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新世紀以來,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數字技術的典型代表—多媒體計算機迅速涉足于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就是從傳統的線性編輯系統過渡為數字非線性編輯系統(簡稱非線性編輯系統)。非線性編輯系統在廣播電視領域蕩起的層層漣漪并非僅僅局限于設備硬環境,還波及到節目編輯方式、編導思維方式等軟環境。從創作的角度來考察,人們對這種軟環境的變化有褒有貶、有揚有抑,這正是本文立論的著眼點。
關鍵詞:知識類電視節目;綜合性形象思維;非線性編輯系統;后期編輯
1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非線性編輯工作模式的優勢性
基于目前電視制作的方式方法,目前存在著線性、非線性和線性與非線相結合三種工作模式。本文著重探討一下非線性的工作模式。
(一)非線性編輯系統指的是是使用數字存儲媒體進行數字視頻編輯的數字后期制作系統,它的集成度很高,集編輯機、特技臺、字幕機、調音臺、特技臺于一體。也可以說一套非線性單機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縮小的、功能完備的合成機房,能夠完成傳統后期合成機房所能完成的一切操作。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計算機硬盤編輯的方式取代傳林的磁帶記錄電視信號的編輯方式。記錄在硬盤上的數字信號具有隨機存取的特性,完全打破了線性狀態下必須順序進行的模式。對節目的編輯可以“不按制作的先后和長短進行任意編輯。對于素材可以隨意地改變順序,縮短或加長其中的某一段。”
(二)在非線性編輯的工作模式下,只要有一臺錄像機和一套非線性編輯系統就可完成節目的全部后期制作。它的工作流程大體分為三個步驟:
①素材的采集。通過錄像機將所需的畫面和音頻數字化后存儲在硬盤上。
②節目制作。對采集到硬盤上的素材進行剪輯、特技處理、疊加字幕、配音,形成完整的電視節目。
③節目輸出。制作完成的電視節目,檢查沒有什么再需要修改的地方后,啟動播放器輸出,錄制成編輯母帶。
2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組成
2.1 硬件構成
非線性編輯系統實質上是一個擴展的計算機系統,更為直截了當地說,就是一臺高性能計算機加一塊或一套視音頻輸入/輸出卡(俗稱非線性卡)和一些輔助卡,再配上一個大容量SCSI硬盤陣列便構成了一個非線性單機編輯系統的基本硬件,這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2.2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軟件組成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計算機工作平臺,無論我們需要計算機做什么工作時,只要配有相應的應用軟件即可。很顯然,當我們要進行非線性編輯時,除了計算機工作平臺要滿足上述非線性編輯硬件要求外,還需要配以非線性編輯應用軟件,才能組成一個完善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從而著手進行非線性編輯工作。
3 非線性編輯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非線性編輯系統經過近幾年來的運用和實踐,充分發揮了它的優勢,編導們借此創作出大量影視精品,但種種麻煩和不足也接踵而來,并且隨著用戶群的擴大,某些問題暴露得越來越明顯。
3.1 編輯界面
目前,由于非線性編輯系統都是出自電腦專家之手,因此它的操作界面完全植根于計算機平臺。無論設計者怎樣把界面做得盡量與傳統視頻設備的操作模式相接近,但它畢竟是個全新的且具有相當復雜程度的操作界面。就拿大家公認的比較簡潔的dpsVelocity來說,時間線窗口、素材庫窗口、預演窗口、剪輯窗口、音頻窗口、菜單欄、工具欄、狀態欄等擠滿了小小的電腦屏幕,令編導目不暇接。
3.2 總體的編輯時間
一個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是分為幾個步驟來完成的:素材拍攝、稿本撰寫、選擇素材編輯、字幕處理、特技處理、解說音樂合成等。我們知道用非線性編輯系統進行素材編輯時,由于它是以硬盤作為記錄信息的介質,聲音和圖像都是經過數字化處理后在硬盤里進行編輯的。因此,在編輯過程中它可以隨意組接素材,任意變動節目的位置,隨時修改節目內容,而無需像以磁帶為介質的傳統視頻設備那樣通過來回尋帶,多版復制來完成。這確實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然而,現有的非線性設備仍然是生存于傳統模擬制式電視系統的大環境中,無論非線性設備的硬盤多么方便快捷,但要完成一個電視節目的制作,仍舊無法擺脫磁帶—硬盤—磁帶的工作模式。首先是素材的輸入,由于編導的思路經常在編輯時隨著節目的進程而變化,因此,他們往往先將盡量多的素材以1: 1的速度儲備進硬盤,以便使用時立即調用;爾后,再經精選編輯成片;最后,以1: 1的速度輸出到磁帶上。這種1: 1的輸入輸出過程,比起傳統線性編輯模式下的隨選隨編就顯得多余和枯燥了許多。
3.3 字幕處理
由于漢字的復雜和多樣,使其在處理時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空間。目前國外品牌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如FAST, DPS都外掛Inscriber CG字幕軟件,但這種軟件的中文字幕功能還不太完善,如果打大量的字幕容易造成死機,且字幕的字體、顏色等屬性變化少,提供的圖形模板單調死板,與專業的字幕機,如奧維迅精典字幕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編導常常舍棄在非線性編輯系統上做字幕的想法,在片子編完之后,再去帶有普通字幕機的傳統編輯線上過一版字幕,這不僅加長了編輯時間,也使節目因多一版復制,而影響了它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非線性的優勢。
4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改進方向
非線性編輯系統盡管目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它代表了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發展方向。為了使非線性編輯系統更適合于知識類電視節目的后期藝術創作,使非線性編輯方式更適合于編導所特有的綜合性形象思維,筆者結合自己大量的創作實踐,就目前非線性編輯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改進看法。
4.1 操作界面圖形化
在原來編輯界面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其風格,盡量避免過于工程化的軟件界面,模擬傳統編輯設備,采用圖形圖示化的按鍵界面;盡可能少用數字、標尺之類的對話方式,在操作方式上盡量貼近編導所習慣的雙窗口編輯方式,使制作方式更簡潔明了,編導所能見到的和所能觸及到的只有剪輯界面,使編導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剪輯創作過程中。
4.2 特技制作實時化
提高非線性編輯系統軟件性能,縮短特技生成時間;除了非線性卡上已賦予的部分實時特技,另外增加特技效果卡。將一些復雜的特技轉換效果做成硬件插卡,使所有的二維、三維特技都能所見即所得,能夠方便調用并縮短生成時間甚至不必生成。而且不同公司的特技卡有不同的特點,會得到別開生面的效果,還可不斷升級。按難易程度,把系統所能完成的特技分成不同級別,并用直觀的預覽圖表示出來,對于編導在制作中常用的特技采用最簡單的表示方法,使操作者很容易上手。在素材片段上施加特技時,最好在片段上顯示出特技圖標,表示這段畫面已經進行了某種特技處理,方便同行之間交流探討。
4.3 疏通輸入輸出的瓶頸
素材采集時實現多倍速上載到硬盤,縮短輸入輸出時間。但這種方法只能是治標而不治本,沒有徹底解決非線性編輯系統與現有的磁帶系統不兼容的問題。另一種解決辦法是前期拍攝、后期播出全部采用硬盤,發展硬盤攝像機、兼容攝象機硬盤的非線編輯系統、硬盤播出系統,形成硬盤—硬盤—硬盤的全程無帶化制作,只有這樣才能打破瓶頸,普及非線性創作方式。
5 結 語
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離不開新技術的不斷出現,電視技術的革命將帶來電視節目的革命,當我們在選擇新技術的時候,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它是一把雙刃劍,在為我們帶來更加強大的功能,并且使我們的工作更加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同樣前所未有的負面因素。因此,只有合理規劃,提高資金的利用率,處理好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的關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新技術的優勢,盡力避免其帶來的不利因素,同時兼顧前瞻性的技術,從而形成良好的電視節目制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