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職業中專體育教學不斷的發展,職業中專體育在培養社會型人才的中等職業畢業生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師生脫節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師生互動的基本形式,結合職業中專體育教學的特點,就如何更好地發揮師生互動作用在職業中專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并提出一些措施供教學者參考。
關鍵詞:師生互動;職業中專;體育教學;探究
職業中專體育教學在我國不斷的改革發展深入中,也在不斷的向合理化和多樣化發展,管理體系也慢慢趨于完善。但是在教學的方法上,如何關注加強培養學生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更好的朝著人本化、人文化的方向發展,是教學工作者邊教學邊思考邊實踐的過程。體育教師就應該首當其沖的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體育教學活動氛圍,激發學生親身體驗,積極互動,雙向互動,讓學生有效的參加體育訓練、真正達到教學中體育活動的訓練效果。
一、師生互動的定義及表現形式
在現代教育傳播學中,觀眾、聽眾統稱為“受眾”,他們只接受著單向傳播的信息。在應試教育的課堂中,學生就象是一個個受眾——被動的接受信息和指令,進行單向的學習,學生思維缺乏創造性、發散性,這種方式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實為不好。與單向傳播相對應的是雙向互動,指人與人、人與群體間借助語言、文字、形體等進行交互活動。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往,是師生言語互動,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長的過程。而師生互動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對話、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的過程,在互動中讓每個學生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作用,從而使教學氛圍活躍起來,提高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在現代的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
1、師生之間的集體互動
教師和學生的集體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互動方式,體現在老師對教學內容的講授、對動作技巧的示范、對知識點的提問及答案的解析過程,師生間的討論和評價及學生的集體糾錯等各個環節。
2、師生之間的個別互動
在學生集體,散點或分組練習過程中,教師不斷的察視、指導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學習內容,對個別學生進行講解和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師生問與答、師生間的動作技術講解和動作的模仿,師生間的眼神及肢體動作的交流,教師的語言激勵等教學環節中都進行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二、職業中專體育教學的特點及重要性
職業中專教育體制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因為職業中專生即將踏入社會,走向生產工作第一線,他們沒有高深的理論知識,接受的是更多的專業技術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對他們體驗社會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對健康的體魄要求就非常需求。體育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通過各種體育活動來凝聚學生,提高團體間的協助能力,一方面增強體魄,另一方面培養生存意識,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職業中專體育教學的特點。
做好職業中專體育教學非常重要。體育教學沒有其他學科的理論多,更多的是實踐操作與親身體驗,是學生離開教室,走向生活,親身體驗工作經歷的先導教學方式,是一種對學生進行主體社會能力的基礎培訓。老師與學生需要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互動,才能逐步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職業中專體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方式
1、師生雙向互動方式,表現為教師使用教學語言、體態表情等交流方式向學生講述知識、技術技巧和信息知識,同時也注意學生對教學的反映和要求,及時改變和增減教學內容。這種互動溝通傳遞的信息大、速度快,注重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和溝通。師生互動的雙向溝通是一種師生交往與同學交往相結合形成的教學互動方式。
2、師生多向互動方式,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分組練習的小組活動多,空間大、學生的流動性大和活動的自由度較大,這種教學形式給予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更多面對面的接觸和交流。教師在這其中扮演著組織、協調、講解、身教的角色,達到體育教學中的實質效果。在體育教學中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主動者,師生多向交往互動,達到學生相互學習的積極作用。
四、職業中專體育教學師生互動的措施
結合教學實踐,師生互動在職業中專體育教學活動中給出幾點運用參考
1、創設體育教學活動氛圍,使學生達到最佳的情緒狀態
在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活動交叉進行互動。其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體育活動,可以使集體的情緒處于適度的亢奮狀態,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相互配合,相互激勵,到達教學氣氛活躍。
2、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活動中,往往與學生的生活經歷有某些聯系。比如,教師要講解新的動作技術,恰好有學生就或許看到過或自己模仿過,教師就可以及時的動作講解與動作示范后,讓學生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就其動作要領和技術要求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掌握并熟練這個動作,整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互動進行動作的演練和
展示。
3、建立師生合作,學生合作的教學模式
合作是教學互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根據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實現師生、學生間的有效合作,教師可在此教學活動中以啟發、引導、調控這個合作的節奏,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互動的合作中發現和解決問題。
4、實施激勵性評價
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去。因此,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身體水平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與學生產生互動性評價,要以鼓勵、表揚、激勵為主。對優秀的學生,要激起他們的成就感和進取心,對平常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的快速進步與上升,對落后的學生,要激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對自己體育水平的考察,思考體育課程學習的得與失,使學生從身心上客觀的認識自我。
參考文獻
[1]歐偉平,《體育課堂師生自主互動發展的教學探究》,體育.美育,2012,5
[2]華 晨,《順應課改形式,轉變職中體育教師角色》,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3
[3]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09
[4]葛德利,《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應注意的問題》,體育教學,2007.6
[5]吳忠舜,《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策略的研究》,黃山學院學報,2006,10
[6]黃愛峰,《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05.08
作者簡介
顏振華 1993年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93年至今在遼寧省撫順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任體育教學工作,講師職稱,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