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 王金成 馳欣杰 陳遠芳 王軍民 謝春香 董 靜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一療區,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急性腦卒中屬于發病速度較快、病情進展快與危險系數較高的疾病,患者一旦發病后便會出現機體功能障礙,甚至喪失勞動能力并導致神經缺陷。臨床調查得出腦卒中發病后會產生較嚴重的抑郁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預后產生較大影響,導致患者在治療時延緩神經缺陷恢復。抑郁癥給患者的身體與經濟帶來較大負擔[1]。我院對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分析,研究患者的臨床特征、發病因素與預后效果,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將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合并抑郁癥的觀察組與非抑郁癥的對照組,且都符合全國第4次腦血管疾病會議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31~64歲,平均年齡為(43±21)歲,病程1~7月,平均病程(1.4±5.3)月,且伴隨腦出血28例,腦梗死27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28~66歲,平均年齡為(38±25)歲,病程1~8月,平均病程(1.6±4.9)月,且伴隨腦出血20例,腦梗死2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原發疾病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和診斷標準》對所有的患者進行抑郁癥嚴重程度評分,并分為重、中、輕三個有效等級。評分為7~17分為輕度抑郁癥;評分為18~24分為中度抑郁癥;評分為24分以上為重度抑郁癥。給所有的患者分發抑郁癥自評表,根據總分計算抑郁指數,即總分/8×100%。
按照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將其分為輕、中、重三個標準,0~15分為輕型,16~30分為中型,31~45分為重型。被確認抑郁癥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氟西汀(H19980122,上海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輕度抑郁癥患者給予20 mg,2次/d,中度抑郁患者給予20 mg,3次/d,重度抑郁患者給予40 mg,2次/d。服用藥物4周以后對所有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檢測。
應用SPSS l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使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各組之間的比較;P>0.05,差異屬于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間存在差異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差異為顯著性的統計學意義。
在100例腦卒中患者中有55例患者合并抑郁癥,其中男性為30例(54.5%),女性為25例(45.5%),兩者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8例腦出血患者發生抑郁癥,27例腦梗死患者出現抑郁,兩者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變位置與抑郁指數的關系情況見表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缺損綜合功能評分現象見表2。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速度不斷加快,心腦血管疾病也呈現出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臨床中常見疾病[2]。根據調查得出腦卒中患者主要是由腦出血以及腦梗死引發,進一步引發神經系統功能缺損以及腦實質障礙,最終導致患者不良預后,其中包括神經紊亂、情感障礙與軀體活動異常。然而抑郁癥屬于情感障礙疾病的一種,也是腦卒中比較常見的并發癥[3]。根據臨床統計得出腦卒中合并抑郁癥的發病率已達到35%~50%,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軀體運動功能的喪失、認知能力障礙等因素引起[4]。患者一旦發生抑郁情結便會出現沮喪、煩躁、憂愁以及睡眠障礙等消極情緒,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滿意度,導致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嚴重者會出現輕生思想。臨床專家研究報道指出,腦卒中會導致患者的神經綜合功能缺損,使得病變部位的神經元細胞產生5-羥色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數量減少,從而導致患者的神經通路受阻,最終導致出現抑郁癥狀[5]。

表1 抑郁指數和病變位置的關系

表2 兩組患者的神經缺損綜合功能評分表
氟西汀屬于5-HT再攝取的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突觸前膜對5-HT的再攝取,對于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產生較小的影響,極易經過患者的血腦屏障進入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改善神經運動功能,促進患者腦損傷后神經功能的恢復,促進神經突觸的形成[6]。本次調查研究中使用氟西汀治療4周以后的觀察組的神經缺損綜合功能評分為(13±4.5),與對照組的(26.3±2.3)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性(P<0.05)。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及時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消除抑郁情結[7]。醫務人員應多與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心理溝通,鼓勵患者進行情感宣泄,鼓勵患者多參加娛樂活動提高開朗樂觀情緒,在生活上應給予患者更多的物質與精神幫助,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減少抑郁癥狀,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8]。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間比較容易產生抑郁情結,并且左額葉及基底節區的抑郁程度高于右額葉及基底節區,但經過藥物治療配合恰當的護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功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1] 班宇俠,卞紹華.腦卒中后抑郁癥163例臨床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04,5(4):74-98.
[2] 李獻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腦器質性損傷部位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08,7(4):15-38.
[3] 李曉嵐.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07,8(5):27-83.
[4] 李建明,冀光榮,李紅.腦卒中后抑郁癥60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5(3):41-67.
[5] 魏玲莉,施琪嘉.腦卒中后抑郁癥68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0,11(1):52-73.
[6] 石麗娜,朱慶雨,榮根滿.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病率與臨床特點[J].中外醫學研究,2012,4(13):75-92.
[7] 張本超,劉超亮.腦卒中后抑郁癥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0(22):41-63.
[8] 林海.急性腦卒中并發抑郁癥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3(25):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