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始于2003年的房地產黃金10年,走過暴漲時代,已經走到了強弩之末。調控政策在一次次淪為“空調”后,人們的希望也一次次被熄滅。房地產調控進入了滯脹時代,傳統政策基本失靈。
10年,房地產領域是一場政府和資本的盛宴,地方政府公司化,土地財政成了最主要的收入,房地產商和政府利益綁定,共享饕餮。
盛宴的狂歡過后,剩下的是一片狼藉。經濟的變形,房價的畸高,還有狂熱造就的空城。并非房地產本身有原罪,它不是用來惡化社會關系的,但很不幸,在利益博弈中它具有了這種功能。
引發新一輪房價上漲和投資大興的舊模式,盡管邏輯還存在,但已很難持續。這點其實人們已經達成共識。傳統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失靈,舊的發展模式更是不可持續,但官商一體化的聯盟依然牢靠。未來,房地產將往何處去?
對于新一屆政府來說,樓市這塊“燙手山芋”并不好接,如果在房地產調控上再繼續原來的模式,不僅會令房地產的畸形發展狀態進一步嚴重,經濟轉型成空,更會讓社會生態持續惡化,直至爆發社會危機。但未來政策的選擇實在是個難題。
從執政之初的政策端倪看,新一屆政府不會試探繼續維持傳統模式的空間有多大,新的調控思路和政策組合或許會陸續露面,短期化、片面化和全面行政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會被拋棄。
中國未來的房地產調控不是單純的政策問題,而是改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