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瑞
雙遼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屬于農業市,地處吉林省西部風沙干旱地區,遼河平原東北邊緣,農田水利工作歷來在經濟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幾年來,我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已經存在,如不在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采取效的措施,那么必將會令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影響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1 我市農田水利的現狀
1.建國以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改變雙遼市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我市農田水利建設全面轉移到抗旱節水灌溉上來,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拉動,典型帶動,以抗旱打井,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大規模開展起來,基本形成防洪、治澇、灌溉工程體系,為雙遼市農業穩產、高產打下堅實水利基礎。
2雙遼市農田水利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資金短缺,有相當一部分工程建筑物不配套或工程老化失修,嚴重影響工程效益的發揮,同時工程超標準偏低,也是亟待解決的重點。
2 我市農田水利建設的總體布局
1.依據雙遼市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及農田水利設施配套情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為目標,依據農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農業生產目標,分析經濟發展對農田水利設施的總體需求,立足實際,綜合考慮,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雙遼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雙遼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以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為重點,實行水資源開源與節流并重,堅持水利建設與加強工程管理并舉。
2.在農田水利建設上堅持量水而行的水源工程建設,主要以東、西遼河等中小河流開發和小水庫加固為重點,同時在南部、西部等地下水資源較豐富的地方開發地下水資源。
3.在水資源利用上首先滿足農村人畜飲水安全要求,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其次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大力發展節水灌溉,逐年擴大灌溉面積,同時兼顧澇區及小片澇區的排水工程建設。
4.在水土保持建設上,以小流域為單元,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重點治理水土流失,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5.實行建管并重,把工程管理與服務作為規劃作為規劃的主要內容,進行建章制度,合理確定工程水價,確保我市農田水利建設的良性發展。
3 我市農田水利發展存在的問題
1.雙遼市地處松遼平原的分水嶺,是一個干旱缺水地區,不僅水資源總量明顯不足,而且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極不平衡,區域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嚴重。由于水資源短缺,農業、農村在與工業、城市的爭水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由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漁、副、牧業用水量不斷增加,種植業灌溉用水量日益減少。
2.雙遼市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差。由于勘測、規劃、設計倉促,經費足,配套不全,施工條件簡陋,工程質量差,后期又缺乏維修管理,經過幾十年的運行,不少工程已超過規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損壞。
3.雙遼市農民人均耕地少,農業效率低。農業分散經營、技術落后,農業成本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的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和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存在許多困難。
4.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護措施。由于大多農田水利工程社會效益大,直接經濟效益相對較小,加之缺少管理機機構管理費用,使得農田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現象十分突出,嚴重影響效益的發揮。
4 我市農田水利事業發展的必要性
1.保證和提高現有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堅持不懈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由于洪水毀壞、工程老化、供排水渠道淤積、水源變化,再加上其它建設占地,因此,每年要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維護、檢修,對渠道進行清淤,對部分設施進行配套完善,恢復和提高其功能。不僅如此,雙遼市仍有許多地方農業生產基本條件依然薄弱落后,引不進、排不出、灌不上,遇澇一片汪洋,遇旱一片赤地,完全是靠天吃飯。因此,我們必須要廣泛發動農民群眾集中時間和精力,齊心協力地興修農田水利,并對已建工程進行維修改造。
2.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需要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現在,我國農業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近幾年糧食供應出現相對過剩,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隨著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糧食需求總量還需不斷增加,質量也需不斷提高。從保障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角度看,沒有過硬的農業基礎設施,糧食安全就沒有保障,農業不可能穩定持續地發展,農民生活不可能穩步地提高。決定了我們必須組織和帶領群眾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3.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需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再上新臺階。農業結構調整對水利灌排條件,特別是優質高效農業、高科技農業對灌排保證程度、服務質量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許多地方原有設施的標準和功能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必須主動調整思路,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改造原有工程,建設節水高效工程。新時期農業發展要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但要有一定規模,還要有較高的質量,要不斷創新、發展,跟上新時代農業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形勢。
5 小結
歷史、現在和未來都需要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和水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夯實農田基礎,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效益,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田奠定堅實基礎。目前我市灌溉排水續建配套、農村飲水、農村生態建設與環境整治項目的建設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對農田水利工作的認識逐步提高,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項目的實施。項目的實施必將為農田水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農田水利持續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產生輻射效應,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