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黃景貴 黃國杰



摘要:海南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采用聚類分析法,結合海南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的因子得分對其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定位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旨在找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經驗,提升海南整體旅游低碳經濟水平。并針對評價結果、海南旅游低碳經濟發展現狀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縣;旅游低碳經濟;聚類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070-03
海南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保持著東部較發達,中西部相對滯后的態勢(表1)。東部旅游低碳經濟F(綜合因子)相對于中西部而言,總體得分較高。對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水平進行聚類,找準其共性和差距,將有效提升海南整體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大力推動國際旅游島的建設。
一、旅游低碳經濟聚類分析過程
此次聚類以主成分分析產生的5個市縣旅游低碳經濟主因子為自變量,各市縣為因變量,運用分層聚類方法Q型聚類,聚類過程中,計算區域之間的距離采用歐氏距離的平方,用離差平方和法計算類與類之間的距離,以找出各市縣的類。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海南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的因子得分(見表1)進行聚類分析,在選擇聚類的類數時,選擇了4類做聚類結果比較,同一類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相似。聚類結果見圖1(聚類樹狀圖)、表2。
表3為聚類過程的輸出表格——凝聚狀態表。它顯示聚類過程中每一步合并的類或觀察值;被合并的類或觀察值之間的距離以及觀測量加入到一類的類水平。因此可以顯示聚類過程中每一步合并的類或觀察值;被合并的類或觀察值之間的距離以及觀測量加入到一類的類水平。可以根據此表跟蹤聚類的合并過程。因為最接近的兩類先聚為一類,因此可通過聚類過程仔細查看哪些觀察量更接近一些。
其中:Stage—聚類步驟順序號;Cluster—指該步被合并的兩類中的觀測量號;Coefficients—距離測度值,表明不相似性的系數。數值越大,兩個區域越不相似。從表中可以看出數值較小的兩項(兩個觀測量、一個觀測量與一類或兩類)比數值較大的兩項先合并。如第一步就是第10個觀測量與第12個觀測量合并,第二步是第8個觀測量和第9個觀測量合并,以此類推。
Stage Cluster First Appears合并的兩項第一次出現的聚類步序號。Cluster1和Cluster2都是0的是兩個觀測量合并;其中一個為0的是觀測量和類合并;兩個值都為非0值的是兩個類合并。比如,第1步是第10個觀測量與第12個觀測量合并,第6步就是第8個觀測量與第13個觀測量合并,而第8個觀測量已經在第2步就和第13個觀測量歸為一類了。因此,該項的2代表與第2步形成的類歸并在一類。選擇不同的類之間的算法和對距離的測度方法,聚類過程是不一樣的,因此聚類的結果也會有所區別。Next Stage——此步合并結果在下一步合并時的步序號。
海南省各市縣低碳旅游水平大致可分為4種類型(表2)。王玨、黃景貴(2013)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結論:第一主成分(F1)主要反映各市縣現有的社會經濟水平、接待規模和能力;第二主成分(F2)主要反映當地發展旅游低碳經濟所依靠的生態環境質量;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營造防護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指標在第三主成分(F3)上有較高載荷,說明旅游低碳經濟與第二產業的關聯性;第四主成分(F4)主要反映旅游低碳經濟與第一、二產業的相關性;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在第五主成分(F5)上有較高載荷,說明旅游低碳經濟與關系海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政府環保舉措相關[1]。
綜合該結論與海南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的因子得分(表1)表明:
第一種類型市縣(海口、定安、文昌、陵水、昌江)在第5個因子(F5)得分均不理想。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在第五主成分(F5)上有較高載荷,地方水利建設基金主要用于城市防洪及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維護和建設,說明與旅游低碳經濟關系緊密的政府環保舉措有所欠缺。
第二種類型中的市縣類型(三亞、瓊海、萬寧)旅游低碳綜合因子(F)得分總體較高,主要在第一個因子(F1)得分較高,但在F2、F3、F4、F5等因子得分一般,但綜合因子得分排名分別為2、5、4,說明市縣旅游低碳經濟與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密切相關;其他因素在綜合得分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對于該因素較小。
第三種類型(五指山、瓊中、保亭)中的大部分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綜合因子(F)得分排名落后于以上市縣,在第4、5個因子(F4、F5)得分較高,即這些市縣的低碳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第一產業發展;同時正確的環保舉措對提升旅游低碳經濟水平大有裨益。
第四種類型的市縣(屯昌、臨高、樂東、白沙、澄邁、東方)在第5個因子(F5)得分相對較高,基本集中在海南的西線。即這些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得益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如,儋州推出松濤水庫大壩自行車生態游,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游、森林游、休閑漁業游等符合旅游低碳發展需求的旅游產品;其中澄邁縣已獲得“中國綠色名縣”稱號,成為海南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市縣;白沙在F1中排名最后,但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是白沙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因而其生態環境良好;海南工業主要集中在東方等市縣,而其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加大節能減排力度。
二、聚類分析結論
第一,市縣自身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發展不平衡,有的市縣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資源環境保護亟待加強,而有的社會穩定,但經濟發展不上去。應結合自身特點,彌補旅游低碳經濟發展中的制約因素,提高其發展水平。如海口,F5(環境因素)明顯成為其發展旅游低碳經濟的“短腿”。海口先天環境資源稟賦較好,政府也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力資源優化海口的環境,但仍不排除后天為發展經濟,部分企業和個人急功近利而造成資源環境質量下降的可能。
第二,同一類型中的市縣從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發展來看,既有程度相當的,也有差距較大的。如第一類型當中的海口、昌江在F2、F3得分較高,與其他市縣拉開了一定距離(見表1)。也就是說,海口、昌江在發展現代工業、旅游業的同時,關注環保,因而在發展第一、二產業時,應兼顧環境保護和旅游低碳經濟發展。而海口在F1(經濟發展能力等方面)排名明顯優于第一類型中的其他市縣。
第三,不同類型的旅游低碳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應加強不同區域之間的協調和合作能力,利用優勢區域的技術和經驗支援不發達區域,優勢互補,這將有利于海南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提高。
第四,從海南各市縣旅游低碳經濟的因子得分表(表1)來看,海南旅游低碳經濟發展的確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狀況、政策導向、其他產業發展等方面息息相關,但并非僅僅取決于某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旅游發展能力、接待水平(F1)對當地旅游低碳經濟發展起到決定性影響[1]。各方面在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的同時,必須以社會、經濟大發展為前提,海南各市縣的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才能穩步前進。
三、建議
(一)發展第一、二產業,兼顧旅游低碳經濟
在發展現代農業、工業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如,第四類型中的白沙縣,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發展定位為“三地一區”(海南中部集約化生態特色農業基地、海南中部綠色農林產品加工交易基地、海南中部休閑養生旅游勝地、海南中部生態保護和建設示范區)。此外,第三類型中,第一產業發達的五指山市則結合“綠色崛起”的理念,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并通過政策引導,優化林業生態建設環境和林業產業結構。2009年,全市共鞏固退耕還林面積10.65萬畝,加強管護重點公益林面積68.17萬畝。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林業產業結構因而進一步優化。全年空氣中二氧化硫(SO2)年均值為0.004mg/m3,二氧化氮(NO2)年均值0.008mg/m3,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值0.026mg/m3,均優于國家《空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一級標準。第一、二產業與旅游可持續發展并駕齊驅。《五指山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了“生態旅游立市”,明確把生態旅游立市作為五指山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帶動第一、二、三產業發展,并制定了與此相對接的一系列發展政策。
(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前面提到,市縣旅游低碳經濟與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F1),因而要通過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來提升旅游低碳經濟發展水平。
優化產業結構,提倡工業企業優勝劣汰是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有效降低碳排量的關鍵,也是地區經濟大發展的途徑之一。海南的許多產業位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產業發展存在層次偏低、企業規模偏小、產能低下、資源約束加大、節能降耗壓力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海南節能減排任務日益艱巨,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低端產業的發展格局難以為繼。截止到2008年,海南相繼關閉了97家對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的小造紙廠、小煉鋼廠、小橡膠廠、小水泥廠和小糖廠。只有把低端產業及時有序地轉移,發展高端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才是促進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和環境友好的根本性解決辦法。
專家建議,根據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戰略定位要求,加快培育和拓展與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關的循環農業,把海南建設成為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海南農業發展較好的市縣已經開始關注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觀光農業產品[2]。如,第三類型中,第一產業發達的保亭縣,其水果、瓜菜、漁業、畜牧業等優勢產業持續較快發展,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森林覆蓋率達81.5%。同時繼續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工程,新建文明生態村39個,投入200萬元創建什玲文明生態鎮。同時依托旅游景區帶動特色的民族生態村發展,把黎苗文化與自然環境相結合,把鄉村變成景區,農戶變成酒店,在農民增收的同時,打造鄉村旅游度假基地[3]。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環境質量優化,其環境空氣質量優于居住區空氣質量要求的國家二級標準,環境空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保亭先后榮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綠色旅游名縣”等稱號。
(三)政府導向,綠色GDP至上
政府的政策導向對于旅游低碳經濟的發展相當關鍵。第三類型中,瓊中縣以農業生態產業園為主要抓手,同時優化農產品結構。另外,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毀林開荒、亂捕濫殺等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也在做好集體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2009年建設40個文明生態村。政府措施行之有效,白沙森林覆蓋率達81.67%,為全省最高。
但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開展,海南開始了新的“圈地運動”,如,2010年國家級貧困縣陵水(第一種類型)規劃了9個高爾夫球場,在開發旅游業的同時忽略了其將產生的負外部性效應以及最終可能導致的公地悲劇,這都對旅游低碳經濟發展造成負面沖擊。政府在環境問題上的功利主義和所謂“理性選擇”已經構成了公共決策失誤與公共物品供給的低效率,因而導致的政府失靈,是地區規劃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政府環保舉措相對欠缺的市縣(如第一類型)可借鑒萬寧市的做法,采取綠色問責制。綠色問責制對于政府政策導致的環境問題,責任到人,公開曝光責任人。Pierre與Peters(2000)認為,政府問責制還可有效解決來自利益集團(如“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的壓力。公開、透明的“綠色問責”在減少來自環保組織和公眾質疑和壓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同時,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對比而言,三亞市(第二類型)的做法則有利于旅游低碳經濟的發展。2008年,根據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監測,在紅沙等地區,由于三亞海上特色餐飲——海鮮漁排的密度大、污染大、這些灣區水質降為四類水質,近似于小型化工廠直接排放廢棄物造成的污染程度[4]。環境污染造成的外部不經濟已經導致了市場失靈,Ha-JoonChang(1999)認為,當市場失靈出現時,政府有必要進行干預。2008年,三亞政府要求紅沙地區經營者自行拆除漁排。海南省規劃與設計研究院原高級工程師林鴻民(2008)認為,這將減少廢棄物直接排入大海的數量,海水在其自然凈化的過程中將會慢慢消除富營養化,最終恢復純凈蔚藍的海水[5]。經過有效治理,2010年,三亞近海水域海水質量達到一級標準。實際上,早在2003年,海南省就已經提出創造“綠色GDP”,絕不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發展經濟。在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產生沖突時,政府放棄GDP至上的原則,采取了有效保護環境的措施,有效發展了旅游低碳經濟。
參考文獻:
[1]王玨,黃景貫.海南各市縣旅游競爭力分析——基于SPSS主成分分析法與聚類分析法[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
[2]范南虹,林紅生.海南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EB/OL]http://news.163.com/10/1112/09/6L9H3VRK00014AED.html,2011-11-12.
[3]史莎,陳聲浩,彭家典.保亭將打造黎苗清明上河圖[EB/OL].http://www.wenchang.gov.cn/wcgov/wcdt/jrwc/201204/t2012
0427_668392.html,2012-04-27.
[4]佚名.沙漁排關閉三亞海上特色餐飲怎么辦?[EB/OL]http://www.ziyouren.cc/glartview.asp?ArticleID=2076,2008-09-12..
[5]周山博.海洋水體被嚴重污染 三亞紅沙漁排被叫停[EB/OL].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8/09/03/010324395_
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