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勇-
近代以來,中國知識精英整體而言是懦弱的,他們計較得失而缺少擔當,拒絕崇高。因為這個缺位,強人與暴民輪回得逞。強大的中產階層和敢擔當的精英階層是民主社會的基石。通常精英應走在群眾的前面,但中國,精英多尾隨在群眾的后頭。他們比群眾更渴求安全感。
@黑衣人劉宇鴻:什么時候能夠克服對別國的輕慢與敵視、傲慢與偏見,克服對現代世界缺乏深刻認知的歪曲和丑化,在同情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建構與他國的關系,什么時候才算真正進入到現代世界文明體系、進入到正常的現代國家的發展軌道。
@正略咨詢趙民 :過10年,我們現在關注的熱點焦點,食品安全水污染等,有多少被我們的孩子理解?過100年,我們的城市建設,山城鳳凰霧都北京等,有多少被孫子稱道?過1000年,我們現在的科學文藝,國家科技進步大獎茅盾文學獎等,有多少被子孫傳頌?經濟唯上,時代錯位。
@任志強 :人民納稅以求國家機器能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言論等各種權利。當這些國家機器面對生命安全、食品安全、財產安全、言論自由無法給以應有的保護和合理的解釋時,民眾就會對國家機器失去信任。尤其當這種情況的背后與貪腐、官權等非法行為相勾結時,就會激起民憤和抗議行動。及時、透明的信息公開更重要。
@榮劍2013 :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是列寧的名言,他是希望蘇聯人民永遠記住蘇維埃革命的歷史,但蘇聯人民最終還是背叛了這段歷史。這并不是因為人民對歷史的遺忘,恰恰相反,在歷史的記憶之門真正被打開之后,所有通過偽造歷史而建構起來的神話便會在一夜之間坍塌。不用擔心人民遺忘歷史,歷史與人民同在。
@馮學榮讀史 :全球化的好處之一是把各國的利益攪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經濟基礎決定了狹隘民族主義的生存空間必然變小,因為原本各自為政的利益現在變成合伙了,標準不同了。正因為如此,一切意識形態的東西都不合時宜,例如《中國不高興》之類的書,我認為遠遠不如寫一本《中國掙錢了》要實在得多。
@屈宏斌:699萬大學生,還有中技生和新增農民工,今年就業壓力很大。社保恐怕難托底,最根本的還是就業增長,“把就業蛋糕做大” 創造就業靠誰?企業,因此必須為企業解困,企業有何困?訂單需求不足,稅費高企和一些領域的進入門檻等,所以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減稅和落實國36條就成為做大就業蛋糕的必然選擇。
去年12月,《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實名舉報發改委副主任、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涉嫌學歷造假、官商同盟、有作風問題、對情婦發出死亡威脅。隨后能源局新聞發言人“辟謠”。5月12日,劉鐵男被查,據稱其情婦與之反目后提供舉報信息。《人民日報》等質疑“新聞發言人”淪為“家奴”,聲援公眾監督。劉鐵男成十八大以來繼李春城后又一落馬副部級高官。
@王旭明:劉鐵男因嚴重違紀接受調查已是事實,當初說劉違紀腐敗是造謠誣蔑、要報警、追究法律責任的國家能源局新聞辦要向公眾道歉,說明原因并懇求公眾寬恕。國家能源局的上級主管單位國家發改委亦應出來為沒有管好下屬向公眾道歉。韓國總統樸槿惠就其發言人性丑聞已向國民道歉了,中國官員該學學!
@旁觀者馬勇:劉鐵男被實名舉報后,所在單位國家能源局新聞辦立即發布公告辟謠,宣稱他們正在聯系有關網絡管理、公安部門,正在報案、報警,并發誓將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處理此事。說句實話,當時我對能源局新聞辦傾向于相信。今天新華社的宣布讓多少善良人崩潰,對體制僅存的一點信任就這樣流逝,新聞辦應深刻反省。
@中青報曹林:媒體人實名舉報劉鐵男腐敗,能源局新聞辦回應稱是謠言,今天劉鐵男落馬,新聞辦“辟謠”成大笑話。有媒體稱新聞發言人成為家奴,是否“家奴”值得商榷,但現在一些部門的新聞發言制度確實已經異化為阻礙輿論監督的一個門檻,很多記者都有感覺,有了新聞發言人之后,對一些部委的采訪比過去更不方便了。
@安徽黃山王勝利:近日國家發改委劉鐵男落馬的消息鋪天蓋地,各種對劉鐵男的指責也見諸報端。除了權錢交易外,審批事項也備受詬病,大權一手獨攬,對下屬態度蠻橫,甚至還有很多基層單位對其戴著有色眼鏡進行審批甚為不滿。毛病確實不少,為何在位時卻無問題呢?他在臺上的時候就無人提呢?而一倒臺什么問題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