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艷
摘要:本文針對護理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問題。說明了準備階段、實習早期、實習中期、實習后期階段的心理問題;闡明了準備階段、實習早期、實習中期、實習后期出現心理問題的成因。論述了準備階段、實習早期、實習中期、實習后期出現心理問題的干預對策。
關鍵詞:護理實習生;心理問題;對策
護理教育是我國醫療衛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研究有針對性地對高職護理實習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分析當前高職護理實習生的重點心理問題,為更好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能順利完成臨床生產實習,走向社會。
實習是護理學生完成最后學業走向社會的開端,所以在實習過程中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一、準備階段和實習早期的心理問題、成因與對策
實習生在實習準備階段,常會出現焦慮、恐懼、膽怯輕視等問題,在實習準備階段,出現過分緊張、過分松弛。他們對實習過程不了解,特別是他們一直都生活學習在家庭和學校里,面對的都是老師和同學,學習、生活各個方面有家長和老師的照顧,現在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面對陌生的人,會覺得心理沒底,從而產生不適應,出現各種緊張的心理變化。有的實習生在學校里學校目的不明確,學校較差,對實習表現出不以為然、無所謂、得過且過的心態。產生這些現象的因素很多,有社會方面的因素、心理方面的因素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有的學生是由于自身個性內向,在學校里天性羞怯,不善與人交往,當要去實習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就會產生焦慮、緊張、害怕的心理反應。
針對上述問題,帶教教師應主動與實習生交談,清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帶他們熟悉環境、科室人員、工作程序,使他們心理有底,能盡快融入科室中投入工作。要針對不同特點的實習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對不善于與人交往的實習生,應在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關心他們,有意識地讓他們多說話,克服他們的缺點。帶教教師對實習生應耐心、細致,多鼓勵少批評,如出現操作不熟練或差錯,要及時幫助指導,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充分激發起他們主動學習、工作的積極性。
二、 實習中期階段的心理問題、成因與對策
高職護理學生實習的過程是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程,是從護生走向“天使”的過程,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程。由于角色變化,有些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不能較快、正確轉換角色,遇到問題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在進行操作時往往會出現雙手顫抖、心跳加快、面色發白、出汗等,擔心、緊張、害怕自己可能因為業務不夠熟練而造成一些不良問題。
對環境方面。有80%的高職護理學生對剛進入臨床實習的醫院及各臨床科室環境不熟悉不適應產生焦慮。這些學生擔心不了解醫院環境,特別是病房環境。病房結構,如病床的排序、物品藥品的放置。對醫院及各臨床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不了解,各臨床科室的護理程序不熟悉。因不熟悉,工作起來總是躡手躡腳,擔心害怕差錯事故的發生;同時剛剛接觸晚班、夜班、還有早班、中班,生活節奏被打亂,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快節奏的臨床工作,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 轉
實習生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個人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知識掌握能力等存在著較大差異,帶教教師要因人施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應從理論上、課本上下功夫,先掌握好扎實的理論知識,再回到實踐中,操作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過程。多安排他們參加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掌握常見病的臨床表現和護理技術要點。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多讓他們獨立操作,注意觀察他們,有不對的、不規范的,及時指出,使他們能及時改正,從而提高操作能力。
三、實習后期階段的心理問題、成因與對策
在實習后期的總結、鑒定階段,有的實習生由于自身基礎較好,實習期間得到老師的肯定,能勝任各種日常工作,容易對自己過高估價,產生自大、驕傲。有的實習生基礎較差,在實習期間知識掌握不牢、操作不熟,容易產生自卑,缺乏自信。
對于產生自大、驕傲的學生,主要在于正確引導、交流,讓他們意識到驕傲自大對自身的發展會形成障礙,鼓勵他們多學習,求上進,不斷地完善自己。對于自卑的學生,要先肯定他們的優點、長處,不要產生厭學態度,鼓勵他們耐心穩步學習,多給予他們幫助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對于學生由在校生轉變為實習生,他們面對的環境、人員、工作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會使他們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帶教教師一開始就要注意引導實習生人際心理的協調。具體從如下方面進行:1、加強心理素質教育。職業心理素質是適合于本職業工作的心理品質—對個體的職業行為和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高職護理學生在實習期應具備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在學校對這方面就應得到系統教育并不斷完善優化。2、加強培訓。學校方面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應進行教學管理環節、實習要求的介紹,業務技能強化訓練考核。醫院方面應詳細介紹醫院及各臨床科室環境、規章制度、醫療設施、各科護理特點等。3、建立良好的人文關懷及有效溝通。帶教老師與實習護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態度是友好、接納,在生活上關心、體貼,盡量合理排班及安排工作。了解學生的就業情況,幫助分析就業形勢和應聘中考試技巧。同時也要為學生創造暢所欲言的場所,釋放心理壓力。4、增強自我調節能力。鼓勵實習護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體現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激發進取精神,緩解心理壓力。有研究顯示喜歡運動的學生焦慮癥比例明顯低于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同時注重學生掌握過硬的操作技術,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克服緊張、焦慮的心理。5、正確的就業指導。指導學生對自己現有的就業心理進行全面剖析及定位,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使每一位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為畢業生盡可能提供較多的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并進行就業培訓,指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講解就業應試內容、程序、技巧及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鼓勵學生樹立信心,走向成功。一般情況下,對畢業生進行各種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焦慮可以逐漸消除。
參考文獻
[1]黃夏冰.中專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2004,5:55.
[2]繩宇.臨床護理導論:人與社會[M].中國協和大學出版社,45.
[3]孫莉靜,徐小璐,李保春.培養醫學實習生人際關系初探[J].醫學教育探索,2007,6(7):639.
[4]羅仕蓉.護理職業能力教育對護理實習生職業興趣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0):14.
[5]李丹琳.張軍民.謝桂萍.張秀芬.實習期醫護生心理健康探討[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1):86.
[6]江德鳳,牟曉玲.高校畢業生焦慮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校醫,200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