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慶 姜 濤 楊丹萍 寧波大學商學院
“草根”金融是農村民間金融,合作金融,小額信貸,村鎮銀行的統稱,“草根”金融發源于民間、根植于民間、服務于民間。而“游擊戰”是指草根金融以自己獨特的優勢,起到某些社會保障功能,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廣開融資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農村資金的供求矛盾。長期以來,農村民間借貸一直是農戶資金供給的一個重要來源,它有著不能忽視而且不可取代的地位,它對農村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浙江地處沿海,民營經濟發達,尤其是甬臺溫三地,更是民間金融的搖籃,伴隨著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與之對應的草根金融應運而生。然而,草根金融存在合理卻不合法的情況,如何使草根金融由合理而不合法的地下活動轉為公開、合法、透明、有序的金融活動,成為當務之急。
1.寧波農村民間金融基本情況。寧波農村民間金融十分發達,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寧波市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現其分支機構更是發展到54個之多。2012年4月,寧波中小微企業網上融資平臺也正式開通上線,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服務。雖與溫州同為浙江核心經濟區域,寧波民間融資用途卻不相同,寧波民間融資資金多是被中小企業主用于經營實業,而非在各地房產、資源、資本市場上投機炒作。
筆者于2012年9月至10月對寧波市農村43家企業、69位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他們的資金狀況、融資需求以及常用的融資方式,融資期限,年利率等,并計算出他們的借款來源的占比情況,結果如下表:

表 寧波農村民間借貸來源的比例
2.臺州農村民間金融基本情況。臺州市發改委曾于2008年6月開展“民間融資情況調研”,有77%中小企業反映銀行貸款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從調研結果看,近八成的企業采取向親朋好友或其他企業借款的方式,而剩下的兩成則向其他金融機構借款,如典當行、擔保公司等。企業借款目的分別有60%用于擴大生產和40%用于滿足流動性需求,而民間借貸的平均年利率已達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1.6倍乃至更高。
3.溫州農村民間金融基本情況。溫州市農村民間金融十分活躍。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這在浙江省乃至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2011年以來溫州民間融資活躍程度增強,規模明顯增大。根據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監測,大約有1200億元左右民間資本參與民間融資,約占民間資本比重的1/5、同期銀行貸款余額的20%。溫州民間借貸資金主要用于:一般生產經營、房地產項目投資、還貸、短期周轉、其他投資、投機等。
1.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主要以小額貸款的形式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是農村金融的絕對主力軍。農戶信用等級評定以及信用額度的核定是農戶貸款的重要內容。根據農戶的基本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生產經營狀況、信用程度等指標可對農戶信用等級進行測評,進而核定相應等級的信用貸款限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按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和浮動幅度適當優惠,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范圍為0.9~2.0,比銀行的范圍大。
2.合會。合會是民間小規模經濟互助組織,是由一個自然人作為會首,出于某種目的組織起有限數量的人員,每人每期拿出約定數額的會錢,每期由一個人得到全部的當期會錢(包括其他成員支付的利息),并分期支付相應的利息的組織形式。合會包括邀會、圓會、轉會、得會、滿會這五個過程。
3.親友借款。親友借款是指農戶或小企業經營者資金短缺時想周邊的熟人或親朋好友周轉資金的一種方式,一般可分為口頭約定、簡單履約、高利貸三種類型。親友借款通常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方式,也為廣大農戶所接受,但因互相不熟悉而是由第三者介紹就產生的借款,時常會引起親友反目,有借無還。
4.企業內部集資。企業內部集資是指生產性企業為了加強企業內部集資管理,把企業內部集資活動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在自身的生產資金短缺時,在本單位內部職工中以債券等形式籌集資金的借貸行為,并遵循自愿原則。企業員工可根據自身閑置資金狀況、對風險與收益的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出資額度。企業股份利率隨本年度盈利水平變動,不同行業盈利水平差異比較大,以物流行業為例,平均集資利率可達15%至25%。企業內部集資通常無需抵押,增加了融資的便利性,也增強了公司人才的穩定性。企業內部集資通常容易發展為非法集資,因此,要在集資時嚴格把握二者的界限。
5.擔保公司。擔保公司業務范圍涉及借款、票據證券、交易履約的擔保。擔保模式可分為信用擔保、互助擔保和商業擔保。其中,政府出資且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政策性擔保公司占90%;以會員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企業間互助擔保機構占全部擔保機構的5%左右;以營利為目的,同時兼營投資等其他商業業務的擔保機構占5%。在甬臺溫三地,擔保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時有存在,這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議。
6.小額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是以經營小額貸款,開展小企業發展、管理、財務、投資、經濟信息、商務等咨詢業務的金融服務公司。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小額貸款公司根據貸款客戶的自身的情況,期限及用途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浮動利率貸款利率由雙方協商而定。例如《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小額貸款公司70%的資金應用于同一借款人貸款余額不超過50萬元的小額借款人,其余30%資金的單戶貸款余額不得超過資本金的5%”。小額貸款的審核機制不盡健全,由此而產生的有貸無回的現象也為小額貸款公司的正常運營蒙上了一層陰影。
7.典當行。典當行,亦稱當鋪,是專門發放質押貸款的非正規邊緣性的金融機構,是以貨幣借貸為主和商品銷售為輔的市場中介組織。典當融資,是指中小企業在短期資金需求中利用典當行救急的特點,以質押或抵押的方式獲得資金,是一種快速、便捷的融資方式。典當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為驗當,即對當物的估值,確定最終當金的額度,其中涉及典當折算率、綜合費率、當期及利率,因此,典當行業需要特殊的專業技能,需要相關人才專門經營。
8.融資租賃。融資租賃,又稱作設備租賃或現代租賃,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件,并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擁有租賃物件的使用權。按合同約定的方式(回購或退租)處置租賃物。主要面向資信狀況、經營狀況良好,有償債能力的企業。融資租賃和傳統租賃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傳統租賃以承租人租賃使用物件的時間計算租金,而融資租賃以承租人占用融資成本的時間計算租金。
1.農村金融組織的合法性問題。(1)企業內部集資非常容易被誤認為非法集資,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據相關法律政策規定,企業內部集資必須將機子對象限定在內部員工上。如若不然,則會被認定為非法集資,定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或者非法集資罪。由此可見,企業內部集資這種融資方式,其合法與違法只有一步之遙。以寧波某物流企業為例,在企業內部集資時,更傾向于從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處集資而非普通職員。
(2)在溫州和臺州的部分地區,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程序也不規范,雖然建立了審貸分離制度,但多數在業務操作中并沒有嚴格執行。政府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也不夠健全,直到2012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才出臺了業內首個《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監管暫行辦法》對小貸公司的違規行為進行監管。而現實中個別小額貸款公司存在明顯的跨行政區域放貸,或是單戶超額放貸等違規現象。而這些都將加大信用風險,給小額貸款公司帶來損失。
(3)投資擔保公司作為中介,未曾占有借貸雙方的資金,這種“不摸錢”的原則,可以和地下錢莊、小中介、非法集資等徹底區分開來。但擔保公司自身運作管理也時常存在不夠專業和規范的問題。擔保的審批與追償機制不夠健全,且擔保公司與客戶暗中勾結,套取銀行資金等現象也比比皆是。雖然1999年我國出臺了《中國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并于2000年出臺了《關于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擔保合同無效時的責任處理。由此可見,現行的法律法規難以對擔保業整體和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護與政策支持。
(4)典當行業的不規范經營現象也時常存在。如一些典當公司誘使當事人以集體土地使用權進行典當,在當事人不能如期還款時就以極低的價格通過典當直接獲得土地使用權,既違犯土地法與拍賣法,也違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則。土地使用權通常是企業和個人向銀行融資的主要擔保手段,維系著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典當業經營土地使用權,在業務上就會與銀行業發生混同,如果進而因為競爭發生糾紛。而由于典當行從業人員評估技能不足造成的驗當環節出現錯誤等也會引發客戶與典當行之間的糾紛。
(5)目前,我國有關融資租賃的法律法規仍不完善。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政府相繼出臺了一些法規,但部分法規存在與當前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不相適應的情況,無法引導、規范融資租賃業務的健康發展。在政府監管方面,目前也缺乏一個全國性的對融資租賃業權威管理機構,從而影響了融資租賃業的規范發展。
2.農村金融組織的風險規避問題。農村金融組織規模通常較小,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且風險控制、補償機制不健全。舉例來說,小額貸款公司時常會出現操作不規范,違規放貸等現象,而擔保公司則缺乏完善的外部風險補償機制,再承擔了擔保責任后,只能依靠它的業務經營收入來彌補所造成的虧損。這些風險的產生都會為農村金融組織的運營帶來極大地影響。
3.農村金融組織的人才匱乏問題。農村金融組織由于其“草根”的特點而不易被高學歷、高層次人才所青睞,因此人才匱乏問題也是農村金融組織的一個顯著的問題。除此之外,農村金融組織自身人才培養機制也不夠健全,員工晉升機制也亟待完善,這些問題都極大地限制了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
4.政府對農村金融組織的扶持力度問題。近年來,政府對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強,但仍然有待提高。以融資租賃業為例,雖然這一形式在我國已存在三十多年,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很明顯,但目前人們仍缺乏對融資租賃的認知,許多企業仍然對所有權更為重視,習慣于采取一次性買斷的方式。而且由于對融資租賃的宣傳的不足,全社會對融資租賃的性質、特征、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等缺乏認識,進而也限制了融資租賃業務的廣泛開展。
1.積極推進融資程序規范化。小額貸款公司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發放貸款,仔細審核客戶資信,避免不良貸款的發放,深化資信審核機制,加強內部相互監督機制。擔保公司則要完善與健全審批與追償機制,避免內外勾結的現象。總而言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需要穩步發展,讓規范化機制的完善跟上組織部門的擴張速度,爭取達到質與量的同步提升。
2.充分完善和發展內控機制、風險評價體系。據不完全統計,浙江東南部地區的農村民間借貸規模已達3000億元,因此,規范這一地區的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自身管理、健全風險評價體系這一任務已經迫在眉睫。“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最核心的內容是民間金融的規范化與組織化,這是我國民間金融活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民間金融的其他各項功能才能得到更好地發揮。甬臺溫農村金融組織要充分參考國內外的先進案例,通過內部組織的相互制衡機制來達到防范道德風險的目的,促進其穩健發展。
3.全面引進并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無論是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還是融資租賃機構等農村民間金融組織,都迫切需要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一方面,它們需要大力引進這些人才,另外一方面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可以由引進的部分人才進行經驗知識的傳授、推廣,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與地方政府、高校的合作,可以與高校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或是為員工開設專業提高班等加強員工隊伍素質建設。
4.加強政策扶持并完善法律法規。政府應加大對合法的農村金融組織的扶持力度,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并對一定扶持范圍內的客戶給予適當的財政貼息補償。試點并推廣小額貸款規范網站,服務電話等,為客戶與金融組織完成對接,降低兩者聯系的風險與費用。要從實質上促使民間金融“陽光化”。除了農村金融組織加強自身規范化機制建設之外,政府也應加強對其的監管機制,盡快制定各類金融組織的信用等級評價制度,為廣大農戶及村鎮企業提供參考。我國也應當在明確區分商業信貸與消費信貸的基礎上,對草根金融采取細致分層的適度監管,培養行業自律精神,以保證其原有的優勢與活力。在加強監管、不斷完善對其管理的同時,為民間借貸構筑一個合法的活動平臺,以規范、約束和保護正常的民間借貸行為,促進正當的農村民間金融活動擺脫灰色金融的身份,從而充分發揮其拾遺補缺的作用。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開辦農村融資推廣會或組織部分代表金融組織下鄉鎮等活動,消除部分農戶及村鎮企業對于某些金融組織的誤解,建立一個規范農村民間融資活動的秩序框架,推進甬臺溫地區“草根金融”市場規范化發展。
[1]陳時興.民間融資的風險成因與制度規范——以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為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5):99-103.
[2]何廣文,楊虎鋒,張群,謝昊男,宋冀宏.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初衷及其績效探討——基于山西永濟富平小額貸款公司案例的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2,(1):4-10.
[3]馬媛媛.我國現行擔保法的若干不足及其完善[C].第二屆全國金融擔保法理論與實踐研討,2005.
[4]楊文進.溫州金融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規范民間金融[J].浙江經濟,2012,(10):22-25.
[5]周琳靜.我國草根金融規范化的經濟分析及其制度因應[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4):90-97.
[6]李亞娟,石恩杰,鄭芳齡.溫州民間借貸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啟示[J].中國集體經濟,2012,(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