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后的人事調動示意圖

人事∣ Personnel
新一輪調動:央地互動講究務實
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在的11月里,頗為迫切的人事布局已經展開。調動思路很明確,總體上是基層提拔、講究務實、強調專業性。
分析后可以發現,新獲調動的官員主要為兩類,一類是“市長型”,曾長期在基層主政一方,在多個地市左右調動,此次得以提拔到省委常委或進入中央部門。例如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便曾主政過江蘇省武進市、常州市、泰州市,西藏副主席曾萬明則是四川省彭州市、成都市和綿陽市,浙江省副省長蔡奇是福建三明市,浙江臺州市、杭州市。第二類是專家型。“航天少帥”馬興瑞成為廣東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原世界銀行交通運輸專家張劍飛擬任湖南省副省長,原清華黨委書記、博導胡和平調任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長期在審計署任職的侯凱成為上海市紀委書記,也可看作是專業型人才的“業內調動”。
本輪調動思路看起來非常明確—要能解決當地問題。多名“中央官員”被調往上海、浙江和廣東這類的發達省份,而來自四川和寧夏的兩位則被調往西藏,其中一位來自寧夏國家安全廳。工信部被看作重要突破口,代表著產業升級的大方向,其高層調動涉及的則是江蘇和廣東。 (戴玉)
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正確推進改革,堅持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要準確推進改革,認真執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還沒弄明白就盲目推進。要有序推進改革,該中央統一部署的不要搶跑,該盡早推進的不要拖宕,該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后再推進的不要急于求成,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要協調推進改革,注重改革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爭最大綜合效益。
劉云山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強調,要“切實把握好改革的正確方向”,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不能改。“現在,有人不時提出這個思潮、那個思潮,開出這個藥方、那個藥方,目的就是要改變整個改革的大方向。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保持戰略定力,決不能為了迎合某些人的‘喝彩、‘掌聲而放棄原則。”
王岐山召開部分中央和國家機關紀檢組組長座談會時說,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能有真空地帶;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地位重要、權力集中,更需要強化全面監督。“派駐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領域廣、部門多,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循序漸進,條件成熟一個派駐一個,逐步落實。”
發改委近日稱,國家層面直接核準企業投資的規模量、投資量將減少60%。今后,凡是企業投資項目,除了關系國家安全、生態安全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確需保留的審批項目中,凡是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為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層管理。
人社部近日表示,將全面提升醫保基金的統籌層次,普遍實現地市級統籌,有條件的可以實行省級統籌。一個地市所屬的所有區縣都執行同樣的醫保政策,可解決60%的異地就醫問題;還有30%將通過省內聯網結算和跨省的點對點即時結算解決;剩下10%將以退休異地安置,穩定居住的群體為重點,探索不同地區的社保經辦機構合作實行異地管理的舉措。

發改委近日透露,未來將重點關注航空、日化、汽車、電信、醫藥、家電等六大行業的價格壟斷行為。今年年初,發改委對國際知名的6家液晶面板企業操縱液晶面板價格開出了總額達3.53億元的罰單,這是我國首次制裁境外企業的價格壟斷行為;8月,國內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的最大罰單。
網絡輿論的問題在哪里?
在網絡公共領域一片言論沉寂之際,坊間的某些評價卻與網民本身的自憐自艾有著不同的態度。“網絡輿論是該整治一下了”—這成為許多人甚至是普通民眾的心聲。
首先如釋重負的便是官員。可以看到,網絡輿論槍口對準了一大批與民眾直接打交道的基層和中層官員,他們受到上層壓力、直面社會矛盾,還容易成為輿論無需顧忌的“口水靶子”。當網絡輿論排山倒海而來,不習慣接受強力監督的他們表現得最為無措,事后亦被輕易地終結政治生命以平民憤。這一批官員數量龐大卻是基層骨干,他們的恐慌鋪墊了清理網絡輿論的“官意”基礎。
總體上,網民具有一種強烈的“弱勢群體情結”與“對抗強權意識”,將一大堆群體逼到自己的對立面上。城管、官員、“二代”、“磚家”乃至醫生……全都成為嘲弄對象,遇見則打,不分青紅皂白,“不搞臭不罷休”。到處樹敵的網絡輿論被稱作“群氓”,正是基于此。
若認為網民本身是一致對外的,那實在是大錯特錯了,網民內部亦存在對網絡輿論悲觀失望的情緒。一部分是由于網絡輿論不斷突破底線,讓網民自己亦可能“中槍”,也不斷有人公開宣布“退出”。另一部分是由于網絡輿論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操縱,淪為官場攻擊、商場誹謗、明星炒作的工具。“沖動不可控,煽動不可察”,網絡輿論的自我凈化機制顯得非常弱勢,變得“需要借助外力來規范”。曇花一現的網絡輿論頂峰更似是一種“白色恐怖”,每個人都是告密者,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人,每個人都是行刑官。它將所有人都置于聚光燈下接受監督,而結果是絕大部分人都承受不了這種監督。表面上看是外部力量的介入讓它過早夭折,實際上這種“網絡統治方式”已從內部開始崩潰。
但是,現如今的情況是,響徹中國的幾聲爆炸都沒有在網上“炸”出多少輿論反應,人們紛紛從全民平臺回歸到小圈子,加入更凝聚的一個個小團體—這加速了私人化、小團體化和深入化討論的進程。當然,這亦加大了輿論氣候的不可知和不可控。 (戴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