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摘 要:隨著物質的較大豐富,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 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在提高,同時人民群眾的鑒賞水平也在提高??茖W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追求并享受文化生活所帶來的樂趣。所以在新形勢的驅動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成為當下討論的熱點。
關鍵詞:新形勢 群眾文化
概述
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中國群眾文化工發展現狀作出分析,結合群眾文化活動基礎,總結出在群眾文化工作中應注意事項。
一、當今群眾文化眾口難調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工作之外的娛樂,參與和自我開發的大眾性文化。它是以人民群眾為基礎,采用自娛白教的形式,以達到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通常多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的內容。公益性群眾文化的一個最基礎的特征是大眾的自我參與,自我娛樂以及自我的發展,以此來滿足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群眾文化的過程以及所產生的作用與目的都是為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的豐富。自娛自樂的本質就是一種對精神的追求,這也是公益性群眾文化的基本動力,也是能夠讓人們積極參加的內在的動力,正因為它的自娛自樂的本身與人們的精神需求形成統一,才使得廣大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所具有的教育功能,通過對一些美的事物的欣賞以及鑒定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群眾文化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和專業的藝術教育截然不同,無論是形式還是對象。專業的藝術文化通常以作品為核心和媒介,主要通過作品來發現和挖掘人的本質,而群眾文化的核心是人,主要是對人加以教育和培養。另外,二者在實施的范圍及對象上也是有所區別的,公益群眾文化的教育是面向社會的全體成員,有很高的全民性和普遍性。能否開展好群眾文化工作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一方面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人們對文化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個體滿足更能使人們產生認同感。當前,大眾傳媒的掘起,文化消費市場更加多元,由于群眾文化的自發性和自娛性,缺乏嚴密的組織這一特征,決定了它更易遭遇其它娛樂方式的沖擊。第一,市場經濟的沖擊。當今多元的文化消費給群眾文化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以商品形態存在的舞廳、網吧、歌廳、電子游戲室等布滿城鄉各地,搭建了人們文化消費的許多平臺,使人們的文化消費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由于這些形式的靈活多樣及強烈的感官刺激,迅速贏得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追捧和青睞,而傳統群眾文化難以滿足人們隨意、灑脫、自然的心境而被年輕人所冷落。第二,大眾傳媒的沖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由過去的廣播、收音機發展到今天的互聯網、手機網絡、網絡電視,它們不僅能給人民群眾帶來娛樂,同時還能給人們以各方面的信息?,F代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距離和時間縮短,世界變小,生活節奏加快。如今,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人們都能通過大眾傳媒迅速地了解到國內外的各種事件和信息。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及大眾傳媒的快捷新穎,使之在人們
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因此,誰占領了媒介市場,誰就更能有廣泛的群眾。第三,人們文化需求的提高對群眾文化的挑戰。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人們自主性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審美需求也日趨多元,同時由于閱歷、年齡、知識層次的不同,人們的欣賞水平和結構就會有很大的差別,他們的文化消費也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面對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變化,群眾文化必須與時俱進作出相應的改變,以占領文化消費市場。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想發展好群眾文化就必須堅持公益性,積極迎合市場經濟環境,堅守群眾文化的公益性的核心是公益文化的建設和規劃。群眾文化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應服務于社會公眾。主要以公共經費做基礎,避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文化事業。群眾文化的公益性,符合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化建設,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多年形成的經驗和不斷的探索所得出的結論。對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的建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騰飛,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有的文化產業可以是商品,可以用于營銷,這也是傳播文化的一種手段和途徑。但有些文化則不能用商業化代替,如果群眾文化邁向了市場化,即違背了我國本身的社會主義的本質,又不利于文化價值的傳播與發展。
展好群眾文化應打造一只精良的文化專業隊伍,以達到群眾的文化建設有著可持續的發展。群眾的文化工作及建設需要一只精良的文化專業隊伍。因此在文化的建設對象上,必須要堅持優化文化團隊與培養文化骨干、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相結合,高度重視文化專業性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應把一批政治思想先進,對文化工作有著極高的熱情,即懂文化又愛文化的優秀人才選拔到文化工作崗位中去。不斷壯大專業隊伍,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和業務水準。逐步提高工作人員的待遇問題,解決實際情況,改善工作的條件,用合理的待遇留住人才,以推動公益性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應注意
面對群眾文化的現狀和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我們文化工作者只能以服務人民群眾為宗旨,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迎難而上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使之不斷發展,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和喜愛.
(一)結合地方特色發展傳統群眾文化。如前所述,群眾文化有它凝重的歷史傳承和積淀,有它濃郁的地方色彩,因此我們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時應著眼歷史,立足地方。認真挖掘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搶救瀕臨失傳的群眾文化形式,如我市的“九獅圖”、。十八蝴蝶”。醒感戲”等,通過挖掘既可以展示傳統的民族民間群眾文化,又可以通過古老的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人新事,展示社會主義新風貌。
(二)拓展群眾文化發展空間。由于群眾文化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我們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同樣應堅持“雙”,方針,不能囿于一招一式,而應開展多種形式,利用多種渠道和各種空間,因地制宜。如社區文化、廣場(公園)文化、街頭(廊橋)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這些空間,群眾文化就能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三)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要使群眾文化跟上時代的節拍,持續全面地發展,沒有一支素質高尚,業務精良,管理成熟的人才隊伍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建立一支文化專業人才、管理人才,才能很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各種專門人才,包括舞蹈人才、戲劇人才、美術人才、書法人才、文藝創作人才、民間技藝人才等等,都是我們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通過他們可以對群眾文化進行必要的組織、引導。使之有序、持續。因此,一支過硬的人才隊伍是群眾文化快速、持續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
(四)加大經費投入。群眾文化盡管在形式上是人們自娛自樂的群眾性活動,需要投入的資金不是很大,但是沒有一定的經費投入,群眾文化活動又是難以開展的,一定的經費投入是我們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物質保障。我們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并進行創新,就需要進行各種群眾文化設施的建設和一些設備的購置,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因此各級政府應當以促進群眾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為目的,投入足夠多的經費用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汪敏.油田基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淺談Ⅱ.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