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支持,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問題也日益凸顯。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嚴重,因突發環境事件所引起的群體性事件也隨之增加,環境問題不僅給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而且也影響到了社會的穩定。環境問題沒有妥善的解決與我國環境執法中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暢的現象有密切關系。環保執行力力度不到位的問題不僅影響政府的公信力,更影響了政府效能和執行力的公平性。因此,對環保執行力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環保執法;法律路徑;管理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這不僅給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考驗著我們如何在保護資源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健康的發展經濟。雖然環保工作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視,環保執法的力量和力度也在不斷增強,但我國環境資源的保護仍舊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
1. 環境執行工作存在的問題
環保工作是否能有效進行,執法力是其關鍵。執法力不僅是執行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各級方針政策能夠貫徹落實的必要環節。雖然我國環境立法迅速發展,但環境問題仍舊日益凸顯,環境立法與環境政策在地方政府的執行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
1.1 環境執法疲軟
環境執行疲軟首先表現為執法受阻。環保部門雖然有環境執法的職責和責任,但在日長環境執法中,經常會碰到被檢查方以廠里規定、地方政策規定等位借口拒絕檢查。由于缺乏相應的強制手段,許多檢查人員都被拒之門外或是錯過了最佳執法的有利時機、其次就是處罰、整頓執行未果。雖然環境執法人員對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并開出了處罰決定書或整頓通知書,但不少企業對于環保部門的處罰拒不執行,企業因違法所要承擔的行政責任無法落實。最后就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雖然我國環保法律政策不斷迅速發展,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發展本地經濟,使得這些法律政策在地方執行過程中走樣、變形,不能很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1.2 環保執法不規范
在日常執法中,個別環保行政執法部門存在環保執法程序不規范、不依法辦事的現象。執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保持執法過程的靈活性,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執法過程中的主觀性、隨意性。執法程序的不規范容易造成執法的不規范,形成對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的侵犯或是包庇相對人的不法侵犯。
1.3 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
環保執法本應是政府執行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環保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政策、法律、法規及工作部署的工作[1],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本地利益,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甚至放任自流,不惜以犧牲全局和長期資源和環境利益來追求短期和局部利益[2],從而對環保部門的環境執法進行干擾,也使得個別污染企業有恃無恐,加大了環境執法困難。
2. 環保執行不力的成因分析
面對環保執行力疲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致表現為以下幾點:
1)法律障礙,現有的環保法律法規原則性規定多,操作性差,部分法律、法規條文僅規定了違法行為而未規定法律責任,這使得環保部門在面對一些企業違法行為時往往難查處、難執行 [3]。
2)環保部門執行資源短缺,行政執行能力能否有效執行,執行資源是否充足是其關鍵,充足的執行資源是其實現的重要保障,但在我國許多的環境執法基層中,經費保障、技術支持等物質資源的短缺和信息資源的不足現象嚴重,使得執法機構在開展執法工作時心有余而力不足。
3)執法環境有待優化,對公眾參與的渠道、機制、方式等應進一步做出具體規定,豐富公眾參與的形式。公眾作為環境污染的受害者,理應有權參與到環境保護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現階段我國公眾參與程度低、參與形式也非常有限。
4)執行主體能力不足,執法力量薄弱,我國的環保較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環保自身建設滯后的問題嚴重。
5)環保執法的體制困境與執法中的利益博弈,執法部門之間協作、溝通渠道不暢與地方保護主義,也是導致環保事務執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3. 提升我國環保執行力的政策、法律和管理路徑
環境生態問題不僅僅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面對當前環保執法疲軟、環保執法不作為或亂作為的形勢,我們有必要從政策、法律和管理路徑方面來探討環保部門的執行力的提升路徑選擇,從而提升我國環保執法的力度和強度。
3.1 提升我國環保執行力的政策路徑
想要提升我國環保執行力的政策路徑,一方面需要發揮環境經濟政策的導向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利用環境經濟政策手段來引導和規制市場主體的行為,必將對各方主體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具體可采取的經濟手段包括環境保護稅、低息貸款、環保撥款、環境標志、環保補助、押金、加速折舊等。通過政策的引導和相應的措施來降低相對人的環保成本,增強相對人的環境自我管理意愿,提高相對人的環境事務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應建立環境治理成本分攤和經濟補償機制。環境污染本身的特點是影響范圍大、危害嚴重、治理難度大,在明確污染者的個體責任的同時,應進一步擴大適用范圍,突出區域、地區間的社會責任,調整我國單一的經濟補償機制和補償水平。
3.2 建立環境行政強制制度
環境行政強制制度包括兩個方面:環境行政強制措施和環境行政強制執行。面對我國環保執法當前所面臨的執法受阻、處罰結果未果等問題,我國正在制定的《行政強制法》應確立環境行政強制制度,賦予環境行政主體行政強制權,改變執法手段軟弱無力的現狀。
3.3 提升我國環保執行力的管理途徑
通過優化組織架構、完善執行流程、優化執行資源、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建設環境管理績效考核與環保行政問責制和構建府際協作機制來全面提升我國環保執行力的管理途徑,使我國環保執行力不僅在政策、法律上有保障,還在管理上有依靠,從而真正改變當前環保執行力疲軟的形勢。
3.4 加強政府及全社會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
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是解決環境政策執行力的關鍵,要從根本上轉變社會環境觀念,尤其是政府觀念的轉變尤為重要。要梳理正確的環境觀念,在社會發展中追求GDP增長的同時,更要兼顧環境和諧的促進。將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放在政府政績考核同等重要的地位。
4.結語
環境保護問題仍舊是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這不僅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環保執行力的有效保障,是確保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關鍵。環境保護執行力的提升,不僅需要政策、法律的保障,也需要管理的革新,更需要公眾的積極參與與配合。
參考文獻
1. 陳厚龍:“基層環保執行力建設的探索與思考”,《改革與戰略》,2007 年第 4 期。
2. 周叔蓮、劉戒驕:“怎樣解決我國工業發展的資源環境問題”,《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
3.董學宇:“環保執行力的低效困境與改善路徑”,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3月。
4. 徐珂:《政府執行力》,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簡介
鄂晉,男,碩士研究生學位,從事環境執法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