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連芳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山東泰安 271000
在臨床疾病診治過程中,血液化驗結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能夠為醫生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依照血液化驗結果可以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準確的反應,在臨床上屬于一項科學的診斷依據,并且可作為預后評估的一項關鍵指標。因此血液化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否將會對臨床診治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血標本放置時間對血液化驗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搜集的血液標本分別在不同放置時間后展開血液化驗,并對化驗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匯報如下。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臨床住院患者,抽取其中的96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有男47例,女49例,年齡14~76歲,平均(44.3±13.2)歲,包括外科患者21例,內科患者42例,婦科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接受住院治療。
1.2.1 研究方法 采集以上統計研究對象的靜脈血標本,分別在0 h、3 h、6 h后對各項觀察指標展開檢測,而后對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2.2 檢測方法 標本采集結束后,對時間進行標注,即刻送達檢驗科,檢驗人員依照操作程序對各項指標展開檢測,檢驗時間分別為標本采集后0 h、3 h和6 h,每次檢驗均平行檢測3次,取平均值。本次研究中檢測項目包括淋巴細胞分(LYM)、單個核嗜酸嗜堿細胞分類(MONO)、紅細胞數(RBC)、中性粒細胞分類(GRAN)、血小板計數(PLT)、白細胞總數(WBC)以及清蛋白(Alb)、葡萄糖(Glu)、丙氨酸基轉移酶(ALT)、K+、總膽紅素(TBIL)、磷酸鹽(Phos)、總蛋白(TP)等各項生化指標。生化檢驗所用儀器為我院現有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年齡、各項血液指標以及生化指標檢驗結果均采取均數加減標準差(±s)進行表示,分別展開t檢驗和χ2檢驗,在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發現,隨著放置時間的不斷延長,WBC、RBC與GRAN檢測結果逐漸降低(P<0.05),而PLT、LYM、MONO檢驗結果則逐漸升高(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放置時間下各項血液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隨著放置時間的不斷延長,Glu、Phos、TP、TBIL檢測結果表現出明顯的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放置時間下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目前在臨床上,已經將血液化驗結果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選擇以及療效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2]。因此血液化驗結果的準確性對于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的研究顯示,血液標本放置時間的不同會對檢驗結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3]。這主要是由于,在血液離開機體后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細菌感染,從而導致各項指標會因此而發生明顯的改變,最終影響到血液化驗的結果[4]。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血標本放置時間對血液化驗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分別在血液標本采集后的0 h、3 h、6 h展開了血液細胞學檢查和各項生化檢驗,結果發現,隨著時間的延長,WBC、RBC與GRAN檢測結果逐漸降低,而PLT、LYM、MONO檢驗結果則逐漸升高;而生化檢驗中,隨著時間的延長,Glu、TBIL檢測結果逐漸降低,而Phos、TP檢測結果則呈現逐漸升高的狀態,至于K+、ALT、Alb的檢測結果則未發生明顯變化。由此可知血液標本的放置時間會對各項血液細胞指標的檢測結果產生顯著的影響[5],同時還會對Glu、Phos、TP、TBIL等生化指標產生影響,臨床應對其給予關注,臨床檢驗工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避免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臨床診斷和治療[6]。
[1] 劉小生.血標本放置時間對血液化驗結果的影響[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0):6807-6808.
[2] 李智珍.血標本放置時間對血液化驗結果的影響[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4):123-124.
[3] 龔建武.血液標本采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15(4):443-445.
[4] 顏復生,林應標,郭滿容,等.血液標本的保存方法與保存時間對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J].海南醫學,2009,17(1):489-491.
[5] 黃晴花.血標本放置時間對血液化驗結果的影響[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17(2):177-178.
[6] 魏國安,石玉玲.血液標本放置時間對血液化驗結果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7(8):4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