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會中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是息息相關的。關鍵是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落實執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遠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
李嘉誠接受內地媒體采訪稱“撤資”是個大笑話,表示“長和系永遠不會離開香港”。
其實只不過當了個花瓶,我厭煩。
—中國唯一一個被正式批準退休的院士秦伯益接受央視采訪,談及院士退休制度時表示,自己還有更有興趣、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早夠500條了,應該把他們抓起來。
—地產商任志強批有的網站只轉載央視《每周質量報道》有關“房企欠土地增值稅3.8萬億”的報道涉嫌傳謠。國稅總局有關負責人也稱,對房企欠巨額土地增值稅的推算,存在對稅收政策和征管方式的誤解誤讀。
這是好政策,如果今年實施,房價馬上會跌。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如此評價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決定。
不管出了什么問題都不會停,因為錢一開始花,就停不住了。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表示,自從“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專項的總預算超200億元后,對于轉基因的高調質疑常常給自己招惹麻煩,甚至有公司寄來恐嚇信。
來大理、麗江定居的,都是難民。教育難民、文化難民、氣候難民、環境難民。
—住在麗江一家客棧里的四川西昌人吳剛認為,大理民間文化多元、開放,政府相對弱勢,各類思想都有自由生長的空間。
我覺得,不要空喊政治改革的口號,越是有分歧的東西,你非要去爭辯,你怎么向前進?
—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華生表示,自己從來不贊同“一定要先有政治改革,經濟才能改”。
政府公務員是下級服從上級,但法官不應該是下級服從上級,而現實狀況是法官在很大程度上聽命于上司。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談司法改革期待,稱此次三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使法院系統和地方管理系統適當脫鉤,表明法院系統要“去行政化”。
不論窮人、富人都發錢,表面上看似公正,實則是對公共資源的不當運用。派錢的確是舒緩民怨的一種途徑,但不是長期民生改善的辦法,應當致力于制度建設。
—中山大學社會保障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岳經綸如此評價澳門特區政府連續多年向居民派發現金紅包的現象。
中國比較政治化,任何一個政策都會影響你,比如上學、房子,所以你不得不政治化,這是我覺得中國特有的一個現象。政治直接影響每個人,所以中國人愛關心這個。
—作家賈平凹近來受訪如是言。
中國的存款利率實際上是不低的,應該說是相當合適的。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等,這些貨幣的利率都遠比人民幣的存款利率要低得多。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表示,條件成熟時會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
有一個數據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在PM2.5達到了670微克每立方米的情況下呼吸一天,就相當于吸了一支煙……如果是很嚴重的霧霾天,那么此人基本上也等于處在不停的吸煙這種狀態,當然遠遠不及直接抽煙的量那么大。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呼吸內科主任趙紅梅受訪時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