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理想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能動主體,任何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己鉆研、消化才能成為他們自己的知識。
關鍵詞:情境教學;興趣培養;探究教學;變式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實踐證明,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其主要途徑有:
1.圍繞教學環節設計能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問題
比如,研究等比數列求和時,設計“一張紙對折40次,會有多厚”這樣的問題。學生可能會猜想有桌子高,比房子高,從而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
2.圍繞問題的解決,設計問題,步步深入,逐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激發學生的探知熱情,引導學生思考、發現新知識。教師設計的問題既要使學生力所能及又要具有挑戰性,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兩異面直線成五十度角,過空間一點P與這兩異面直線都成三十度角的直線有幾條?”這樣的問題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又不失挑戰性,因此會激發學生的思維。
3.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教學設施也不斷更新,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能啟迪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
在平時也要重視與學生情感的培養,教學中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以飽滿的精神和親切的態度聆聽學生的回答,熱情耐心地給學生點撥和啟迪,這樣才能與學生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情感互動與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使用探究教學法,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
讓學生主動構建帶有個性色彩的思想體系和數學觀念,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到解決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例如,在橢圓定義教學時,教師預先讓學生準備一根細繩,再回顧圓的定義,并讓學生用細繩根據定義畫出圓。然后提出問題:設想定點由一個變為兩個,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和為定值,結果又將怎樣?能否借助手中的繩子和圓規把命題敘述的這一過程表達出來?教師放手讓學生操作,在操作中探索結論,這一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發現問題并逐步小結,在師生思維活動的同頻共振中逐步把橢圓定義抽象出來。在活動結束后,要及時讓學生對所得到的結論進行總結,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性認識,形成結論。
三、利用變式教學,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們要對問題的條件、結論進行變化,以揭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已知一個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高為H,在其中有一個高為x的內切圓柱。(1)求圓柱的側面積;(2)x為何值時,圓柱的側面積最大?在此例題教學中,我們可讓學生充分挖掘條件中常量與變量的轉變關系,例如,將上述問題改為H為何值時,無論x取何值,圓柱軸截面的周長為定值。這一改變可讓學生從深層次理解常量與變量,真正懂得數學中“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哲學原理。教師在熟練駕馭教材的基礎上,盡量對例題做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的剖析,啟發、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其次,變式教學還在于因材施教、分層推進,實現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可能接受與自己的個性、興趣、能力相稱的教育而得到發展。課堂教學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就是能讓全體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發展,讓人人有所得、個個有所悟。
四、運用不同教法,教會學生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在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標志之一。筆者認為教會學生學習,首要的是搞活課堂教學活動,因為教法和學法不分家,學生的學法源于教師的教法,受制于教法,反過來又影響教法,二者相輔相成。只注重教法,不考慮學法,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法,首先是教學生學進去。古人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里教師的“領”是關鍵,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嚴密的邏輯推理、精確的教學語言、高超的教學藝術,都會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帶動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先讓學生鉆進去,再引導他們自我完善學習。教會學法的另一方面是教學生學會提問,并為學生的問創設良好的環境。教師應善于布疑設難,置學生于“心欲通未得,口想開不能”的“憤悱”之中,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設法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準,或表現出不耐煩,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挫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相反,若能耐心細致、充滿熱情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必然會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信心。
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過程中獲得發展和
進步。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三河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