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高職高專法學專業就業形勢嚴峻,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高職高專法學教育的出路。本文在分析高職高專法學教育存在問題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實踐性教學體系才是其最佳出路的觀點,并提出了課程體系建設、教學理念轉變、師資隊伍建設及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構建高職高專法學教育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高職高專;法學教育 ;實踐性教學
基金項目:2010年度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201014)。
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高職(專科)院校已達到1280所,在校生人數已達9588501人。①由于就業面向公檢法單位,高職高專法學專業曾經是專科中的“熱門”專業,但在著我國政府人事考試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職高專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結果顯示,2013高職高專就業紅牌警告專業就包括法律文秘及法律法務等專業。②這種困境雖然有國家招生考試及司法體制改革的背景,但也不得不讓人們重新審視高職高專法學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
1 高職高專法學教育現狀及其評價
1.1 課程設置不科學,教材建設無起色
一是實踐性課程比例過小或流于形式。高職高專法學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是照搬本科教育,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 高等職業教育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 40%,但實際情況看,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比例,即使有但大多也是為了上級部門的檢查或吸引生源。二是與高等職業法律教育相適應的優秀教材尚未建成。雖然有些院校組織力量編寫了一些教材,但也盡多毛糙之作,沒有遵循高職高專教學規律,其實就是普通本科教材的簡縮本,教學內容更新緩慢,針對性不強,與專業實際脫節。
1.2 教學理念落后
我國高職高專法學教育教學仍在延循傳統的純理論性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這種純粹的對法律條文、法律概念及基本理論的講解,忽視了法律職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于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提高現實意義不大。法學專業學生的思維培養是建立在已知案件或虛擬想象的基礎上,包括模擬法庭或案例分析也是如此。③在司法實踐中,需要熟練的運用所掌握法律知識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如果我們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我們培養的可能是只懂 “紙上談兵”的學生,造成極大的人才資源
浪費。
1.3 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隊伍建設是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但現實情況是:首先,開展高職高專法學教育的院校大部分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高學歷法學教師引進不來,卻有一些法學教師稍有成就就流失到發達或中心城市。其次,許多從事法學教育一線的教師是從其他相近專業如中文或者思政轉型過來的,教師缺乏法學理論知識。再次,法律學科是一門應用型學科,但由于高職高專法學教育起步晚,許多一線老師恰恰缺乏的就是法律實務知識。又由于沒有和法律實務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務部門工作人員也不能很好的將他們在具體實務中的經驗傳授給學生。
1.4 硬環境建設嚴重滯后
開展高職高專法學教育的院校在升格前專業設置上多以文化普及課為主,法學教育起步晚,幾乎都是在2000年以后開設,特別是學校經費緊張,重視不夠,很難成為特色優勢學科,實踐性教學硬環境建設跟不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很多學校基本上沒有建立模擬法庭。目前部分高職法律教育對產學合作的辦學理念認識不足,缺乏與行業企業長效合作機制。④校外實訓基地雖然掛牌,但基本上掛而不用,實踐性教學硬環境建設的滯后影響到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
2 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應是高職高專法學教育發展的最佳途徑
首先,實踐性教學是高職高專教育的應有之義。 根據教育部教高[2000 ]2 號文:高職高專教育是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高等教育,它側重于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高專教育一定要重視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其次,實踐性教學也是法學教育的內在要求。法學不僅僅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學科,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不僅包含有深奧的理論知識,也有數以千計的法律條文。法學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學生運用法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達此目的,僅僅依靠晦澀的理論教學是不夠的,必須合理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再次,實踐性教學也是培養法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手段。通過各種實踐性教學活動, 不僅使大學生掌握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形成評價社會事物以法律為標準、解決問題依法辦事、在工作中恪守法律職業道德的觀念。
3 高職高專法學教育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
高職高專法學教育以培養具備法律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并能真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法律輔助類人才為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必須重構高職高專法學教學體系,積極推進實踐型教學體系建設,實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緊密結合。
3.1 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首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適當安排。應嚴格根據教育部《關于制定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計劃的原則》所規定的實踐教學學時不低于總學時的40%,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職業技能,要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包括對課內實踐教學環節和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其次,優化專業必修課程設置。高職高專教育的專業設置是在了解社會需要的基礎上設定的,高校不僅要對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進行調研,還要依據法律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來設定專業,根據特定職業要求或根據用人單位對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來設定課程結構。⑥設置課程要具有針對性,不能照搬本科課程設置,要特別強調民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經濟法及刑法等常用法律課程在課程設置中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可以適當的開設演講與口才、司法文書寫作及辦公自動化等課程。
3.2 教學模式的與時俱進
法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重理論教學理念,要多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采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案例探討法”、“課堂辯論法”“模擬現場法”等教學法,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老師們也可以通過開展 “法院旁聽”、“法律咨詢周”及“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法律的樂趣,增強他們學習法律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把法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經濟生活的能力。
3.3 優化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的關鍵,對人才培養具有決定性作用,加強高職高專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學歷層次。要鼓勵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我國著名法學院學習深造,提高自身法學素養,努力提高學歷層次。二是要加強實踐型師資建設。要加強和法律實務部門的聯系,給老師在法院、檢察院及律師事務所等法律實務部門鍛煉的機會,提升他們實踐教學所需要的實踐能力,建設一支能夠適應高職高專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三是要努力引進人才。包括引進高學歷人才及實務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要引進高學歷人才,為高職高專法學教育提供理論上的指導,也要聘請法律實務部門中具有豐富法律實踐經驗的人員指導學校的實踐教學工作。
3.4 創良好外部環境,加快實踐基地建設
專業實習實訓硬環境建設包括校內實訓室建設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兩個方面。校內實訓室建設,可以是模擬法庭的形式,也可以是法律咨詢所、法律診所的形式,學校可以和法律實務部門加強合作,把一些典型案件的審理放在學校的模擬法庭來進行,以方便法學專業學生觀摩。要積極創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環境,做好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可以是司法實務部門,也可以是行政機關或者企事業單位等。通過在在這些部門短期見習,可以很好的把在課堂學到的法學理論知識與具體案例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更好地實現高職高專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2011年教育統計數據[EB/OL]. 2013-05-29[2013-08-16].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list.html
[2]. 麥可思發布《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18個專業就業不佳被亮紅牌 專家稱現狀不代表4年后形勢[EB/OL]. 2013-05-16 [2013-08-16]. http://news.hbtv.com.cn/2013/hbswlb/0618/388519.shtml ..
[3].譚建淋.高職高專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4]. 郭艷梅. 論高職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現代教育科學.2009(4).
[5].羅云,馬晨剛. 高職院校法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2).
[6].胡亞球.對我國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 法學評論(雙月刊),1999(1).
作者簡介
張戈躍(1980-),男,河南漯河人,漢族,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學、環境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