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英年

不幸身亡,臺灣漁船上留下彈痕累累的眾多穿孔。中國大陸方面,已由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和國臺辦發言人楊毅一再正告菲方要為此負責,要求菲方認真嚴肅對待此事,盡快徹查真相,嚴懲兇手。
臺灣內部則更是上下一心,同仇敵愾,除了努力和菲方交涉,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5月11日晚召開高層會議,決定向菲律賓政府提出正式道歉、賠償損失、徹查事實嚴懲兇手、啟動雙邊漁業談判等四項要求,也設下72小時答復的最后通牒。5月16日臺灣當局在不滿菲方答復的情況下,除實施第一輪制裁,凍結引進菲勞工,召回駐菲代表和遣送菲駐臺代表返回之外,又開始實行第二輪8項制裁,這便正是“言出必行,劍及履及”的認真表現,要力迫菲方及早就范,令人刮目相看。
此一“人亡船創”悲劇的發生既不是“偶發事件”,意外造成,更不是菲方自稱的“自衛行動”和“依法行事”。因為近10多年來,菲律賓艦艇扣押和傷害臺灣漁船漁民事件已層出不窮,有二三十起,大多以勒索罰款,如愿以償后收場,這已是食髓知味,屢見不鮮,方便行事,“老賊慣犯”。
再有,菲方公務船揚言是“我們受到臺灣漁船的沖撞,乃自衛反擊”,又說,“我們在領海里追捕非法漁撈,可以動武”。而事實卻是正如一位臺灣漁船船主所言,“我們是一艘小船,突遭襲擊,逃之夭夭還來不及,豈能迎頭去撞菲方的武裝大船,自取滅亡?!痹摯軇摵笸匣匦×鹎蚋劭?,在船身上查驗出52個機槍彈孔,其中一彈貫穿船板,將洪石成置于死地。又發現有不少彈孔是在船身尾部,這便說明,菲船是追蹤攻擊,不棄不舍,致人以死,志在必得。
更重要的是,事發海域是臺灣和菲律賓雙方“專屬經濟區”(EEC)的重疊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在這一海域里,武裝的一方絕不能向手無寸鐵的另一方開槍掃射,武力攻擊。故菲方殺人傷船的所為已是野蠻行徑,過激失當,擅自行兇,于法無據。
菲律賓從來就不是一個以“行政效率高”和“官員廉正”著稱的國家。其總統阿基諾三世是演員出身,以往在公開談論“悲劇事件”時,也往往是“笑容滿面”,不知所以。這次菲國處理臺灣漁船事件的過程也處處表現了其一貫作風,通訊不暢,行動緩慢,效率低下和擴大事態。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發出72小時最后通牒時已考慮到菲律賓中期選舉的情況,乃將通牒到達時限訂為5月15日午夜,這已是菲方選舉結束后一天。這也給了菲方足夠的空間和面子,不必在選舉期中“表態和定案”,以免可能產生不利于執政黨的選舉結果。可是,菲方的回應是什么呢?菲方在臺方通牒到期的前一刻,才送到臺灣一個“菲總統代表”,其人專程前來,卻沒有菲總統的絕對授權,不能和臺灣當局暢談“官方道歉,懲罰兇手,賠償損失和開展漁議”的四項基本要求,而只在“道歉”方面虛晃一招,其他三個重點都無法確切討論,以圓滿了結此一懸案。
菲方的態度往好了說,是:“笑罵由你,好官我自為之”。說得苛刻一點,那便是,我行我素,舊習作祟。菲方處理此事不能按照他們的老習慣和壞作風,拖延應付,不了了之,正如數年前菲方處理臺灣另一漁船船長挨槍致命,和香港旅客在馬尼拉大巴劫持中傷亡慘重兩事件里,都是口頭應付,沒有下文。因為臺灣不會容忍這一結果,要追根到底,臺灣啟動制裁舉措,菲方會受到嚴重的損失。
面臨臺灣和菲律賓的此一沖突,美國不能和不宜置身事外。臺灣地區和菲律賓雙方都與美國有特殊關系,這也直接影響到美國“戰略伙伴”中國大陸的利害和尊嚴。美國在亞洲地區維護其國家利益,要眼光放遠,立場放正,能公開出面或私下調停,向菲律賓示意施壓,此事應善了,不可升級擴大,損害多方面的利益,也增加美國的頭痛和麻煩。
如今亞洲地區已存在多種爭端,臺菲之斗宜化解平息,不宜加碼添亂。臺灣、菲律賓和中國大陸的交往和互助領域廣,前程好,宜珍惜培育,不宜破壞下滑。
在處理臺菲對抗的此一事件時,臺灣當局有民間輿論和行動的大力支持,民進黨也表態和執政的國民黨立場一致,要向首先發難和行兇殺人的菲方討回公道。這股力量和氣勢在對付菲律賓時可以產生眾志成城的強大的威懾力。如今已推出11項具體制裁措施,便也是言出必行,真刀真槍。
在推動這一事件的解決過程中,兩岸又該如何行動呢?筆者以為可以考慮實施的有:
一、和臺灣取得默契和溝通,在聯手護漁方面共同行事。都用漁政船以軍艦為后盾,定期和長期巡航臺灣和大陸理當捕魚的“專屬經濟區”海域,讓菲方公務船對臺灣和大陸漁民的打壓行為望而止步,不再重犯。
二、為長遠解決臺灣和大陸漁民合法安全捕魚問題,和菲律賓展開有關談判,力求達成協議,共同遵守,互益互利,相得益彰。
三、兩岸通力。合作融為一體,是共御外辱的最佳出路。大陸和臺灣關系的改善和互通的成效已與日俱增。在經貿、文教、旅游等各方面的合作里都已奠定基礎,信心大增的情況下,要開始進入“和平協議”和“政治協商”的深水區。
臺灣民意的依歸,不少人認同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兩岸的領導人都得高瞻遠矚,天下為公,為民服務,言出必行,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