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興旺
醫院中層干部是醫院建設發展的關鍵所在,他們肩負著組織職工、宣傳職工、帶領職工的重要責任,起著承上啟下,貫徹執行醫院領導決策,聯動員工的重要作用。中層干部能否全身心投入工作,能否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發揮積極性、能動性是每個領導班子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中層干部整個職業生涯中,每個中層干部都經歷了晉升的喜悅,但是醫院的崗位有限,無論是職稱崗位還是職務崗位,能晉升的額度有限,處于這種狀況的中層干部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他們被稱為“天花板”干部,而且人數很多。患了“天花板”效應這種病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會消極怠工,有些抱著無過就是功,不犯錯就行了的態度工作,對本職工作不上心, “有些中層干部覺得升遷無望,開始混日子,得過且過,帶壞了工作風氣”。他們這種不思進取,不求上進,實際上提前終止了仕途。 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動力,弄不清楚為誰而“干”,這是對“天花板”中層干部最貼切的概括。
1 思想消沉,作風懶散
由于“天花板”現象已形成、而且還會繼續“30歲當官、40歲靠邊、50歲閑差”的現象,部分中層干部升是升不上去了,失去了繼續奮斗的動力。于是,思想上自暴自棄,不求進取,得過且過,“做天和尚撞天鐘”;學習上毫無興致,滿足現狀,固步自封,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醫院作為服務部門,技術是服務的基礎,他們不愿意鉆研新技術、新項目,作為學科帶頭人,不搞傳幫代教,造成技術落后,新技術跟不上;工作上自由散漫,敷衍塞責,遇事推諉,“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他們遲到早退,該查房的不查房,門診找人代出等;他們心態上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心浮氣躁,喜歡“橫挑鼻子直挑眼”,容易動怒,他們對組織提出的建議,對職能科室的調查,心存抵觸,對病人的態度惡劣,投訴不停。由此帶來的效率損失和對醫院可持續發展是極其嚴重的。
2 明哲保身,消極怠工
除了不作為的干部,還有一種消極工作的干部,這類中層干部不做出格事,不說出格話,任何事情明哲保身,需要發表態度的時候,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喜歡做太平管,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拖則拖,實在躲不過去,就簡單應付一下,不愿意碰釘子;奉行老好人政策,圓滑處理各種關系,,遇到矛盾時把原則丟一邊,遇到尖銳問題時左推右擋,誰都不得罪,把自己保護得好好的。這種中層干部會礙事,雖然不會成為矛盾的焦點,但最終會留下矛盾一大堆,這類人可以稱為“庸官”。
正因為這些中層干部的不作為和工作的不積極性,部分科室工作效率很低,不推不動,有些推了也動的很慢,必須多措并舉積極解決。
3 讓中層干部避免行為慣性
行為慣性是在個體一定時期內形成的行為習慣,部分中層干部之所以工作不積極、覺得沒有動力是因為對機關作風的留戀,雖然中層干部不能稱為官,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部分中層干部覺得自己是“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很多話語權、對資源的支配權,只有不斷地弱化這些權利對平時生活的影響,才不會讓這些感到失去后的切膚之痛,才不會出現退休不適應,必須每天請示匯報才舒服。自覺消除“官本位”意識;讓干部懂得社會和人生是多元的,一個人自我實現的方式和結果也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即使是同一個人,在實現自我價值方面也應有多種選擇、多種結果。培養干部保持健康的心態,堅守道德底線,杜絕投機鉆營行為,消除嫉賢妒能心理,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4 促進職業間的多種交流
近年來,醫護人員醫院之間流動頻繁,但醫院中層干部流動很少,根據醫院中層干部這幾年的流動去向,行政干部2人調往上級部門,3人辭職做生意,其他都沒有任何突破。處于“天花板”效應的部分中層干部們,對工作在失去前會食之無味棄之不舍,醫院要積極創造條件,積極促進中層干部與其他社會職業之間的交流和流動。醫院下大力氣留住人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果遇到“天花板”的中層干部,應該積極鼓勵他們“走出去”,鼓勵他們創業,引導干部加強學習,多掌握幾手本領和技能,一旦遇到“天花板”后可及時轉向,可以向新的崗位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鼓勵他們走向新舞臺。
5 完善晉升機制
在現有人事體制下,部分醫院中層干部走上領導干部崗位存在職工“不服氣”的現象,如果中層管理干部走上崗位后,能珍惜崗位,用努力工作去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豐厚的工作業績回報組織培養,那職工可能會心服口服,科室會煥發生機;但,如果處于天花板的中層干部占位子、混日子,那其他員工會被動工作或上效下仿,整個工作沒有生機。因此要完善干部晉升制度,廣泛采用“公推公選”等競爭上崗機制。根據工作實績進行選考。要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改變“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間選人”的現象。要建立陽光化、公開公正透明的用人機制。在干部的提名環節要做到廣泛性、代表性的統一,堅持多種渠道推薦干部,廣泛舉賢薦能。加大競爭性選拔干部的力度,對一些重要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做到好中選優,使晉升不上的干部“服氣”,從而消除“天花板”的心理效應。
6 改變單一職務鼓勵,多種途徑薪酬促進
“天花板”中層干部,主要是覺得升遷無望,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升遷主要是因為人們都需要認可或地位等方式表現出來的自尊,所以覺得升管很有地位、很有位子,如果不升就不滿意。但是除了升遷外,結合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可以用多種手段去鼓勵“天花板”中層干部。比如,醫院按照薪級表的要求,比照工齡,每個人的工資都有有所上升,即使上升的幅度不大;這樣,即使工作崗位沒有晉升,但只要兢兢業業的工作,每年都能通過考核,就可以每年增加一個薪級的工資,可以持續獲得長達數十年的薪酬激勵。
實行職務與職級并行的做法。為了盡可能減少“天花板”的困擾,對德才兼備、群眾公認、實績突出的優秀干部,可采取“升官不挪位”的辦法,實行職級高配,比如,為了進一步精簡成本,可以讓一人兼任多職,高配職務。
7 引入競聘上崗機制
競聘上崗后的干部實行淘汰制,打破終身制,使干部真正樹立起不能干、不想干的就下的觀念,讓中層干部有危機感,建議將聘任時間從三年設定為二年,對合格的予以續聘,對于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處理,使醫院崗位達到最優配置,對這種競爭上崗的中層干部來說,一旦競爭上了,會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崗位,這樣形成動態的你追我趕的氛圍。
8 多元化考核
改革用人制度,實行績效管理。科學制定各個科室的管理目標,根據目標進行考核,我院2012年開始實行績效考核制,根據臨床醫技科室打分情況等情況,進行考核,把績效考核成績分為幾個等次,最后等次的扣發績效工資。把績效考核情況與干部聘任等掛鉤,讓遇到自身能力“天花板”的人自動退出而無怨言,消除阻礙能力型人才晉升的天花板。
9 加強教育
醫院要利用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等為載體,以觀看警示教育紀錄片、參觀“清風林”等活動從正反兩方面加強對中層干部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干部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在主客觀方面要加強對正能量的學習,主觀方面要努力培養高尚情操,努力向那些努力干事的人學習, 要率先干,身先士卒,作好表率;“要早干”,要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作風,不要慢慢騰騰、拖拖拉拉;“要高標準地干”,精益求精,要干就干出水平,不要馬馬虎虎、流于一般。要堅守道德底線。不能把當官看成是唯一的出路。能不能當官,不僅有個人素質問題,還有機遇問題。在醫院工作中,總是需要一些人做出犧牲的。碰到了這種情況,應當想得通。有人講,想不開時,可以去看看“三座山”。一是井岡山,中國革命犧牲了多少英烈,與他們比,我們豈不是太幸福了?二是普陀山,看佛的大境界、大度量、大胸懷、大慈悲。三是八寶山,無論什么級別的官員、多么有錢的富翁,到了這里都是一縷青煙飛天外,個人得失實在是小事,不要動不動就想不開。
參考文獻
[1]《對醫院中層干部管理引入競聘上崗機制的思考》(鎮江高專學報,第24卷第3期,P79—80)
[2]石建勛,《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