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龍 吳浩
摘 要:戰略文化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現行戰略,而且還嚴重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戰略走向。日本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的戰略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本文旨在梳理日本戰略文化研究現狀,為后續開展研究提供基本的素材和依據。
關鍵詞:日本、戰略文化、研究、述評
從目前學術界關于戰略文化概念表述來看,各學者對于戰略文化的理解各持一說,至今并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但為筆者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借鑒。在前輩的基礎上,筆者不揣淺薄,結合軍事戰略的特點和規律,對于軍事戰略文化概念作出大膽的嘗試概括:
軍事戰略文化是指國家行為主體在制定和實施軍事戰略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偏向和思維習慣,它植根于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受到地緣環境、政治社會結構、歷史經驗的影響,潛在地影響著國家對軍事戰略目標、軍事戰略環境、戰爭性質、軍事力量的建設及運用等問題的認知和判斷。簡言之,軍事戰略文化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軍事戰略偏好。
軍事戰略文化主要包括軍事戰略價值觀、軍事戰略思維和軍事戰略選擇。軍事戰略價值觀是軍事戰略文化的內核,是軍事戰略文化中最為穩定的部分,其形成受到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軍事戰略思維和軍事戰略選擇都是軍事戰略價值觀的范圍延伸。軍事戰略思維是在軍事戰略價值觀的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固定觀念和分析框架,它規定著行為主體的思維走向。軍事戰略選擇受到以上兩者的影響,是軍事戰略價值觀和軍事戰略思維的外在表征,其選擇容易受到利益、環境、實力等現實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
對于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研究,從研究主體看,既有軍事史、文化史學者的研究,又有政治史、外交史學者的研究。從研究客體看,既有對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結構研究,又有對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要素研究。
國內方面,自近代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對于日本的研究尚局限于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等方面,如黃遵憲的《日本國志》、康有為的《日本變政考》、戴季陶的《日本論》、蔣百里的《日本人》、朱謙之的《日本哲學史》、李純武的《日俄戰爭》等。上述資料中不僅包含了翔實的史料,而且有些著作已經開始從文化角度研究日本的社會和軍事問題,為日后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77年,戰略文化一詞誕生后,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學術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此背景下,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研究在國內逐漸興起。時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李際均中將是國內研究戰略文化第一人。在其著作《軍事戰略思維》中,他從日本的文化傳統入手,認為日本戰略文化是一種瘋狂的侵略擴張和殘暴的戰略文化。雖然對于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他沒有進行單獨、系統的分析,但因屬首創,自當可貴。自此以后,關于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研究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在一些公開出版的著作中,都涉及到了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相關內容。比如,姚有志的《大國雄魂—世界大國戰略文化》,段延志的《日本將走向何方》,畢文波、嚴高鴻主編的《軍事思維學前沿問題研究》,顧智明、尚偉主編的《當代外國軍事倫理》,徐長安的《軍事文化學》,牛俊峰的《戰云飛渡》,閻德學的《武士之路:日本戰略文化及軍事走向》。
國外方面,上世紀80年代以前尚沒有系統研究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著作,所有的研究也如國內一樣,多停留在日本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等方面。如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信夫清三郎的《日本外交史》、井上清的《日本軍國主義》、[俄]列維茨基的《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美]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美]約瑟夫·格魯的《使日十年》、[美]埃德溫·賴肖爾的《日本人》、[英]F·歐脫萊的《日本的透視》等等,這些著作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研究了近代日本文化、社會、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情況,雖說難成體系,卻為我們研究日本軍事戰略文化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和難得的史料。“戰略文化”一詞問世后,國外深入研究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著作逐漸增多。在日本國內,1997年,日本世界和平研究所撰寫了《“戰略文化”是有效的分析框架嗎?—日中戰略比較》的研究報告,拉開了日本戰略文化研究的帷幕。近年來,日本防衛大學開設“戰略文化論”課程,對戰略文化進行探討。然而時至今日,日本依然沒有系統研究戰略文化的著作,更遑論對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研究。在研究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海外“陣地”,涌現出一些代表性的著作。如:[美]肯·布斯和拉塞爾·特魯德主編的《亞太地區的戰略文化》,[美]福里斯特·摩根的《脅迫與日本帝國的戰略文化:對21世紀強制性外交的意義》,[美]約翰·格倫等主編的《新現實主義對抗戰略文化》,[美]肯尼思·派爾的《日本崛起:日本實力和意志的復蘇》,[德]彼得·卡贊斯坦的《文化規范與國家安全:二戰后日本警察與自衛隊》等等。盡管他們對日本戰略文化的研究大多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進行分析,多集中于研究二戰之后的日本戰略文化,對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缺乏有效分析,研究內容也不盡完善。但是,軍事戰略文化作為戰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當代日本戰略文化與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更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他們的研究在客觀上對于研究近代日本軍事戰略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說,對于日本軍事戰略文化的研究,國內外形成了不同格局。一方面,“中國的戰略文化研究是從軍事領域開始的,已有的研究也更多地偏重于軍事戰略領域。”另一方面,國外學者在研究日本軍事戰略文化時,以戰略決策與選擇作為出發點,注重研究戰略決策過程中所持有的文化觀念以及其對戰略選擇的影響。而中國學者則從民族的文化背景來分析戰略思想和戰略理論,以找出其相對固定的價值觀念和戰略思維。此外,從研究方法來看,國外學者更側重于通過實證分析法進行研究,中國學者則偏重于通過對歷史文化的考察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使日十年》一書是作者在1932—1941出使日本期間所記日記的選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83年才為商務印書館出版.
[2]宮玉振.中國戰略文化解析[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9.
[3]Strategic Cultur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1999.
[4]Compellence and the Strategic Culture of Imperial Japan:Implications for Coercive Diplomac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003.
[5]Neorealism versus Strategic Culture,2004.
[6]Japan Rising:The Resurgence of Japanese Power and Purpose,2007.
[7]Cultural No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Police and Military in Postwar Japan,1996.
作者簡介
張金龍,男,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思想與軍事歷史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