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方案》于2012年5月25日正式公布,近日深圳首宗“農地”終于以1.16億元的出讓底價掛牌并將于12月20日進行拍賣。該地塊位于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社區,面積14568.29平方米,建筑面積6.99萬平方米,土地使用年期為30年,準入產業類別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通信終端設備制造業。
這塊土地的所得收益,將由鳳凰社區和市國土基金以3︰7的比例進行分成,村集體組織可繼續持有不超過總建筑面積20%的物業專用于產業配套。
點評:
3︰7收益分成的方法,并不只是以一次性賠償割斷農民與農地的所有聯系,而是讓農民與集體經濟以占有股份的方式分享持續性的經濟收益,有利于將農民的權益納入考量,或比簡單的租地或賣地更可持續。
11月25日,由銀監會牽頭的九部委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央行條法司為P2P業務開展給出了三點風險警示,首當其沖便是明確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業務經營紅線,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更不能實施集資詐騙。被點名指出涉嫌非法集資的三類P2P平臺包括當前相當普遍的理財-資金池模式,即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通過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給放貸人,或者先歸集資金、再尋找借款對象等方式,使放貸人資金進入平臺的中間賬戶,產生資金池,此類模式下,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沒有采用資金池進行運作的公司,全行業只有10多家。
點評:
近期P2P行業迎來風險暴露的密集區,監管一直沒有明確表態,此次實際上是明確告訴行業監管的底線,將對違規操作的P2P公司造成威懾作用。部分P2P平臺或會因為擔心觸碰紅線開始規范經營,也可能會選擇離開P2P行業。
11月26日,央視財經頻道曝光中石油吉林油田在松原市烏蘭圖噶鎮的一處山溝里大量排放未經處理的采油污水,造成了周邊田地和林地的大幅污染。據悉,這些采油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本應在聯合站經過處理后被循環使用,但隨著采油產生的廢水越來越多,聯合站處理不過來,為此松原采氣廠選擇了直排廢水。事件曝光后,中華環保聯合會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對中石油和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提起環境公益訴訟,要求判令被告中石油和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立即停止環境違法行為,恢復周邊土壤及地下水等生態環境,并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款暫定人民幣6075萬元。中石油回應將調查此事,逐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對環境作出補償。
點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侵權問題已變得日益嚴峻,中石油事件再次顯示,完善公益訴訟制度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