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拉爾夫·愛默生1832年乘坐帆船到了歐洲,第二年坐著汽輪返回。這在人類工業革命史上可以說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對比一下,他去的時候乘坐的是一只以太陽能和海風為動力、憑借船工高超的技巧駕馭前行的可循環利用的船。而他返回時乘坐的則是一個往水里噴油、往天上冒煙、發出隆隆噪聲的大型鋼鐵容器。它依靠工人在昏暗的倉房中向鍋爐內鏟送的化石燃料來驅動。在他坐汽輪返回時寫的日記中,愛默生對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聯系發生改變而可能帶來的后果感到疑惑。
這些后果就是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能源的開采,這場以利用地下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工業革命使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自然了。住宅、工廠,甚至整個城市與自然界之間的能量流動中斷了,就連人們的思維方式也越來越像機器那樣追求高效率而慢慢失去人性的東西。它們實際上就像是一艘艘汽輪,封閉自己,污染環境。20世紀影響深遠的著名建筑師勒·柯布西曾說過,建筑就是用來居住的機器。這樣的城市建筑本身已經沒有多少活著的成分存在了,居住其中的人們,晚上走出家門看到的是燈紅酒綠,而不再是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的美麗身影。
編著:未沙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