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南風窗》總要進行“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和組織評選,這個傳統,已經持續了11年。每年,評選的側重點都會有所不同。
2006年,是中國改革分歧擴大之初,當時1992年啟動的第二輪改革已進入尾聲,下一輪改革將向何處去?2004年和2005年思想界有很多討論,未果。于是,2006年,《南風窗》年度人物和組織的主題是“尋找中國共識”,更傾向于選擇推動中國走向共識的人和組織。2010年,貧富差距擴大、社會階層分化嚴重的后果顯現,人們普遍關心社會的流動性和階層的固化情況,這一年,《南風窗》評選的主題是“公平正義的力量”。去年,改革進入深水區,所有的問題都必須解決,矛盾重重,《南風窗》的年度人物和組織主題是“理性的價值”……
評選每年一次,社會的變化自然沒有這么快,這一年和上一年,也許并沒有那么多不同,于是我們不斷用顯微鏡觀察社會,試圖找到每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展現出社會的各個側面。
今年的年度人物和組織中,不愿做校長的教育家陳葒和拉平全球教育資源的免費大學MOOC,他們追求的是教育的本質;用生命守護孩子的楊建一,堅守的是人性本質的善;求實派歷史學家楊奎松,尋找的是歷史本質的真實;聯手平冤的張飚和朱明勇,踐行的是法律的公正本質……
“善,德之建也。”回歸善的教育、善的人性、善的政治、善的法律……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公共善的本質回歸,也感受到社會變好的驅動力。
所有的喧囂終會歸于平靜,當經濟學家用復雜的經濟模型得出匪夷所思的結論,當教育和醫療不斷為人詬病,當行政化壓倒專業化,這時候,回歸本質,回歸常識,可能尤為重要。當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堅守人和行業的底線,回歸事情的本質的時候,我們可能更容易共享改革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