛、麻木等情況明顯好轉,X線檢查顯示21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的椎弓根螺釘以及連接桿位置良好,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占90.48%。
脊柱骨折,多發于胸腰段,由于臨床上常合并有脊髓神經的損傷,造成終身殘疾率的發生較高,治療較為困難,預后往往不佳,因此是骨科領域中的難題[3]。本病的發生可能如下[4-5]:①間接暴力:如高處跌落,足臀直接著地;②直接暴力:外力的直接沖擊;③肌肉拉力:多可引發穩定骨折、棘突撕脫性骨折等;④病理性骨折:脊柱腫瘤或其它骨病加之輕微外傷。
下腰椎短節段固定是目前治療下腰椎短節段骨折常用的治療方法,由于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具有一定缺陷性,因此術后并發癥的情況出現較多。連接桿正是在此基礎上發明,并應于腰椎骨折中的重要材料之一。本研究就連接桿在下腰椎短節段固定中的作用進行了觀察,可以發現,在經歷了術后重新翻修后,患者的Harris評分較術前有較大的改善(P<0.05),說明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良好,可以認為連接桿在下腰椎短節段固定中有較好的效果。另外,通過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可以發現,患者術后1年內均未出現新的并發癥,腰背部、下肢疼痛、麻木等情況明顯好轉,說明連接桿在下腰椎短節段固定中有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
綜上所述,連接桿在下腰椎短節段固定中的作用確切,具有顯著的改善術后恢復能力,并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宏其,李勁松,郭超峰,等.分期后路短節段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療兒童下腰椎結核[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 (10):830-834,838.
[2] 敖俊,方國芳,馮偉,等.以三維有限元模型分析短節段腰椎椎弓根螺釘系統固定后螺釘應力的分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39):7601-7604.
[3] 田耘,周方,姬洪全,等.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節段長度選擇[J].中華創傷雜志,2010,26(5):397-402.
[4] 徐寶山,唐天駟,楊惠林,等.經后路短節段椎弓根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遠期療效[J].中華骨科雜志,2002,22(11):641-647.
[5] 劉煥林,劉亞,邱玉金,等.短節段固定不植骨治療山羊腰椎壓縮性骨折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0,50(19):47-48.
R687.3
A
1673-5846(2013)01-0281-02
河北省正定縣人民醫院,河北石家莊 0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