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安寧市人民醫院放射科,云南安寧 650300
人體脊椎是骨結核疾病常見發病部位之一,脊椎結合發病率約為骨結核總數的50%,且脊椎結合屬于嚴重的骨關節疾病,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將使患者出現脊柱畸形、神經損害等嚴重后果,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本文將對我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間前來就診的29例不典型脊椎結核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報道如下。
共選取不典型成人脊椎結核患者29例,其中男性患者為13例、女性患者為6例,患者年齡在18~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34±1.08)歲,病程在3個月~6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34±0.54)年。
1.2.1 研究方法 29例不典型成人脊椎結核患者均進行X線片、CT以及MRI醫學影像檢查,對素有不典型成人脊椎結核患者進行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內容包括患者病理診斷結果、CT醫學影像表現及檢查結果、X線片醫學影像表現及檢查結果、MRI醫學影像表現及檢查結果,對比三種醫學影像檢查結果與病理證實結果正確率,給予統計學分析,得出結論。
1.2.2 檢查方法 (1)設定MRI儀器掃描層厚為4.0 mm,掃描層間距為1.0 mm,指導患者取仰臥位,給予脊柱專用線圈輔助檢查:①快速自旋回波(簡稱TSE)序列獲取患者矢狀位T1WI,其中TE=20 ms,TR=300 ms;②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獲取患者矢狀位T2WI,其中設定TE=120 ms,TR=3500 ms;③SPIR序列行矢狀位掃描,TR=1600 mm,TI=100 ms;④進行馬根維顯(即Gd-DTPA)靜脈注射增強檢查,增強劑為歐乃影,劑量為0.1mmol/kg;(2)采用德國SIEMENS SOM ATOM Sensation 16層螺旋CT機對脊椎結核患者進行CT脊椎平掃及增強檢查;(3)采用德國SIEMENS公司生產的型號為800mA X-線機對脊椎結核患者進行X線片脊椎檢查。
29例不典型脊椎結核患者經CT、X線片、MRI醫學影像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分析,三種影像檢查正確率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29例不典型脊椎結核患者經CT、X線片、MRI醫學影像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29例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脊椎結核患者進行MRI醫學影像檢查結果診斷正確率最高,為93.10%,而經X線片與CT檢查結果診斷正確率較低,僅為51.72%及72.41%,且P<0.05,MRI與X線片及CT檢查結果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X線片與CT檢查結果對比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表明[1],人體脊椎若發生結核,則將使病變椎體骨質受到破壞,出現骨髓炎性水腫,而CT及X線片對水含量及蛋白質含量變化不具有較敏感特性[2],因此患者經CT及X線片檢查均顯示為陰性,造成臨床誤診、漏診現象[3]。
本文研究可知,脊椎結核患者經CT、X線片以及MRI檢查結果與病理確診結果具有一定差異,且X線片檢查結果正確率最低,CT檢查結果正確率次之,MRI檢查結果正確率最高。因此提示臨床應用MRI對疑似脊椎結核患者進行臨床檢查可為臨床醫師提供較為準確的診斷依據,提高脊椎結核患者臨床診斷正確率,使患者盡快得到確診并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達到更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不典型脊椎結核MRI表現[4]:椎間隙變窄是不典型脊椎結核疾病的重要MRI表現之一,但其發生時間較短,病程在五個月以內的脊椎結核患者常未引起椎間盤改變;增強MRI檢查能夠清晰顯示破壞椎體旁冷膿腫形成細小的環狀強化區域;MRI檢查中T1WI呈現出低信號,而由于發生病變的椎體中將增加相應含水量,因此T2WI信號增強;患者脊椎出現炎性水腫區域由于有骨小梁存在,導致此處信號出現不均勻情況;患者骨髓內出現的干酪狀膿腫則呈現出長T2信號,且該信號為均勻無結構狀態。
綜上所述,MRI能夠較為清晰的顯示出不典型脊椎結核患者發生病變具體情況,使醫師掌握全面詳細的疾病資料,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提高患者臨床治愈率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5]。
[1] 孫西河,王濱,常光輝.脊柱結核的MRI表現及早期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76(4):863-865.
[2] 江魁明,李志釗,董天發,等.成人脊椎結核的不典型MRI表現[J].放射學實踐,2011,18(2):428-431.
[3] 廣金鳳,倪陶漢,劉圍軍,等.脊杜結核的低場強MRI表現[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17(5):53l-532.
[4] 任轉琴,王西惠,王景安,等.低場MR對脊拄轉移瘤和結核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作用[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18(11):1144-1145.
[5] 吳振華,潘詩農,楊本強,等.脊柱結核的MRI表現[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2,25(10):1501-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