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新
摘要:作為高危行業的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多。為預防和消減突發事件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職工生活帶來的影響和危害,石油化工企業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救援工作必須得到加強,應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處置能力也必須盡快得到提高。企業應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就是應急處置與救援,而這個階段在石油化工企業里,主要由基層崗位人員來完成的,因為基層員工是現場應急處置的直接主體。所以如何發揮基層在事故應急處置與救援中的關鍵作用就凸現出重要性了。
關鍵詞:企業基層;應急處置;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120-02
幾年來,石油化工企業按照國務院“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的方針和“預防和處置并重、常態和非常態結合”的原則,企業應急管理工作已經在探索中起步,應急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規范化管理的新階段,并有了質的進步。下面就結合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特點,從加強和提高基層應急管理的角度談一下,如何通過發揮基層在應急處置中的重要作用,來提高石油化工企業應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處置能力。
一、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特點和高危害,決定了石油化工企業必須重視和發揮基層在應急處置中的重要作用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特點和現狀:一是生產或輸轉過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間產品、產品和副產品,其中70%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蝕性,屬于危險化學品;二是裝置規模日趨大型化,加工量從以前的幾百萬噸級向千萬噸級邁進,能量進一步集聚;三是生產工藝大都采用的是高溫、高壓、超低溫、負壓等控制參數。四是裝置的改擴建、裝置的開停檢修與原有生產裝置交叉形成了安全生產管理的新特點;五是目前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論是技術還是設備、人員,都無法實現本質安全。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特點和現狀決定了它的高風險,高風險就存在著高隱患:在生產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惡性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后需要的是抓住最佳時機,正確處置和快速救援,否則事故危害將會擴大,后果不堪想象。如2010年4月20日發生在美國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事件:石油鉆井平臺爆炸當天,美國海岸警衛隊報告,情況穩定,沒有漏油跡象,2天后平臺沉沒,工程人員才發現有漏油跡象,但仍未采取緊急有效的堵漏措施,直至第4天原油大量泄漏,事故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結果釀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件。無數的事故教訓說明,石油化工企業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如果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沒有被及時處置,在短時間內事故就會迅速升級,一旦升級處置救援難度加大,并可能引發次生事故,其后果和社會影響是無法想象的;相反如果能及早發現或快速正確處置,事故的危害將會大大降低,上述案例也說明了“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事故應急處置的重要性。
所以全面加強和提高石油化工企業的應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處置能力,尤其提高“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應急處置能力,是石油化工企業防災減災的當務之急,也是石油化工企業應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既然石油化工企業事故具有如此巨大的破壞性、毀滅性和突發性,那么預防和消減事故危害,自然就成為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務,企業應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就是應急處置與救援,而這個階段在石油化工企業里,主要是由基層崗位人員來完成的,因為基層員工是現場應急處置的直接主體。所以如何發揮基層在事故應急處置與救援中的關鍵作用就凸現出重要性了。
二、如何發揮基層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中的重要作用
1.針對基層特點編制“有用、管用和實用”的現場預案。一是實用性要強,就是要做到好用,有使用價值,符合現場事故發生發展的實際。要針對“時時監控危害,及早發現危害,正確處置初期危害,防止危害進一步擴大”的特點來編制;才能發揮基層“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早控制”的作用,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二是可操作性要強,就是要具體,不能抽象,更不能模棱兩可。但也應區別正常操作下的操作規程,在基層現場預案中要明確指出:在危害發生時,每一個崗位關鍵的處置步驟,應以明確簡潔的語言,準確指出具體處置方式和處置步驟。筆者認為,每一個崗位關鍵處置步驟就是幾步,一般不能超過三步,關鍵時刻干什么,要一、二、三步就能確定,不能再多,不能搞成精細操作。三是預案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也就是要做到“對癥下藥”。針對每一個預案,充分體現預案的針對性,明確該預案所處置的事故類別、處置程序和注意事項,也就是說,預案要完全結合本崗位的事故或危險性來制定,做到一崗一案,一事一案。四是預案要易行,就是要簡單,能被崗位員工所接受。為真正實現基層預案的上述特點,從危險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基層車間的重要崗位、關鍵設備、要害部位等,以程序化和簡潔化的方式來編制“四級現場處置預案”,即應急處置卡,以保證在石油化工企業基層真正實現預案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相互銜接”的預案體系。
2.對基層現場預案及員工要開展扎實有效的培訓和演練。一是預案培訓要遵循靈活掌握的原則。現場預案是針對某個具體的裝置、崗位、要害部位或施工現場進行編制的,每一個預案的處置程序、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都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具體預案,逐個進行培訓;但我們不可能事先制定出所有可能發生事故的預案,因此,在進行預案培訓時還要強調預案的指導性和靈活性:即出現問題或發生事故時可以遵循現有的預案;當發生沒有預案的情況時,或現有預案中沒有規定怎么處理時,要學會以現有的預案為指導,掌握靈活性的原則,方能做到處置快速靈活。二是通過預案培訓使員工具備三種能力。即正確理解預案,正確使用預案,具備程序化執行能力。所謂正確理解預案,是指能正確理解一個預案的目的,本崗位在預案中的作用、職責和其他崗位的關系,并能理解本預案的通用性;所謂正確使用預案,是指崗位人員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位置和正確的防護下,按預案程序、步驟和節點,進行正確的處置和操作。最后,要強調的是程序化執行能力,要培訓崗位人員具備程序化的執行能力,如程序化的逐級匯報、程序化的處置步驟、程序化的人員搶救、程序化的現場和外圍管理等,使員工逐步具備全局和整體的應急處置理念,以提高整體處置水平。三是強化對基層應急處置技能的訓練。首先,要側重對現場事故處理技能的訓練。演練如何在事故狀態下快速停車;如何緊急泄壓及切斷事故物料系統;演練如何及時正確報警、搶救傷員等等,同時還應加強日常救援技能等的訓練,練熟練會如何使用常用救援處置工具和防護用具等,如墻壁消火栓的使用、各種滅火器的使用,以及各種防毒用具的使用等等。只要是處置救援中可能用到的應急裝備、工具或器材,平時都要演練到,只有平時的不斷演練,才能提高崗位員工在事故狀態下的沉穩處置程度。熟練增強自信,遇事方能心神鎮定,應急處置才能有條不紊,這是應急演練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其次,基層現場演練還應從實用性和突發性入手,從崗位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出發,訓練他們的第一反應能力。如車間事先不告訴班組人員具體幾點演練,可多一些不確定因素,鍛煉崗位人員的快速反應能力。
3.要充分發揮基層事故監測預警作用。一般事故發生前或事故初期都有征兆或事故表象,而基層員工大部分時間都工作在現場或崗位,所以基層員工具備:“時時監控危險,最早發現危害”的時間和條件。另外我們對現場的重要崗位、關鍵設備、要害部位等,都要安裝監測設備和儀表;不需安裝和無法安裝的,我們也要在基層嚴格執行現場巡檢制度。無論是設備檢測還是人員巡檢,雖然方式不同,目的卻一樣,就是提前發現隱患,防止事故發生。但監測出來不是目的,能及時準確地發布預警和快速處置才是目的,所以我們還要建立監測和預警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層在事故前期或初期的應急處置作用,在基層實現應急準備從預防開始,應急響應從預警開始的應急工作機制。
4.提高基層領導和員工的應急意識和危害意識,解決基層對前期事故應急處置重要性認識不夠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應從源頭抓起,先從體制和機制入手。首先,應健全以企業單位行政正職為組長的公司、二級單位、基層(車間)應急組織機構,成立了各級應急管理辦公室,配備各級專(兼)職應急管理人員,并明確各自的應急職責,從機構和人員上保證應急工作的有序開展;其次,從上到下要推行各級行政正職是應急管理第一責任人制度;業務主管領導對應急管理工作負分管責任;各級專(兼)應急管理人員對本崗位的應急責任全面負責;基層單位要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責任主體的各項職責;然后,還要制定相應的應急管理制度以及應急管理考核辦法,確保各項工作和責任的有效落實;最后,還要加強應急管理和救援法規知識宣貫培訓。一是加強對各級領導和應急管理人員的應急法規知識培訓;二是加強應急救援人員執行應急預案和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的培訓;三是加強員工,特別要加強關鍵裝置、要害崗位、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操作、應急反應、自救互救以及避險能力的培訓。
5.加大對基層應急物資的配備及管理。為保障基層應急處置工作的有效實施,基層現場應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裝備,并制定相應的應急物資管理辦法和物資裝備的補充、維護和保管工作流程,保證物資裝備時刻處于良好的有效的備用狀態,一旦發生事故時能立即投入使用。基層現場應配備個人防護用品(空氣呼吸器、防化服等)、通信聯絡工具(對講機、移動電話等)、醫療急救用品、常用的堵漏工具。
由此可見,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是企業應急管理的重中之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也要從“一案三制”抓起,更要從基層的管理特點和現狀出發,抓預防重處置,充分發揮基層在應急處置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石油化工企業的應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處置能力,達到減少和降低石油化工企業事故危害及損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