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曾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土地制度便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因為土地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所以圍繞土地問題的爭論才會持續地保持高熱度。
通過土地確權的實地調研,我們發現,和簡單的“私有化邏輯”相反,農民要求的恰恰是現有的土地制度賦予的、但現實中沒有得到完全落實的土地權利。
實際上,所有權不是源頭,也不是起始點。土地上財產權利的安排對于地租分配和土地利用的影響,才是問題的關鍵。土地級差地租為少數人占有,在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以掠取和占有地租為中心的一種激勵機制,此為近十幾年來社會矛盾的主因。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本專題中均簡稱《決定》)給出的農村地權改革路線圖非常明確,就是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更完整地賦予農民法律意義上的地權——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集體土地入市也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一個重要決定。
這些都為中國未來土地問題的改革確定了大方向。圍繞農村土地,現實中已經積累不少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解決。《決定》為各種可能的探索都留出了空間,未來會有細化的規定出臺,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關于土地制度的討論也一直不會結束。但只要改革的實踐不偏離“大道”,中國就能順利前進。
策劃|本刊編輯部 統籌|李北方