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總 把 關:蘇麗霞
欄目主持:黎 風
執行編輯:伍 芳
圖 片:王蓉蓉
國家林業局林改司司長張蕾2012年11月23日表示,目前我國林權貸款金額達到530億元人民幣,抵押貸款林地面積為3850萬畝,平均每畝貸款近1400元人民幣。在“中國林權改革:現狀、經驗及展望”國際研討會上,張蕾說,我國集體林權改革進展順利,林權抵押貸款額度增加。在所有抵押貸款的林地面積中,農民抵押貸款面積為2188萬畝,抵押貸款金額為260億元,這些貸款盤活了林農手中的資源,有利于農民增收致富。國家林業局經濟研究中心對全國70個縣的3500個農戶的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樣本縣抵押貸款林地面積占林地總面積的4.77%,平均貸款期限為3.63年,戶均貸款近30萬元,超過70%的林權抵押貸款用于發展林業。
2012年以來,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全國確權集體林地27億畝,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7.7%;發證面積占確權林地的95.5%,8949萬農戶拿到林權證,基本落實了農民家庭承包經營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在2012年12月27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表示,目前全國共建立農民林業專項合作組織10.77萬個、林權管理服務機構1435個,林權流轉逐步規范,林權保護管理體系日益完善。森林保險投保面積14億畝,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676億元。林下經濟產值達2300多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今后國家林業局將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明晰產權、承包到戶改革進行督導檢查,進一步落實和穩定農民承包經營權,加大林權糾紛調解仲裁工作力度,做好林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工作。同時,將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森林保險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建設。爭取林下經濟專項補助資金,啟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承擔科技推廣項目工作。

在國家林業局、金融監管部門以及相關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全國涉林貸款及林權抵押貸款再創新高。截至2012年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林貸款余額達1800.1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498.3億元,同比增長22.6%。林權抵押貸款的增速比同期涉林貸款高出5.2個百分點,比同期其他各項貸款高出7.6個百分點。涉林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的“雙增長”,促進了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了林農增收致富步伐。
云南是中國的林業大省,森林資源豐富,全省林業用地面積 3.71 億畝,占全省國土面積的 64.71%;活立木蓄積量 17.12 億立方米,均居全國第二位。2006 年,云南省率先在全國開展了以“明晰產權、 放活經營、規范流轉、綜合配套”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云南省的“組織領導到位、工作隊伍到位、經費落實到位、宣傳培訓到位、督促指導到位、責任落實到位”的“六到位”做法,被國家林業局稱為“云南模式”向全國推廣。截至2012年末,云南省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一,全省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突破100億元,達114.6億元,比上年增加40.5億元,增長54.6%;全省辦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達16家,108個縣(市、區)辦理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覆蓋面達81.4%。大理州南澗縣在全國首創的“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累計為1672戶發放貸款1.65億元。6個“三農”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點縣林權抵押貸款余額超過2億元。
云南省在完成集體林地確權發證后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出臺政策推進林權抵押貸款,記者了解到,林權抵押貸款有效釋放了林業生產力,促進了林農增收和林業發展,而云南的創新金融服務也打開了“綠色銀行”之門,將豐富的林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并且通過搭建林權交易平臺、優化評估模式等措施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據人行昆明中支副行長于華介紹,為充分發揮金融在加快促進林業發展方式轉變,確保2012年實現新增林權抵押貸款50億元目標,力爭比2011年翻一番,2012年,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始終把推動云南省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出臺了云南省信貸指導意見,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并兩次牽頭組織召開了云南省林業金融服務聯席工作會議。年初會議明確了2012年新增林權抵押貸款50億元的建議計劃目標,并將建議計劃目標進行了分解,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著力盤活信貸存量,優化信貸結構,多渠道籌集資金努力完成目標任務。
同時,繼續把涉農貸款、小額擔保貸款、林權抵押貸款納入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工作的范疇。進一步完善了云南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監測報告制度,豐富了監測的內容,完善了監測指標體系,創新建立了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重點聯系行制度, 還制定了云南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規劃,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內容和具體措施,為云南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于華表示,為充分發揮林權抵押貸款重點推進縣(市)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對林權抵押貸款重點推進縣采取動態監測、動態調整的管理辦法,2012年2月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與云南省林業廳共同研究決定調整了部分林權抵押貸款重點推進縣(市)區。
在宣傳方面,人行昆明中心支行也加大力度做好宣傳工作,組織召開了云南省金融服務“三農”“一創兩建”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業績突出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和書面交流。省林業廳、人行昆明中支、省銀監局還聯合舉辦了全省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權流轉工作業務培訓班,對全省16個州(市)30個重點推進縣(市)區林業干部共計130人普及了林權抵押貸款基礎知識,講述了林權抵押貸款政策出臺的背景、意義,云南省林權抵押貸款開辦的基本情況、特點、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加快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的建議,為進一步推動全省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努力,2012年云南林權抵押貸款取得了較快發展,截至當年底,云南省林業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為114.6億元,比年初增加40.49億元,同比增長54.64%,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40.3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較年初減少0.68億元,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2.64個百分點。縣(市)區覆蓋面繼續提高,全省16個州(市)全部開始辦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縣(市)區中辦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由2011年93個縣增加到2012年的108個縣,覆蓋面達83.73%,比2011年提高了11.64個百分點,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推廣迅速,覆蓋面繼續提高。受益農戶和企業也持續增加。2012年末,林權抵押貸款涉及的農戶和企業數分別為11186戶和586戶,比2011年分別增加899戶和258戶,受益農戶和企業持續增加,林業在富民增收中的作用明顯增強。從事林業生產的人員明顯增多,帶動農戶數明顯增加,一些林業經濟發展好的山區,農民收入已經超過了壩區。
為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意見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實施意見》等精神和要求,云南省金融辦與人民銀行、政府相關部門、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共同推動云南省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
據云南省金融辦政策法規處陳云波處長介紹,2012年3月30日,由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省林業廳、云南銀監局、云南保監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2012年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的通知》,提出創新“量價分離”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方式,放寬評估條件,對100萬元以下貸款和1000畝以下林木林地實行免評估,由金融機構依據州市縣林業調查機構的意見,采取內部評估方式開展抵押貸款,減輕林農和企業的融資負擔;鼓勵村鎮銀行、郵儲銀行試點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鼓勵保險機構開展林權抵押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等10項措施,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加大林權抵押貸款力度。
2010年,云南銀監局出臺了《云南銀行業林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2011年省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的意見》,2012年五部門聯發《關于進一步做好2012年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云南省林權抵押貸款業務重點推進縣(市)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配合林業部門編發了《云南省林權抵押貸款簡明實用手冊100問》宣傳指導手冊。省金融辦起草并聯合省委農辦、人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銀監局、云南證監局和云南保監局出臺了《推進“三農”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點方案》,積極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模式創新。林業部門聯合財政部門制定了《云南省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
云南省農村信用社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點多面廣、貼近林農”的特點,積極配合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加大林業產業及“三農”的信貸資金投入力度,在全省金融機構率先開辦林權抵押貸款,破解了制約林業及“三農”發展的資金需求問題,促進了農戶增收致富、林企健康發展,突顯出農村信用社作為支持“三農”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農村金融主力軍地位。

云南省農信社僅在2008年至2010年間就陸續下發了《省聯社、省林業廳關于農戶林權抵押小額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農戶林權抵押小額貸款管理辦法》、《云南省農村信用社法人客戶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農戶林權抵押小額貸款管理辦法》等文件,推進制度建設和信貸產品創新,改進信貸服務模式,不斷強化對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督促指導。農信社除采用林權抵押方式外,還把成熟的貸款品種――小額農戶信用貸款、農戶聯保和其它擔保方式有機結合、共同實施,擴大了林農、林企的擔保范圍,為有效解決林農、林企的合理資金需求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產品選擇,創新了不同擔保方式下的綜合授信管理模式,實現了既能有效防范信貸風險,又能較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另外,農信社采取了放寬貸款用途;根據林種、經濟價值、林木生長周期、林木的熟化程度合理分類確定了40%、55%、60%三類檔次森林資源抵押率;貸款期限由最初的不超過5年調整到現在根據不同借款用途最長不超過10年;對林權抵押貸款利率實行優惠政策,在現行同類、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的基礎上給予較大優惠;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設置客戶經理,簡化貸款程序、擴大各基層信用社林權抵押貸款審批權限等方式,提升服務。
截至2012年末,全省農村信用社共有16個州(市)103個縣(市)級聯社開辦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2012年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5918戶(其中企業235戶,農戶5683戶),累計發放金額285707 萬元(其中企業142812萬元,農戶142895萬元),同比增加50613萬元;林權抵押貸款余額戶數10611戶(其中企業332戶,農戶10279戶),比年初增加571戶;貸款余額433765萬元(其中企業183114萬元,農戶250651萬元),比年初增加121839萬元。
承辦金融機構通過林權抵押發放貸款加大對“三農”的支持,有效拓寬了涉農、涉林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僅2008年至2012年9月末,農信社已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2.6萬筆、金額85.86億元。2011年,農信社在全省發放橡膠林權抵押貸款近7.6億元,支持橡膠種植、加工、銷售和林權市場建立,使橡膠成為云南省部分州市的支柱產業。另外,林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推動了產業發展,帶動了廣大農戶增收致富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如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在農信社貸款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帶動農戶4萬余戶、20萬人從事咖啡種植,畝均純收入1000~1300元,有效促進了農戶增收致富。
農行云南省分行于2007年在普洱景谷縣發放了云南省第一筆以林權證抵押的小額信用扶貧貼息貸款,開創了云南省林權抵押貸款的先河。2009年,農總行出臺了《中國農業銀行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云南省分行及時進行了轉發并提出了相關要求。2010年以來,云南省分行又先后下發了《轉發<云南省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等文件,對規范省分行林權抵押貸款健康有序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云南省分行積極向總行和銀監部門爭取林權抵押貸款評估的相關政策支持。2010年,云南農行通過積極向總行和銀監部門請示,獲得了貸款額度在100萬元以內,可由省分行自行評估的政策支持,有力推動了云南農行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發展。另外,云南省分行制訂了差異化的林權抵押貸款政策。根據林權抵押擔保方式的特殊性,明確差異化的實地檢查、抵押物重估、抵押物價值補足相關規定,確保抵押物足值有效,有效促進林權抵押貸款的發展。如對云南農墾集團改制貸款置換的林權抵押貸款評估請示總行、銀監局同意,采用內部評估方式進行。
截至2012年末,農行云南省分行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為148870.56萬元,其中企業50戶,貸款余額123628萬元;農戶619戶,貸款余額25042萬元。
2011年以來,農行云南省分行對林業部門立項的林業貼息貸款項目累計發放林業貼息貸款近2億元。貸款的投放有效緩解了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局面,同時支持了地方林業建設,促進了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農行紅河州分行發放的林業貼息貸款重點支持石屏縣采伐林場、牛達林場速生豐產林(桉樹)種植項目2個,種植面積5萬畝,種植的速生豐產林(桉樹),首輪生長期為5年,從第二輪起生長期縮短為3年,成材后平均畝產材(坑木)12立方米,坑木平均每立方銷售價為800元,預計從2013年起企業每年可增加銷售收入4000萬元以上,利潤2000萬元以上。農行大理分行以小企業簡式快速貸款方式向3家客戶發放了貸款累計987萬元,其中漾濞涵軒綠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400萬元,用于1.17萬畝核桃種植;大理冬盛林果業有限公司300萬元,用于0.25萬畝核桃種植;洱源縣佳潓核桃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87萬元,用于3萬畝優質核桃基地建設。上述3家公司在取得貸款后,嚴格按約定用途使用信貸資金,并且由公司自主向財政申報了林業貼息累計29.61萬元,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戶的增收致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寶華鎮擁政村,林農袁叢文蓋起了三層小洋樓。一樓是他的批發部,屋里擺滿了各種貨物,村里所有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東西,在這個“發強批發部”里都能買到;二樓是臥室;三樓的會客廳窗明幾凈,墻上掛著荷花等圖畫,讓人一走進來就感受到家的溫馨。
他指著住房對面的一大片泡核桃樹自豪地說:“這些都是我的基地,有50畝,我全部都種上了泡核桃,有1500多株,我還在樹下種了魔芋、雪蓮果、葛根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012年七八月份,由于云南連旱3年,眼看著很多泡核桃樹快旱死,袁叢文很著急,心想要是能在地里修水渠,將自來水引來澆樹就好了,但是兜里沒幾文錢,很是犯愁。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聽朋友說可以用泡核桃樹向寶華鎮農信社貸款,就決定試試,沒有想到的是寶華鎮農信社很快派人到他的核桃林里評估,半個月就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用他的經濟林木(果)權作抵押給他貸了30萬元。他用這些錢修了水渠,看著泡核桃樹一棵棵又重現生機,他心里無比高興?,F在他已經開了5個批發部,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還帶動了周邊4000畝泡核桃的種植,讓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與袁叢文一樣,在寶華鎮已經有320多戶農戶通過經濟林木(果)權證貸到了款。寶華鎮鎮長羅之華告訴記者,2011年9月20日,全國第一本“經濟林木(果)權證”在寶華鎮頒發,開了全國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的先河。截至今年2月底,寶華鎮共頒發6200多本證書,6.3萬畝林地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全鎮泡核桃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其中頒發貸款后新增1.5萬畝,去年總收入達到8000萬元。羅之華表示,寶華鎮共有農戶6878戶,群眾發展林業產業的熱情高漲,下一步寶華鎮政府將進一步加強銀政、銀企合作,提高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的貸款額度,延長貸款的期限,努力讓農民增收。
據了解,南澗縣是云南大理州一個多民族山區貧困縣,全縣國土面積1731.6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1719.51平方公里,占99.3%。林地面積483.46萬畝,其中集體林175.1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450.59萬立方米。全縣100%的鄉鎮、90%的村委會、84%的村民小組、88%的農戶均種植泡核桃,種植面積達75萬畝,茶園面積達10.4萬畝。經濟林果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骨干產業。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廣大農戶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加之農戶林地多為低效林,存在評估、登記、流轉等困難,使貸款工作難以推進;農戶小額信貸也因為貸款金額小,難以滿足農民的資金需求?!叭谫Y難”成為制約農戶增收致富的瓶頸,迫切需要創新一條增加“三農”貸款的新途徑。
“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就是這條新途徑?!蹦蠞究h縣長吉向陽向記者講述,前些年在大理州林業局當副局長的他,有一次到漾濞縣調研時了解到,有外地人以農民未來泡核桃收益作為放貸依據、以未來幾年核桃由放貸人收取抵債放高利貸,放貸后并無違約。這件事啟發了他,他開始為“以未來的泡核桃收益作為抵押”尋找法律依據。他認為,政府可以對農戶種植在承包經營土地和自留山(地)上的經濟林果進行評估,從而頒發所有權證,這樣林農就可以用所有權證進行抵押貸款。2011年5月,他調任南澗縣縣長后,當即拍板在寶華鎮和公郎鎮開始試點,命名為“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基于借款人的信譽、資產和還款能力,相關部門或人員對其權利價值進行評估并登記后,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向借款人發放的貸款),并設定一整套業務流程,穩步推進這一工作。2012年,眼看著寶華鎮和公郎鎮試點效果顯著,縣政府決定在縣內全面鋪開,讓全縣林農享受這一農村金融創新產品。如今,大理州其它縣都相繼學習其經驗,“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已經擴展至永平、漾濞和巍山3縣,日前已入圍“中國農村金融品牌價值榜——十大品牌創新產品”。

作為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的主要貸款方,南澗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從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累計發放經濟林果所有權抵押貸款1.65億元,其中,投向泡核桃種植1100多萬元,新增泡核桃種植面積2.6萬畝,掛果后農民可增收近億元;投向現有泡核桃管護5600多萬元,當年增加農民收入上億元;投向茶園種植和管護600多萬元,農民增收近千萬元;投向林下藥材種植、肉牛和土雞養殖等6200多萬元,農民增收上億元。2012年南澗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3391元增加到5203元,增長53.44%。
2012年8月,無量藥谷成為南澗縣農信社林權抵押貸款的最大債務企業,得到了1000萬元的貸款支持。據介紹,無量藥谷位于南澗縣境內無量山與哀牢山谷地,總面積293平方公里(44萬畝)。
記者一行從南澗縣城驅車40多公里,沿著無量山蜿蜒的山路,來到海拔2000多米的無量藥谷,見到了云南維和無量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貴華。今年50歲的他精神抖擻,十分健談。他指著對面濃密樹林下的遮陽網向記者介紹:“這些遮陽網下種的就是名貴藥材三七,從南澗縣農信社貸來的1000萬元都用于這種林下種植了,一共種植了3680畝,這樣不用砍樹,就不會破壞無量山的生態?!?/p>
他介紹說,無量藥谷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不僅不忘保護無量山的生態,更不忘無量山里的農戶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共帶動1.2萬多戶農戶參與產業開發,做到人均年增收1743元。目前還扶持了4所小學的829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入學,同時按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分等次資助本地大學生,共投入近44萬元;招聘紅星、衛國等周邊村組的初、高中生80多人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員培養。
據悉,無量藥谷圍繞“高原珍貴藥材維和種植示范園區、無量康體休閑度假養生天然氧吧、天人合一企民拉手共建幸福家園”的建設目標,規劃用5~8年時間投資21億元,建成中國具規模的三七連片種植示范園、中國中藥材種類較多的生態園地、中國中醫藥歷史文化博物館和國際養生休閑度假勝地。目前,已投入3.75億元,種植三七1萬多畝,已收獲278畝。

南澗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何義榮在談到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給當地帶來的變化時,總結出這一做法的六大好處:一是農民增收,精神面貌發生變化,發展信心十足。二是農民的誠信意識增強,整個誠信環境明顯改善。三是農村信用社的信貸結構得以優化,以前主要以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主,信用貸款占比為89.64%,抵押貸款占比僅為8.76%。推出經濟林果所有權抵押貸款后,截至去年底,上述比例調整為68.14%和28.01%,有效降低了貸款風險。四是農信社信貸資金增強,產業結構得以調整。五是農信社盈利增強,經濟效益提升。截至去年末,存款余額11.94億元,較2010年末增加6.02億元,增幅101.69%;貸款余額8.52億元,較2010年末凈增3.52億元,增幅70.4%;五級分類不良貸款占比僅為1.43%,較2010年下降1.1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8111萬元,較2010年增長139.69%,凈利潤1492萬元,較2010年增長40.62%。六是縣域經濟得到健康長足發展。
何義榮指出,南澗縣農信社開辦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面臨著政策變化和抵押物處置、變現的風險,經濟林木(果)權抵押貸款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鏈接
國內幾種典型做法
林權抵押貸款產生以來,全國各地在推廣林權抵押貸款工作中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運作模式。其中,浙江、福建、遼寧、四川、江西等集體林權改革先行省份在推進相關配套改革中,把小額林權抵押貸款作為重點內容大力推進,目前已經取得了較為成熟的操作模式。
國內一些地區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出適宜本地區林業發展的幾種模式。現簡單介紹幾個典型地區的做法如下:

全國六種典型的林權抵押貸款模式
福建永安:三種貸款模式為林農提供個性化服務
福建永安市是全國林權制度改革的典型,早在2004年就設立了全國第一家林業要素市場,當時被列入國家開發銀行構建林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全國試點;2006年8月,被列入福建省林業廳、財政廳和農信社林業小額貼息貸款7個試點縣之一。通過近年來的實踐,該市在林業融資方面探索出多種方式的商業性信貸支持模式,主要有三大類六種操作方式。截至2008年10月末,該市累計發放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6.64億元,貸款余額4.83億元,支持林業開發約167.54萬畝。下面介紹一下永安的三大類六種操作方式:
1.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有兩種模式,一是批發式資金模式,二是直接貸款模式。
批發式資金模式是指國家開發銀行與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以下簡稱國投公司)簽訂貸款協議,向國投公司發放批發式貸款(國開行稱為開發性貸款)。國投公司與當地農信社簽訂委托貸款協議,委托當地農信社向林業中小企業和林農(國投公司成立貸款委員會,審定借款人資格)發放貸款。農信社與借款人簽訂貸款合同,發放貸款。借款人將貸款本金和利息按期還給農信社,農信社返給國投公司,國投再將本息還給國開行。利率(這里指借款人承擔的貸款成本)為基準利率,貸款期限最長可達7年。這種貸款主要是政府通過自己的擔保,解決林農和中小林企貸款難的問題。自2004年開始以來,至2007年3月,這種貸款余額為5366萬元,其中,支持9戶中小林企,貸款余額為1185萬元;支持270戶農戶,貸款余額為4181萬元。
直接貸款模式主要是針對林業龍頭企業的,由國開行自主選擇項目,自主審貸,自主發放貸款。貸款主要采取以企業所有林場產權、控股股權或其他權益作抵押的擔保貸款。國開行對沒有開分支機構的地方的林企進行貸款時,委托當地金融機構進行??顚艄芾怼@蕿榛鶞世?,期限最長為20年,基本維持在15年以下。
2.商業性貸款模式。一是“林權證”抵押貸款。林農以《林權證》為抵押,向金融機構申請抵押貸款。金融機構確定貸款額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林木資產評估中心出具的評估書,按評估價值的若干比例提供貸款;二是根據林地數量,通過計算林地前期投入,確定貸款數量。期限一般為短期,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浮40%~50%。
二是小額信用貸款。具體操作方法是:以村為單位成立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小組,對農戶進行信用評級,確定其最高貸款額度,核發農戶小額授信貸款證。農戶要向林權登記中心登記其林權。農戶憑貸款證和身份證向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此類貸款免評估、免擔保;貸款額最高不超過2萬元,一般為1萬元以下;貸款期限原則上為1年,最長不超過3年;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浮40%~50%。
三是小額聯保貸款。有借款需求的3~5戶林農自愿組成聯保小組,簽署聯保協議。借款時,聯保小組成員分別填寫借款申請表,并向林權登記中心登記其林權。此類貸款免評估、免擔保;每組貸款額最高為10萬元;貸款期限原則上為1年,最長不超過3年;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浮40%~50%。
3.小額貼息貸款。2006年8月,福建省林業廳拿出210萬元,在7個試點縣開展小額貼息貸款,每縣30萬元,貼息率為3%(月率)。永安為支持更多的林戶發展林業生產,實際操作中將貼息率定為3%(年率)。
截至2006年12月末,福建永安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林權證抵押貸款450萬元,貸款余額350萬元,涉及森林面積3.25萬畝;累計發放林業資源擔保貸款3.91億元,貸款余額3.8億元,涉及森林面積129萬畝;累計發放林戶聯保等其他方式貸款6880萬元,貸款余額3450萬元,涉及森林面積15萬畝;永安市1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都開展了林業小額貼息貸款業務,累計發放林業小額貼息貸款1068萬元,貸款余額798萬元,受惠農戶412戶,森林抵押面積2.4萬畝。
浙江麗水:“三中心一機構”搭建貸款操作平臺
2012年3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和浙江省政府聯合批準在麗水進行農村金融改革試點,麗水成為全國首個經央行批準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地區。為解決林農發展經濟問題,從2006年開始,麗水市率先開展林業投融資改革試點,通過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使林農手中的林權證變成一張張“綠色信用卡”。
在實踐中,該市探索出了林農小額循環貸款、林權直接抵押貸款和收儲公司擔保貸款等三種林權抵押貸款模式。而最引人關注的是,該市2007年出臺了《推進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業務發展的意見》、《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建立了林權抵押貸款工作協調機制,構建起“三中心一機構”貸款服務平臺,即林權管理中心、森林資源收儲中心、林權交易中心和森林資源調查評價機構,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開展提供一條龍式服務。早在2009年,該市就有9個縣(市、區)全面構建了“三中心一機構”林權流轉服務平臺,實現了機構、人員、資金三到位。據報道,截至2012年4月末,麗水市共有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已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7.25萬筆,金額50.55億元,貸款余額26.62億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農20余萬。麗水在全國率先形成了“機制最健全、運作最規范、品種最齊全、受惠最廣泛”的林權抵押貸款“麗水模式”,走出了一條“全國林改看麗水”的創新發展之路。實行貸款一站式服務,林農可辦理貸款申請、審核、評估、抵押登記等多項手續。林農貸款從提出申請到審批發放,一般3天辦完,一天拿到貸款。而最受林農歡迎的是免收林業評估費用、減輕林農負擔的政策。根據現行有

浙江麗水“三中心一機構”貸款服務平臺
遼寧丹東:免評估費、下調利率讓農民貸得起
在林權制度改革的推動下,2005年遼寧丹東市率先在全省開辦了林權抵押貸款。丹東市農村信用聯社積極探索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成為遼寧省最早開辦林權抵押貸款并且發放貸款最多的金融機構。到2008年3月末,已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4億元,貸款余額近億元,居全省首位;支持林農和林業企業1100余戶,且無一筆出現風險問題,貸款本息回收率達100%。2008年5月,遼寧省林權抵押貸款經驗交流現場會在丹東市寬甸縣召開。會議充分肯定了丹東開辦林權抵押貸款的做法,并要求在全省推廣丹東經驗。
丹東市林權抵押貸款除了同樣采取林權直接抵押貸款、林權反擔保貸款、林農聯保貸款以及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等四種典型模式外,結合當地情況,貸款模式還具備以下特點:丹東市農信社在林業要素市場設立林權抵押貸款受理窗口,現場辦公,關規定,林業評估費用按評估標的額3%~6%的標準收取,這對于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林農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為此,該市農信社及時出臺了惠農舉措,規定10萬元以下的小額林權抵押貸款由信用社自己評估抵押資產,且不收任何費用。同時,下浮林權抵押貸款利率,激勵林農參加林業保險。為減輕林農參加保險的經濟負擔,對參保林戶下浮貸款利率,在原貸款利率基礎上下浮0.6個百分點,既調動了林農積極性,又健全了貸款風險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