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環洪
腹股溝疝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右側最常見,臨床表現多為腹股溝部有上小下大的腫塊,邊界清晰,觸之可滑動,站立、行走時出現,躺平時能自動消失,手壓時亦能消失,咳嗽等腹壓增大時,腫塊會增大。在成人,腹股溝疝一旦形成尚無自行愈合的可能,手術仍是目前惟一的治愈手段和方法[1]。腹股溝疝手術治療經歷了傳統疝修補術、低張力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幾個階段。本文就前入路腹膜前無張力疝修補術與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進行了對比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腹股溝疝170 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80 例,男73 例,女7 例,病程1 個月~20年,直疝8 例,斜疝72 例,單側疝75 例,雙側疝5 例。觀察組90 例,男80 例,女10 例,病程1 周~18年,直疝6 例,斜疝84 例,單側疝82 例,雙側疝8 例。兩組疝的分型參照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分型標準分為Ⅰ型50 例,Ⅱ型36 例,Ⅲ型45 例,Ⅳ型39 例。兩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選擇腰麻,術前30 min靜滴抗生素預防感染,常規消毒鋪巾后,取內外環間平行腹股溝之切口,游離精索(或子宮圓韌帶)、顯露疝囊方法與傳統手術相同。將疝囊與精索分開,將疝內容物送回腹腔,如疝囊過大,可游離后橫斷,近端結扎,遠端曠置。對照組利用“美外”mesh-plug補片修補,將網塞尖端指向腹腔經內環塞入腹膜前間隙,網塞葉瓣外層與缺損處腹橫筋膜用不可吸收單股縫線間斷縫合固定,最后將補片平坦放置精索后方,周圍分別與恥骨結節、恥骨疏韌帶、腹股溝韌帶、聯合肌腱用4號線縫合間斷縫合固定。觀察組則于疝囊頸-肩結合處打開腹橫筋膜,進入腹膜前間隙,于腹壁下血管深面分離出腹膜前間隙,其范圍[2]內側超過恥骨結節,外側超過內環口,外下至恥骨梳韌帶,內上至弓狀緣上腹橫肌深面。分離時應盡量避免撕破腹膜,如腹膜破損必須予以閉合。壁化精索,補片應置于腹壁下血管的深面,直徑10 cm的平片置于壁層腹膜側。調整補片位置,下部應放到恥骨聯合后方(超過恥骨支后方2 cm)、髂血管的背面及下側、Cooper韌帶后側,上半部完全覆蓋內環并至少超過內環上方約2 cm,內側到腹直肌后鞘外側,達到對恥骨肌孔完全覆蓋。放置好D 10 補片后,術者以食指貼D 10 補片表面檢查,保證其4 個放射狀伸展片順其原有方向展開,平片充分展平,避免補片卷曲,以避免積液和血清腫造成感染,減少術后疝復發。
1.3 隨訪及觀察指標 通過電話形式隨訪,隨訪時間為2~26 個月。觀察指標包括術后慢性疼痛、手術時間、自主下床時間、住院費用、復發率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χ2檢驗、t檢驗進行數據處理,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慢性疼痛、手術時間、自主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兩組的術后慢性疼痛、手術時間、自主下床時間比較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住院時間(5.4±1.2)d長于觀察組(3.5±1.1)d,對照組住院費用(5862.2±125.3)元低于觀察組(6380.0±163.2)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和復發情況比較 對照組有1例復發,復發率為1.25%,觀察組無復發,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5%明顯高于觀察組1.11%,兩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術后慢性疼痛、手術時間、自主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2.3 腹股溝疝氣復發因素分析 對相關數據做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折[3]。其中B為偏回歸系數,Beta為標準回歸系數,結果疝環>3cm和手術方式是腹股溝疝氣復發的危險因素,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并發癥和復發率情況

表3 腹股溝疝氣復發因素分析
腹股溝疝多發于老年男性,這是因為老年人體弱多病,肌肉大多已經萎縮、腹股溝區薄弱,大多數患者又容易咳嗽便秘,這些都導致腹壓升高,為疝氣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脆弱的腹橫筋膜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強大壓力時就導致了腹股溝疝氣的發生[4-5]。腹股溝疝如果不被重視,任其自由發展將會導致患者行動不方便,影響正常生活,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和沉重的精神壓力。成人腹股溝疝一般不能自愈,需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分為直疝和斜疝,其中以斜疝最為多見[6]。
解剖學研究表明,腹股溝疝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腹股溝區的深層即恥骨肌孔和腹橫筋膜的缺損和破壞。恥骨肌孔是一個位于下腹前壁、與骨盆相連水平的卵圓型裂孔[7]。因此,只有修復整個恥骨肌孔才能從根本上解除疝復發的根源,同時杜絕這一區域其他類型疝的發生[8]。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補術是修復全部恥骨肌孔,在理論上看來,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補術在術后復發和其他類型疝氣的形成的預防上優于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9-10]。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所用的聚丙烯編織的網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11]。
本研究中,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補術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效果相似,安全有效。前者的住院時間比較短,節省患者時間,又有利于患者的盡快恢復,不足之處是所需費用稍高,經濟壓力較大。后者的住院時間較長,患者術后異物感較強,而且因為手術中縫合較多,神經損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其優點在于所需費用較低,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術后慢性疼痛、手術時間、自主下床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住院時間(5.4±1.2)d長于觀察組(3.5±1.1)d,對照組住院費用(5862.2±125.3)元低于觀察組(6380.0±163.2)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有1 例復發,復發率為1.25%,觀察組無復發,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5%明顯高于觀察組1.11%,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疝環>3cm和手術方式是腹股溝疝氣復發的危險因素,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兩種方式各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但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補術相對而言住院時間短,病人痛苦少,復發率低,有利于病人盡快的恢復,更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1]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10):833-835.
[2]馬頌章.疝和腹壁外科手術圖譜[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10-116.
[3]鐘志強.三種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2):31.
[4]Matthews RD,Anthony T,Kim LT,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ernia recurrenc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 report from the VA Cooperative Hernia Study Group[J].Am j Surg,2007,194(5):611-617.
[5]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股疝手術冶療方(修訂稿)[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4,19(2):126.
[6]金小祥,金水泉,蔡定軍,等.162例腹股溝疝修補術的個體化治療[J].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9,15(3):261.
[7]馬頌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現狀與進展[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3,10(1):l-2.
[8]Coskun F,Ozmen MM,Moran M,et al.New technique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J].Hernia,2005,9(1):32-36.
[9]朱衛華.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256例[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5(1):54-59.
[10]楊斌,趙凌峰.前路腹膜前無張力腹股溝修補術112 例臨床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4(3):253-256.
[11]李潤銘,曾隆桂,陳瓊駒.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