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對自學考試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現行自學考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日益突出,應試教育痕跡明顯,已很難適應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亟待進行改革。本文通過回顧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事業的發展歷程,指出當前自學考試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及途徑。
關鍵詞:自考發展歷程;弊端;對策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 “十二五”規劃課題(編號:13YB19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江西科技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JY1344)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產生以來,歷經30余年,在我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己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然而伴隨著社會經濟和教育事業的大發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事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現行自學考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日益突出:人才培養目標偏移,專業設置缺乏特色,課程教學偏重于理論,缺乏應用能力的培養,對考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和提供服務不夠等,應試教育痕跡明顯,已很難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亟待進行改革。本文就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的改革與創新,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議。
1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事業發展歷程
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事業自1981年創立以來,己走過了30個年頭。其發展歷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創建階段,鞏固、發展階段和拓展、創新階段。
1.1 第一階段:創建階段(1981-1988年)
這一階段從1981年1月13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行辦法的報告》至1988年國務院發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自學考試由一種試點制度發展為國家行政立法所確認的全國性考試制度。明確了自學考試制度是對自學者進行以學歷考試為主的國家高等教育的一種考試制度。
這一階段青年要上學,干部要學歷、國家要人才,同時,出于教育公平的原因使得自學考試制度應時產生。在生源構成上,應考者主要是被十年動亂耽誤的那一代人,且大多數是在職成人,以工人、農民、軍人、干部等為主;在學歷層次上,以專科學歷教育為主,向中專和本科段擴展和延伸;在發展規模上,報考人數越來越多,開考專業越來越廣。開考專業在1981年時,僅有哲學、漢語言文學等少數幾個專業。到80年代末,開考專業已經擴展到200余種;在生源分布上,主要以城市生源為主;在助學單位上,自學考試最初以普通高等學校助學為主;在考試方式上,以理論筆試考試為主,考試時間規定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舉行。
1.2 第二階段:鞏固、發展階段(1988-2000年)
這一階段自學考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長足發展。這個階段基本特征為以專科、本科學歷教育為主,是高考落榜生的“補充教育”。生源構成上,考生群體發生了變化,應考者大部分為高考落榜生。考生的年齡明顯下降,25歲以下應考者的比例由1988年的50%增加到1999年的68%;在學歷層次上,學歷有所上升,考生中有近30%的考生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各種職業的考生趨于多樣化;在發展規模上,根據全國自學考試辦公室統計,從1990年至1999年,全國報考自學考試人數平均每年增加超過80萬,至1999年,全國每年報考人數達1320多萬,畢業生人數從1990年全國全年畢業人數6萬多人,1999年全國全年自學考試畢業人數達43萬多人,增長了7倍多;2專業以文化類為主,但專業類別有所增加,覆蓋了文、法、經、管 、理、工、農、醫、師、藝術、軍事等專業;在助學單位上,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帶動了一批以自學考試輔導為初衷的民辦高中后教育培訓機構。這類學校多為省、市、區審批,統稱為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該類學校曾一度占全國民辦高校總數的2/3。3這一時期,越來越多的民辦學校參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在考試辦法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命題由全國考委統籌安排,分別采取全國統一命題、區域命題、省級命題三種辦法。逐步建立題庫,實現必要的命題標準化。考試方式以理論筆試考試為主,考試時間規定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舉行。
1.3 第三階段:拓展、創新階段(2000年至今)
這一階段為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多樣化需求階段,自學考試迎來了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的階段。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7年以來,這個階段自學考試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改革,同時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生源構成上,考生構成超過一半為在職在崗人員,一些高校肄業生、畢業生甚至是研究生也參加到自考隊伍中來。有些學生在高校就讀期間,同時參加自考的學習,以取得雙文憑;在學歷層次上,近60%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在發展規模上,學歷教育規模穩中有升,非學歷教育規模快速發展,除了學歷考試,自學考試系統先后嘗試推出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等多項證書考試;在生源分布上,城市考生為主,農村考生數量有所增加;在助學單位上,2007年,文件規定禁止公辦高等院校舉辦全日制自考助學班;在考試方式上,以理論筆試,終結性考試為主。實施了職業資格證書與相應自考課程抵免。部分省市開展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創新考核評價方式,嘗試自學考試過程性考核。
2 當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專業設置缺乏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偏移
目前,自學考試教育的專業設置主要是參照普通高等院校,以學科為依據設置專業,導致部分專業適應性、針對性不強,課程設置不能體現自考特色,側重于理論型、學科型人才的培養,不利于培養當今社會急需的職業型、應用型人才;部分專業課程結構不合理、內容滯后,難以滿足社會對開考專業的需求(開考的專業點和報考人數偏低);專業建設與管理缺少統一規范,同一類型的專業在專業名稱、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考試要求等方面差別較大,學科分布不平衡。
2.2 考核評價方式單一,重終結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
自學考試制度建立以來,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一直是采用終結性評價,按照專業考試計劃安排、由國家考試機構組織終結性考試,以考試成績為核心,基本上是把學生的課程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為了通過考試,老師上課內容以考試要點為主,強化應試技巧,學生不關注學習過程,更多的表現為“考什么、學什么”,“死記硬背”知識點,大量做題,突擊應考。實踐證明,這種只重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能力情況,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還容易使學生養成考試投機心理,滋生考試作弊現象。
2.3 自學考試與其他教育形式的溝通與合作尚需深化、制度化
自學考試與其他教育形式的溝通與合作現正處在起步階段,主要的溝通形式在于學歷教育的免考規定,而對于自學考試與各種教育形式的溝通、專業和課程的認證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體系,造成了自學考試教育自身信譽受到嚴重挑戰。此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體系相對封閉,相互間的溝通銜接缺乏制度的依據和得力措施保障,使自學考試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各類培訓之間相互間融合與交叉不足。
3 新時期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改革途徑
3.1 調整人才培養標準和目標,改革自學考試專業和課程體系
新形勢下,自學考試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由學科型向應用型、技能型轉變,改革專業和課程體系。專業設置要向職業型、技能型轉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課程設置上應以理論基礎課夠用,專業課對口實用,技能課靈活多樣為原則,形成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體、教育內容符合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同時,加大實踐環節的教學量;課程設置上適當增加選修課,對部分重復或相近的課程進行必要的整合;加大技能課量,增加非學歷證書教育。
3.2 改革考試評價方式
單一的考試模式已難以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因此,自學考試評價方式應從單一考試向多元評價轉化。首先,增加過程行性考核。過程行性考核可分為教學各環節過程考核和網絡學習過程考核兩種。課程總成績的評定﹦課程統考成績+過程行考核成績。網絡學習過程考核,即參加自學考試網絡助學,每門課程的最終成績評定為:理論統考成績與網絡學習過程考核成績綜合,其比例為7:3。教學過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時作業及測驗、上課紀律、小論文、社會實踐活動、實驗、實訓課的考核等內容,每門課程的最終成績評定為:理論統考成績與教學各環節過程考核成績綜合,其比例為4:6或5:5。其次,對于有實踐環節考核的課程,其最終成績可用國家教育部門或勞動部門承認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置換或實行免考制度,達到一考兩用。此外,在考試方法上,以筆試與實踐環節考試并重,每個專業可選擇1-2門課程實行開卷考試。
3.3 加強與其他教育形式的溝通和銜接,構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實行完全的學分制度,學習方式靈活開放、富有彈性,有廣泛參與的社會助學系統,在構建國家考試公共服務平臺和繼續教育“學分銀行”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當前,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學考試制度的靈活開放性,加強自學考試教育與各類教育形式的溝通和銜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開放教育平臺和高等教育立交橋,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服務。
3.4 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習服務中心主要承擔為考生提供咨詢服務、學習指導、教材和實習實訓基地等多種任務。自學考試學習服務中心的建立,意味著自學考試由偏重考試向教育與考試并重方向的巨大轉變。當前,要進一步加強自學考試學習服務中心建設,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以服務考生為導向,采取流程管理的模式,實現考生來之能學,學有所得,問有所答的目的,努力構建全數字化的自學考試虛擬校園。
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形式,前景廣闊。我們要抓住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創新,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使自學考試制度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進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黃恩育. 自學考試模式新論[M] .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13.
[2]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課題組.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高等教育宏觀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9.
[3] 瞿延東. 民辦高教的發展模式[N] . 中國教育報,2001-10-30.
參考文獻:
[1]喬麗娟、李占倫、孔超.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設計與改革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4.
[2]鄭文英.淺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
作者介紹
劉瑛(1977-),女,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