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人要有收集檔案的責任心,提供歷史資料、善待歷史、珍惜史料、服務當代的敬業精神,檔案工作就是我們的一分責任,只要我們工作一天,就要做好檔案每一天,讓檔案惠澤每個人終生。
關鍵詞:檔案收集;檔案整理;檔案利用
曾經在我的記憶里,檔案好像和我沒有關系,上了學才知道,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檔案——出生證,到后來的學生手冊、每個學期的學生成績記錄,都是檔案。參加了工作才知道檔案是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東西,它記載著我們的經歷,記載著我們的人生歷程,檔案不能丟。高校檔案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及各種社會實踐的真實歷史記錄,是大學生就業及其今后各單位選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據。尤其是人事檔案,它是個人身份、學歷、資歷等方面的證據,與個人工資待遇、社會勞動保障、組織關系緊密掛鉤,具有法律效用,是記載人生軌跡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們計算工齡、工作流動、考研、考公務員、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各種社會保險以及升學等都需要個人檔案,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檔案相當重要。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或是一張照片一段錄音;也可能是一張紙條一張賀卡,檔案無時無刻都會在我們身邊產生。
2000年我被分配到山東水利技師學院工作,先是在學院文印室工作了一段時間,由于工作認真,領導安排我在學院辦公室做文書工作,從做文書工作開始就接觸了檔案工作,當時的文書一邊負責辦公室處理文件,一邊接收整理、借閱檔案,那時對檔案還不是很了解,因為有辦公室領導的幫助,對檔案是一知半解。2007年10月學校搬了新家,學校的面積大了,事情也多了,2008年初我休完產假回來,學校就安排我做了專職檔案員,專門負責檔案整理,借閱工作。雖然以前接觸過檔案,那時的文件沒那么多,還有老領導的幫助,當時也沒覺得檔案工作有多么不好做,只想著自己認真做好就是了。但一到自己面對這一大屋子的檔案時,有些發蒙了,該從哪兒整理呢,學校剛搬來,先要把整箱整箱封好的檔案一一入柜,雖然箱子上都寫了編號,但要一個一個的對號入座可是很麻煩的,先按保管期限把箱子分類,接著就按年代分,一箱箱拆開,根據檔案目錄一排排的把檔案有序的入柜,光整理這些搬來的檔案就整理了一個月。當我把這些檔案一一整理入柜后,再看庫房的里一排排檔案,排列整齊有序,外觀看似簡單的案卷,從分類、排列、編號、裝訂、編目、上架竟然需要如此多的整理工序,一環扣一環,與此同時,面對映入眼前的一切,油然而生一份感慨,感慨蘭臺人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感慨他們那種善待歷史、珍惜史料、服務當代的敬業精神,在歷史延伸的長河里,在維護歷史真實面貌的生涯里,檔案工作者應當值得更多社會人去了解,去尊敬。
做為新手,為了盡快加入行業,我決定先從熟悉和了解檔案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入手,于是按年代順序查看學校全宗內的檔案,翻閱了一冊冊法規,《中國檔案》、《檔案學通訊》、《山東檔案》等檔案專業期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檔案整理工作的啟蒙。學校還安排我去市檔案局取經,到山東理工大學、淄博師專等學校學習,經常參加省里組織的檔案學習,根據檔案文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2009年6月,在原《學校檔案實體分類法》的基礎上,我重新編制了《學校檔案實體分類法 各類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保證了檔案的完整、準確和系統化。根據上級文件,又制定完善了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銷毀、統計、借閱、利用、檔案庫房管理等項檔案管理制度,使檔案從形成到銷毀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2010年學校引進高校數字檔案管理系統,逐步建立了檔案目錄數據庫,這些也都靠我一人完成。
學院領導一貫重視檔案工作的開展,檔案工作納入了各個部門的年度工作總結和考核里,為了把檔案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我們每年都以紅頭文件的形式把檔案工作的目標責任下達到各部門,學校一共有18名兼職檔案員,由于各系部的兼職檔案員一開始都沒接觸過檔案整理,我就親自到各系部幫助他們整理,分類,最后裝訂成冊。現在檔案工作已經成為了我生命的支點,到各系部檢查指導工作,整理收集檔案,提供歷史資料,每天忙忙碌碌。記得有一位來檢查檔案工作的領導曾經對我說過,收集檔案就是檔案人的責任心,只要你想收集就有檔案。我感到了這句話的沉重,檔案工作是我們檔案工作者的責任心啊,不但要整理好檔案,而且還要收集好檔案。在浩瀚的案卷中尋找歷史長河遺落的珠貝,將它們聚集起來,向世人展示歷史檔案的魅力,這是一件辛苦而又十分有意義的事,我為之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情感,在這甘苦互見的探索中,我的視野開闊了,素質也提高了。
在借閱檔案時,我熱情的接待每一位檔案查詢者,不管是同事、還是已經參加工作的學生,都為他們提供細致周到的查詢服務,想到為同事們提供了方便,為學校的評估提供了有力的材料,為畢業的學生提供了在校證明,為要去部隊當兵的學生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查檔者的查詢目的有一些與落實政策有關,由于各種原因他們未能享受相關的待遇,記得今年6月份,有一位我校1958年錄取的學生,來查找當年的檔案資料,老人的簡介是這樣寫的,1958年被山東省水利技工學校錄取,1959年底被破格提拔為教師,補充到教師隊伍任教基礎課,1961年畢業,因國家困難學生全部被反遷,學校動員老師們支持一線,被安排到淄博建筑公司勞動,以后身份就變成了學生。這次是老人的兒子來的,他手里拿了一份文件,是省教育廳魯教人發[2013]3號文《關于對原民辦代課教師進行調查摸底的通知》,文件的內容是為了落實60年代初下放的公辦教師進行調查摸底,因為老人拿不出在校工作的證明,特讓其兒子來校查找當年的檔案,終于,我查找了59年的行政檔案,有一份上級回復的文件里批復了我校補充教師隊伍的文件,有力的證明了老人的身份,使其兒子拿到蓋了檔案查詢章的文件激動萬分,我也為能幫助了老人而高興。像這樣的檔案工作,也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檔案工作的欣喜,才能體會到工作程序的枯燥乏味,才能嘗到其中的辛苦疲憊。歷史的認知,世人的贊同,讓我更加感受到檔案利用工作是多么重要;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跡,讓我懂得檔案的歷史意義。檔案工作就是我們的一分責任,只要我們工作一天,就要做好檔案每一天,讓檔案惠澤每個人終生。
心血、汗水,辛勞和熱誠沒有白費,在2011年,在全省檔案管理考核中,我們學校綜合檔案室從省二級檔案室被晉升為特級檔案室,這些都與我的認真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檔案工作是平凡的工作,有人說檔案意味著什么呢,不就是裝裝訂訂嗎?我認為檔案就是過去的記錄,有記錄才有業跡,如果沒有浩瀚的檔案,沒有檔案工作者的辛勤勞動,人類的歷史將是一片空白,雖然檔案工作很平凡,但這平凡中有我對學校的責任,雖然我每天陪伴著那些記載著歷史變遷的故紙堆,聞著夾雜著藥味的墨香,從事著分類、裝訂、編號、排架、借閱等工作,但并沒有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感到欣慰,為自己能成為一個平凡的檔案人而驕傲。
參考文獻
[1]《中國檔案》2008.7
[2]《中國檔案》2008.9
作者簡介
劉偉(1978—),女,山東濱州,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