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廣泛地進入各個學科領域的教學。通過對PBL法的研究,探討了PBL在課程中的教學意義,總結了PBL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教學過程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PBL法; 計算機網絡
自90年代以來,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兩大特點,也在同一時間,計算機網絡技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超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大加速了全球新科技革命的進程。經濟全球化對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對計算機網絡教學提出挑戰,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應對當今社會的要求,亟需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PBL教學法應運而生。
1 PBL教學法的內涵
20世紀60年代中期,加拿大Mcmaster大學醫學院施行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稱為“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oblem BasedLearning,PBL)”。其本質就是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以問題為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為主。這種教學方法把教學目標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設置到問題中,把學習內容設置到問題中去,以期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這種教學方法自然流暢的把教學內容安排在學習任務中,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
2 PBL法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應用
方法:把學生分成A、B兩個組,A組25位學生,B組25位學生,A、B兩個組的男女比例平衡,尖子生和還有待挖掘的學生比例相當,在教學中,事先不告知學生教師的用意,具有可比性。在對A組學生的教學中,采用多媒體,但是只單純的使用講授法、演示法,給學生灌輸知識;B組學生,在采用講授法、演示法的基礎上結合PBL教學法。為期一周,然后進行這一章節的隨堂測驗。回顧性分析2013年9月18日至2012年9月26日,周期為7天的觀察,分析比較發現,B組學生在隨堂測驗中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9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多于A組,平均成績也高于A組;A組學生雖然也獲得了書本上的知識、技能,但是在學習上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如B組學生,而且有懈怠懶惰情緒;B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技能,而且學習具有很高的主動性、積極性,能主動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
3 在使用PBL法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把握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體地位,學生占被動地位。在PBL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轉換,學生不在占據被動地位,而是轉被動為主動,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主角都是學生,教師只在一旁發揮支持、引導、激勵作用。在角色的轉換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自由、自主,不過多干涉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學生也要盡早的反應過來,搞清自己的角色,自主創設“發現_吩析_決問題”的情境。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自由平等的,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針對發現的問題暢所欲言,自由討論。教師要鼓勵學生爭論。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有利于達到“教學相長”、相互提高的目的,學生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學能力、分析判斷、歸納和總結的能力。教師要充分把握好角色轉換的“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4 PBL法創設了“問題的情景”
教師在計算機網絡教學的過程中,使用PBL法,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以問題為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為主。這種教學方法把教學目標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設置到問題中,把學習內容設置到問題中去,以期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學習到了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知識,獲得了技能。這種教學方法自然流暢的把教學內容安排在學習任務中,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自學、分析能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同時還囊括了協作學習、發現學習、綜合學習以及范例學習等學習方法,鍛煉了學生自主提出假設、搜集資料、論證假設的能力,學生學會了“提出假設—論證---假設——演繹推理”的邏輯思維方式。
5 結語
PBL是以建構主義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學習過稃中教師的作用足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綁助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參與者與總結者。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再是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主體,在提出問題以后,教師應當積極參與學乍的學習過程,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建設必要的學習平臺,與學生及時交流溝通,實時掌握學生的完成情況,并認真組織學乍的組間交流,點評學習團隊的完成情況,為學生主動構建自己學習意義起到良好的協助作用。
使用PBL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更扎實的專業基礎、職業技能,要求教師更富有責任心,能掌握好師生角色轉換的“度”。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的平臺,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總之,這種教學方法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它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以問題為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為主,而且鼓勵學生進行爭論。這種教學方法把教學目標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設置到問題中,把學習內容設置到問題中去,以期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學習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知識,獲得技能。這種教學方法自然流暢的把教學內容安排在學習任務中,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是教學方法上的創新。
作者簡介
黎軍(1974-),江西南昌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