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登華

▲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是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日前,一則“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的消息引發熱議。在當前國際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更大的決心和誠意,更加靈活的政策和機制吸引海外頂尖人才回國已成當務之急。
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高端人才短缺的問題,為了與他國競爭優秀人才,廣納天下英才為自己所用,各國紛紛使出各種“重磅武器”。例如,有的國家不斷調整和制定技術移民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為爭奪全球最優秀的人才苗子,進而挽留這些優秀人才在本國工作,一些發達國家慷慨為其提供豐厚的獎學金或助學金。許多國家還通過設立跨國公司的方式,與當地政府和企業爭奪高端人才。還有些國家甚至建立政府獵頭機構,專門進行海外人才招聘,吸引海外科技人才。
近年來,我國各地相繼推出引才計劃,尤其是國家推出“千人計劃”后,更是助推了海外人才引進。但值得深思的是,仍有眾多出國留學的頂尖人才滯留海外。其中很多人是因為國外的科研等條件更為優越,更容易出成果,也有人認為國內現有政策還存在諸多不便,回國就業過程中把各種手續辦完、各項程序走完,需要浪費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從引才工作的具體細節看,國內人才和技術需求與海外高層次人才之間,仍存在供求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且很多海外人才已有家庭,是否選擇回國發展,不能僅僅考慮個人的待遇問題,還有自己的家庭能否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狀態等。頂尖人才引進難這一“短板”,反映出我國海外引才的方式、方法、理念、細節依然存在不足。
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是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徑。
針對海外引才局限,除了應積極創新海外引才的具體方式外,關鍵是要努力營造一個更好的引才氛圍。在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匯聚國際人才的成功經驗。在引才成功的國家,無論是本國人才還是引進人才,都重視讓他們實現自身價值,包括給予高工資和優厚的生活待遇、提供優越的研發設備和創新條件、根據工作業績給予相應的職位晉升等,讓人才獲得施展才華的舞臺。由此可見,建立適合頂尖海外人才的成長機制、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項目等,都是吸引并留住頂尖人才的必要對策。
國內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引才政策時,需要更加重視為人才創新創業培育土壤,讓“國內的科研環境如何”、“回國后的發展前途如何”這類顧慮不再成為頂尖人才回國的“攔路虎”。同時,還要進一步深化科技、教育和人才機制改革,營造頂尖人才聚精會神、心情舒暢做科研的“軟環境”,解決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此,才能讓海外頂尖人才放下一切包袱,義無反顧地回國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