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電力公司物資供應公司 俞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逐步完善導致企業間的競爭加劇,在壓縮生產成本的潛力有限這一背景下,管理者開始把目光聚焦在企業的物流管理上。被喻為“經濟黑暗大陸”的物流領域,其成本利潤空間已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重視和極大關注。
當前,各個省份的電力公司在國家電網“三集五大”體系全面建設的背景下,把物資管理作為主要任務之一,通過集約化的管理,將理論與企業的實際相結合,進行物資歸劃、采購與供應、配送和倉儲模式等理論的分析研究。
本文在此政策下,運用作業成本法來構建一套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法,從而促使電力企業的物資管理更加科學合理,最大限度地發揮“第三利潤源”的作用,保證企業的生產有效、順利地進行。
作業成本法由埃瑞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最先提出。他通過對比法分析各項數據(各作業環節成本、增值成本、非增值成本),得出導致物流成本增加的具體原因,匯總得出降低物流環節成本的操作方法——作業成本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作業成本法已成為物流成本管理中控制成本的最常見的方法之一。
作業成本法在計算一項工程中的物流成本時,通常用ABC法對其進行兩階段的分析。階段一是以作業中的資源消耗為基礎,建立相關作業集體系;階段二是進行作業集相關要素的作業成本分析,通過分配具體作業成本來進行計算。以下是具體的核算方法:
(1)確定物流系統所發生作業的范圍。以系統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物資供應為基礎,確定和劃分各類作業,建立基于工程的作業集。再根據各類作業的成本、所耗資源和執行情況等信息,建立起一個企業的分類、匯總作業成本庫。
(2)根據物流系統所發生作業的流程確定作業中需要的資源。
(3)找到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以方便確定導致作業成本變化的關鍵因素。這是作業成本法的關鍵之處。
本文著重對兩個主要作業中心——采購合同管理和倉儲配送管理進行成本分析。通過調研某供電公司采購及合同履約和倉儲兩個環節并結合現狀,得出其成本因素和成本動因,如表1所示。
本文以2012年7月份某供電公司的甲、乙兩個工程為計算對象,將涉及采購和倉儲配送的兩個環節的物流成本進行分配。其中甲工程需要9種物資,乙工程需要11種物資,采購員共下單20次。除了乙工程有一項物資延遲交貨了1天,其余均按時到貨。供貨商提供的信息顯示,水泥電桿的運費為0.78元/根/公里,甲工程需用15根水泥電桿,人為因素造成材料的損耗成本在計算中忽略不計。根據以上信息,本文作進一步的分析如下。
第一步,根據財務提供的數據信息將流程中的各項資源分配給7個作業中心,如:“質量檢驗”中的職工薪酬=采購員月薪/該月總的工作量*完成該作業所消耗的工作量。以此類推,可以得出訂單下達、裝卸出入庫、維護、配送、其他環節的成本,缺貨成本的計算可參照材料車額外運輸的油費和支付停工1天人工工資來計算。通過以上公式可一次計算出甲、乙工程在采購合同履約和倉儲兩個環節的作業中心成本歸集表,如表2所示。

表2 作業中心成本歸集表

第二步,填制成本動因數量。在實際流程作業中會有材料數量變化導致成本變動。如甲工程需用9種物料,相對地采購員要處理9份采購訂單,物資的采購價主要發生在供應商供貨環節,按照供應商提供的信息處理即可,其他6個環節的作業量遵照同樣的處理方式,由此可計算出7個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數量,如表3所示。

表3 作業中心成本動因數量統計表
第三步,根據公式d=v/s計算各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動因率。動因率的計算需要成本動因總量和作業總量,成本動因率用d表示,作業成本用v表示,作業量用s表示,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第四步,根據公式Q=d*T計算甲、乙兩個工程中兩個主要環節各自的物流成本。產品成本用Q表示,因改作業所耗用的動因數量用T表示,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工程在物資采購合同履約和倉儲兩個環節的物流成本計算表
通過考慮各項作業所需的資源成本以及影響作業成本的因素,從而估算出整個物流成本。
從上述案例分析可以得出,采購、倉儲以及配送這三個環節是影響物流成本的最大因素。采購體現在采購價上,倉儲受缺貨的影響最大,而配送主要反映在車輛等動力費的消耗。其中缺貨在三者因素中占中心位置,它對整個物流系統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一般對于停電這件事,只考慮到工人工資,卻沒有想到其對整個電網和社會造成的影響。因此,重點控制好缺貨環節,主要抓住采購和倉儲環節,就能對物流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
[1]林育清.電力企業物資管理模式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7,19(12).
[2]鄒憲民.企業物流成本的管理與控制[J].工業工程,2006(8).
[3]劉穎.基于作業成本法的物流成本建模與優化[D].大連理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