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麗
摘 要:為了應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很多國內企業開始學習國外企業的管理思想,關注國外企業的管理文化建設,也著意在企業內營造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環境。成功的企業管理文化雖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鑒,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要注重每個企業文化的本質差異,要注重企業管理方式、方法的文化適應性。管理文化的培育不是簡單的“拿來”和“復制”,而是有中國特色管理文化的“再造”。
關鍵詞:培育;企業;管理文化
當前,如何依據我們的現實環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文化,成為企業乃至社會的一項緊迫的重要任務。培育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文化既要弘揚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既要立足本企業的發展實際又要有規劃本企業的未來發展,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根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土壤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任何企業都存在于某種區域內,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起來的,必然會接受和繼承這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價值體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現代企業管理仍然具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對這些豐富的管理文化思想,應該加強研究和梳理并弘揚光大。根植于優秀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文化形態,是每個國家企業文化發展的顯著特征。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經營組建合資企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一個跨國界、跨文化的大背景下,建立一個合資企業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那么怎么樣處理各國間的傳統文化差異呢?我們不能忽略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也不能盲目的全盤吸收國外的文化。對于傳統管理文化,要以新的視野、更大的氣魄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糠。
2 注重人本管理模式
人才是公司長遠發展的根本,當今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樹立什么樣的人才理念,不僅是支撐公司穩定增長的關鍵,也事關企業的興衰成敗。公司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然要注重人才的選擇和培養,并且始終秉持尊重每一個員工的理念,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公司事務,并為提供員工業務發展水平提供多方面的渠道。公司要為員工營造了和諧的工作環境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員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并建立完整的基于培養、考核和激勵的員工綜合發展體系。公司要回報員工對企業所做的貢獻,不斷提高員工滿意度。建立科學系統的員工培養體系、多元化的員工發展通道、多方面的人才激勵機制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也可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3 提煉出本企業的優秀理念
中國現代企業的建立只有很短的時間,由于缺乏經驗也沒有現成的路可走,只有向國外學習。但是這種學習不能是單純的模仿和復制,而是要追求一個學習一消化一吸收一創新的有效途徑。對自己有用的,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但是也要結合本企業發展實際,不能盲目的“拿來”,即使“拿來”了,也要有選擇的加以吸收,更好的融入本企業的發展中,變成本企業自己的特色。一味的模仿別人,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只能成為別人的復制品,其發展也不會長久。企業只有根據自己的特點,創新出新的優秀理念,才能從核心上體現出企業的個性。例如,飛利浦公司的 “讓我們做得更好”,非常普通的一句話,但是經過飛利浦公司的提煉和傳播,成為他們的專用理念,也反映出公司的追求永無止境。諾基亞公司的理念“科技以人為本”,反映出如何在高科技的產品中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所以,諾基亞手機非常注重人性化。海爾集團的理念叫做“真誠到永遠”,體現出海爾真誠地對待消費者,追求創新的崇高境界。
4 形成企業核心價值觀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新技術是不斷涌現的,管理理論也是在不斷更新的,但是在優秀的公司中,企業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在每個員工中根深蒂固,因為它代表著企業存在的理由。價值觀是把所有員工聯系到一起的精神紐帶,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無數的案例證明,一個企業價值觀建設的成敗,往往決定著這個企業的生死存亡。所以,成功的企業都很注重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并培育員工自覺的傳播本企業的價值觀。價值觀的形成不是突然和自發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建立的,企業的管理人員要考慮究竟建立什么樣的價值觀,要用經典的、簡潔的語言提煉出來,要考慮員工和社會的承受能力。另外,也要考慮企業價值觀的發展和完善。企業價值觀要想成為每個員工共同的行動指南,首先要通過企業管理人員的灌輸和宣傳,深化員工對企業價值觀的認識,讓價值觀不僅只在管理者心中,而是成為公司大多人心目中一種實實在在的東西。其次,要求企業領導者言傳身教,通過領導者的個人行為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一個員工。最后,還需要有一套配套機制,讓企業價值觀滲透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
5 創新企業制度文化
企業管理文化的培育一定要有制度保證,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制度文化不僅可以規范每個員工的行為,也可以約束企業的行為,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處于良好的狀態。企業制度文化的內容非常廣泛,企業的操作規則、領導負責制、監督機制以及考核獎懲制度等都是企業制度文化的內容。
企業的制度文化相對于企業核心價值觀而言,是一種更注重“硬性”的管理方式,規范著企業和員工在生產管理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帶有強制性的義務。所以,企業的制度文化的建立要盡可能弱化員工與制度的對立,使絕大多數員工能夠接受并且能夠貫徹實施,從而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制度文化。另外,制度文化也需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不斷創新。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理念,不斷推出適應新的競爭形勢的管理制度,例如,人本管理的模式、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和流程再造等等。在這種制度文化的創新中,要考慮是否適合本企業文化,是否能對提升本企業的文化發揮作用,用優秀的制度來保證文化建設的實施。
6 倡導企業行為文化
管理文化建設就是首先要求管理者有良好的文化管理意識,其次是要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不僅是管理者的行動也是每一個員工的具體行動。我們常說,看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看一個企業也是如此。因此,管理者要積極倡導優秀的行為文化,并且身體力行。海爾總裁張瑞敏把企業最高管理者形象地比喻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實現結合起來。行為文化的倡導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企業的管理者要有全新的管理行為,并且其管理行為中能體現出本企業的文化特點,體現出企業的文化品位;二是企業員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為,要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行為,來具體實踐企業的文化,使社會公眾通過企業員工的行為,更好地認識該企業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李品媛:《管理學教學案例》,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劉志堅:《管理學原理與案例》,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王毅武、康星華:《現代管理學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芮明杰:《管理學教程》,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程國平、刁兆峰:《管理學原理》,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單寶玲、辛楓冬:《管理學原理》,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劉光明:《企業文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