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含 劉紅春
1.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鄭州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鄭州 45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乳腺癌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1]。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明顯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2]。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如何判斷手術效果及其對預后進行判斷日趨收到重視。CA153被公認為是乳腺癌較為特異的腫瘤標記物之一。同時,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原在降解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穩定的終末降解產物,是一種能夠反映體內高凝狀態,又能反映體內纖溶亢進的分子標記物。本文對15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CA153和D-二聚體濃度進行檢測,并將觀察的142例乳腺癌患者手術前、后血清CA153和血漿D-二聚體濃度的變化,報道如下。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間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鄭州人民醫院收治的14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組),平均年齡53歲(32~71歲),所有病例均行改良或根治手術,并經病理確診為原發性乳腺癌。150例女性健康體檢者,無腫瘤病史,無肝腎功能障礙,無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異常,無溶血性疾病,無高脂血癥。
患者均于手術前、手術后14 d自肘靜脈采血,血漿D-二聚體監測采血1.8 mL,保存于枸櫞酸納管,在4 h內3000 rpm離心10 min后測定,血清CA153檢測采血4 mL于普通管中,37℃水浴10 min后,3000 rpm離心10 min后測定。正常女性對照組于清晨空腹采血,方法同上。
血清CA153測定在Beck man Coulter DXI 800上以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測定,試劑由貝克曼庫爾特商貿公司提供。血漿D-二聚體在Sysmex CA1500上以乳膠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試劑由日本積水醫療株式會社提供。所有校準、檢測及質控均嚴格按儀器及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指標的陽性預測值分別為:CA153:35U/L;D-二聚體:1.0ug/mL。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各組數據均以(±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乳腺癌組血清CA153和血漿D-二聚體分別高于正常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與正常對照組血清CA153和血漿D-二聚體水平的比較
術后14 d時,血清CA153和血漿D-二聚體水平較術前明顯下降(P<0.01);有腋窩淋巴結或/和器官轉移的乳腺癌患者CA153和D-二聚體水平高于未轉移的乳腺癌患者(P<0.01),見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手術前、后血清CA153和血漿D-二聚體水平的比較
乳腺癌患者CA153和D-二聚體進行相關性分析,二者結果呈正相關(r=0.933,P<0.01)。
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細胞在癌變過程中由于癌基因的表達而形成的抗原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可在腫瘤患者的體液中檢出,正常組織或良性疾病中不產生或產生微量。腫瘤標志物的監測已成為繼影像學診斷和病理診斷之后臨床最常用的腫瘤診斷方法之一。其中CA153被認為是診斷乳腺癌較為敏感的腫瘤標志物之一,它是一種位于細胞膜上的分子量為4×103的粘液樣蛋白,最早發現于乳腺癌細胞[3]。當細胞發生癌變時,細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的活性增高,細胞骨架破壞,從而導致細胞表面抗原凋落,使血清CA153含量升高,它對人類乳腺脂肪球膜抗原具有特異性,對乳癌細胞膜等片段亦具有特異性,即具有器官和腫瘤兩種特異性,因而它對乳腺癌診斷和療效評價較特異性的指標。有研究認為CA153可作為乳腺癌的輔助診斷指標,也可作為治療后隨訪及轉移的監測指標[4]。本組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在術前血清CA153水平非常顯著的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手術治療14 d后顯著下降,表明CA153是診斷乳腺癌和監測術后療效的最佳指標之一。
血漿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原經凝血酶水解,FⅩⅢa活化形成的交聯纖維蛋白,再經纖溶酶水解產生的特異性降解產物,D-二聚體水平升高特異性反映繼發性纖溶酶活性的增強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標志著機體凝血和纖溶系統的雙重激活[5]。D-二聚體所具有的特異性并不單指在某一種特定的疾病中的表現,而是針對具有纖溶和凝血過程的一大類疾病共同的病例特點[6]。已有研究發現腫瘤患者有易發生血液凝固的傾向。10%~3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中以肺癌、結腸癌、乳腺癌患者發病率較高[7]。
本研究結果表明D-二聚體水平對于乳腺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反映了乳腺癌患者繼發性纖溶活性的增強。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出現腋窩淋巴結或是器官轉移。
通過上述研究可得出結論: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血漿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與正常女性對照組,對臨床診斷和預后判斷有一定的幫助,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可作為臨床診斷和預測預后的重要參考指標。
[1] 劉睿.CA153與惡性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6):2196-2197.
[2] 張寧,羅志明,鄧潔明.婦女乳腺癌發病與相關因素的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2):6-8.
[3] 魏魏,藥澤蓉,時加倫.乳腺癌相關抗原在乳腺癌輔助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2):1895-1896.
[4] 汪瑞,周軍,沈俊.乳腺癌手術前后檢測血清CA153、HCY和VRGF的臨床意義[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1,3(6):341-343.
[5] 黃媛,陳建魁,于農,等.乳腺癌患者血漿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臨床誤診誤治,2012,25(9):79-81.
[6] 趙瑞春,馮秋斌.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乳腺癌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J].2011,26(3):110-111.
[7] 侯明,劉新光.惡性腫瘤相關的血栓栓塞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20):1594-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