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萍浙江省紹興縣王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浙江紹興 312055
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生殖器官中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絕大多數由于沒有顯著癥狀而未引起注意[1]。若同期合并子宮肌瘤將嚴重影響婦女嬰兒的健康與保健[2]。對于孕婦來說,在合并子宮肌瘤時能否順利分娩至關重要,這要求臨床產醫務人員為孕婦提供最佳的診治方案及全方位的綜合醫護服務。本文就實踐中的臨床診治體會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間確診的5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患者年齡22~40歲,平均31歲。其中包括40例初產婦和16例經產婦;48例發現于產前B超檢查,另有8例在剖宮產時發現。在發病部位上漿膜下肌瘤33例,肌壁間肌瘤9例,混合型8例,黏膜下肌瘤3例,其它類型3例。
子宮肌瘤在體征上主要表現在子宮壁上觸及突起,妊娠期間會因增大、變軟、變平而影響觸診,一般都是通過B超觀察到其變化。
肌壁間肌瘤位于肌壁內,周圍為肌層所包圍、漿膜下肌瘤時肌瘤向漿膜而發展,并突出于子宮表面,與漿膜層直接接觸、粘膜下肌瘤時肌瘤向宮腔內生長。
胎盤種植于肌瘤表面可能引起產后大出血、低于子宮下段或宮頸的子宮肌瘤可阻塞產道或并發前置胎盤和胎位異常的孕婦。
1.5.1 臨床診治 32例患者均在持續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宮產術并行子宮肌瘤剜除術,手術用時52~110 min,平均用時81 min。術中出血量250~750 mL,平均500 mL,肌瘤個數1~6個,肌瘤直徑0.5~14 cm。術中有1例并發出血,產后予以縮宮素靜脈持續點滴。
1.5.2 輔助護理 孕婦合并子宮肌瘤后焦慮、恐懼、抑郁是心理應激最常見的反應。因對孕婦進行心理引導并對其進行無痛分娩教育,建立對分娩的信心。術前了解患者一般情況,過敏史,檢查結果、術中配合要穩、輕、準。分娩時應嚴密觀察產程或胎位異常,避免滯產和第二產程延長,及時糾正處理胎位異常。
統計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且行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行剖宮產術并行肌瘤剔除術32例,18例陰道分娩因肌瘤小未作處理。孕早期檢查時發現3例患者因子宮肌瘤影響胚胎生長發育而行流產,肌瘤留待日后剔除,詳見表1。

表1 5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孕婦分娩方式及并發癥統計表[n(%)]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時肌瘤生長迅速易變性,以紅色變性為多,同時子宮肌瘤可引起如早產、胎盤異常、難產、產后出血等妊娠并發癥的增加,同時也會引起剖宮產率的上升[3]。由于在剖宮產術中并行肌瘤剔除術,易引起出血及感染,一般多不主張同時行肌瘤剔除術[4]。我院在手術指征掌握上,對于直徑<6 cm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如無并發癥出現,不做手術切除。對于位于漿膜下的肌瘤或有蒂肌瘤,則一并切除。本組有3例肌瘤感染,考慮為瘤蒂扭轉或急性子宮內膜炎的后果。剖宮產術中出血是最常見的并發癥,本組發生1例。有效、迅速的根據大出血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是防治關鍵。對于子宮收縮乏力出血,加強子宮收縮至關重要,同時進行按摩子宮和縮宮素的應用阻擋大出血。
綜上,孕婦合并子宮肌瘤對孕婦和新生兒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臨床除了診治外,應提倡產前檢查,加強對高危妊娠胎兒宮內情況的監測。無論陰道分娩或剖宮產術,均應以提高圍生期質量,降低母嬰并發癥為目的。診治時應結合肌瘤大小及位置,采取綜合正確的分娩方式和診治護理,最大限度的防止產妊娠及產后并發癥的發生。
[1] 翟桂榮.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影響及處理[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8,2(1):15-18.
[2] 廖以眉,鄭道英,陳佳華,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對妊娠與分娩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0):757-758.
[3] 劉曉巍,翟桂榮.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手術要點及術后處理[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8,2(1):23-25.
[4] 張立花,王韶玉,劉現翠,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50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06,46(1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