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習近平的外交開局之旅,體現出多元外交理念。如新任外長王毅總結所言,這將“有利于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是一次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功實踐”
3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為期九天的首訪之旅,回到北京。
“這次訪問是我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外交開局之旅。”訪問結束當天,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向隨行記者闡述此番訪問的意義:習近平首訪俄羅斯,著眼的是周邊環境和大國關系;出席金磚峰會,著眼的是當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興力量;訪問非洲三國,著眼的則是發展中國家這一中國外交的根基。
習近平外交“首秀”受到全世界關注。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傅高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否定了坊間關于新一屆中國領導人“重視俄羅斯和非洲而冷淡美國”的論斷。他將分析的視角回歸習近平的外交戰略定位,“他將中國定位為一個具有全球利益的大國。”因此,此番出訪表明中國不僅僅將與西方國家發展關系,而且會與其他世界各國都維持良好關系,以維持穩定的國際秩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王洪一則認為,中國政府將金磚國家合作以及與非洲關系視為完善全球治理秩序的新嘗試。
目標務實
習近平訪問行程中,停留于俄羅斯和南非的時間最多,同為近四天。前者是其出訪首站,后者除了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出席德班金磚峰會無疑是“重頭戲”(關于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的情況,請參看本刊第605期的報道)。
據3月27日所發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德班宣言》(下稱“宣言”),這次會晤主題涉及幾方面:建設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參與制定國家發展議程等。其中,五國在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應急儲備基金等領域達成共識,并開始進入實際操作層面。此外,工商理事會、智庫理事會的建立同樣也是關注焦點。
這些成果被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王毅評價為“實質性”的。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看來,相較以往,今年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和目標制定“非常務實”,“去年各方會談時在一些議題E達成共識還挺困難,務虛成分較多”。
《宣言》并未明確金磚國家銀行的總部所在地、出資額,以及應急儲備基金的各方出資比例等細節事項。不過,據專家分析,銀行的成立預計由各國分別出資100億美元、共計500億美元作為先期資金,總部設在南非;而應急儲備基金或按照各國外忙儲備、GDP規模和增速等指標,來劃分出資比例。
俄羅斯財長安東·西盧阿諾夫于3月27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談判代表們正在考慮的一項計劃顯示,該比例或為中國41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三國各180億美元。
“此前,有人質疑金磚國家還有沒有合作空間。現在看來,雖然還未公布細節,但這次峰會至少回答了這個質疑。”陳鳳英說,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協議的逐步落實,國家間將實現貨幣互換,從而結成貨幣上的同盟關系;微觀層面的企業投資行為和項目合作等將會極其活躍;各國智囊間的合作與討論也會更加深入。
據峰會信息,3月26日,中國央行宣布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900億元人民幣/600億巴西雷亞爾,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延期。這是中國央行與金磚國家間簽署的首個貨幣互換協議,因此也被視為中國加強與金磚國家金融合作的一個重要信號。
但也有國外觀察者指出,雖然中巴兩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但是“金磚國家關于建立開發銀行的理念將會碰上一些障礙”。他們還進一步質疑金磚國家的實力:整體上是對抗西方發達國家的強大經濟和政治力量,但是單個國家力量有限,而且“能否齊心協力是個問題”。尤其是這五個新興經濟體已經度過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故金磚五國是否已經“美人遲暮”?
王洪一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唱衰論”的出現,在于國際社會對于新興市場體的過高期待與現實推進速度緩慢之間的差距。
陳鳳英和王洪一兩位專家都坦言,金磚國家作為新生國際組織,發展中必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言論中提及的問題值得認真反思,然后促進自身改革和發展,反而更有助于其在發展中完善。”
多元化格局
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訪,行程即主要涵蓋非洲,體現了中國重視與非洲國家的傳統友誼。在此氣氛中,中非合作將繼續深化。
陳鳳英認為,習近平此次非洲之行,態度真誠,風格實在。同時,此次訪問將全球視角轉向非洲,從一定意義上帶動各國關注非洲,這將帶動非洲的發展。
金磚國家現在即是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資者。南非標準銀行預計,金磚國家與非洲的貿易額到2015年料將超過5000億美元。“金磚國家成立以來與非洲之間的發展,已經充分體現出與西方國家所走的老路不同,是在堅持發展中合作,合作中共贏的理念。”前中國駐外大使、APEC高級官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喁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
基礎設施落后是當前制約非洲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此次訪問中,非洲領導人提出希望中國提供幫助,得到積極回應。據中國與剛果(布)簽署協議,中方同意向剛果OYO河港項目提供6300萬美元資金,同時還簽署了支持剛果(布)西北地區一個水電站項目、以及一個新港口建設項目等協議。此外,中方還同意向剛果(布)提供約150億剛果法郎(約合2936萬美元)無息貸款,援助在剛果(布)首都建造200處住所和一所學校。
路透社的報道也援引習近平在坦桑尼亞的講話,認為中國希望與非洲建立的是一種“平等關系”。
陳鳳英認為,非洲大陸的發展,與金磚國家的發展一道,對于全球治理格局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
而至于中國和金磚國家的未來戰略,陳風英建議,應以低調的經濟合作,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發展,堅持全球治理模式的多元化和科學性。事實上,這一理念在《宣言》中已經得到體現。王毅在出訪總結中也指出,此訪“有利于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是一次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功實踐”。
而在傅高義看來,習近平首次出訪所體現出來的多元外交理念,有利于構建穩定的國際秩序。對于中美關系,傅高義表示,希望兩國能夠建立一種強有力的關系,以勝過各種戰略不信任。
“我希望習近平能夠在愛國主義的基石上,采取必要措施與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各主要國家構建強有力的積極關系,以解決我們在維持穩定國際秩序方面所面對的共同問題。”傅高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